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开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16:08:22浏览次数:65
山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2011 级 学生姓名 设 计 ( 论 文 ) 题目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讨开题报告: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已形成共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逐渐显示出它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旅游业旺盛的市场需求,排浪式发展的势头,拉动旅游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内蒙古所处的西北地区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2. 本选题的基本研究内容南海子湿地风景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南侧、黄河北岸段,总面积1664 公顷,其中湖面 333 公顷。现为国家 3A 旅游景区和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普遍不高,加上保护管理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盲目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湿地污染加剧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功能效益退化。严重制约了景区生态旅游和当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计划对当地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乡村旅游进行积极的探讨,提出了乡村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举措和办法,对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3. 本选题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加强对南海子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使该区域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如何开展与周边农村的合作,积极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从而实现共赢,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周边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范例。4. 本选题的提纲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二、内蒙古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发展的现状(二)存在的问题三、促进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科学规划发展 第1章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已形成共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发展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对外交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旅游业旺盛的市场需求,排浪式发展的势头,拉动旅游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并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逐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内蒙古所处的西北地区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随着建设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全国旅游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近年来“乡村游”在掀起热潮的同时,也突显了不少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至今已兴盛了近百年的欧洲乡村游也许倒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欧洲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至今长盛不衰。据了解,欧洲各国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开展,纷纷采取了大量措施7 德国农业协会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于1972年制定了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经多次修订沿用至今。法国于1988年成立了隶属国会农业委员会的农业观光服务处,作为推广农业旅游的中央机构。大部分国家都加大了专项经费的投入,英国乡村旅游的专项促销经费由1998年的54万英镑提高到2003年的 500万英镑,法国由2000年的60万欧元提高到去年的600万欧元,德国则把这一数额由120万欧元,提高到360万欧元。另外,各国还建立了完善的预订系统,游客可通过乡村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电话或旅行社预定行程,按要求预定并付款后,预定系统会为游客安排行程、活动计划、提出忠告,并提供农家的房间密码。由于多策并举,欧洲乡村旅游发展快速,成果显著。而且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英国乡村旅游收入102亿英镑;德国国内旅游者选择在度假农场过夜的占总数的1/3以上;2004年夏季,意大利有120万本国游客和20万外国游客到乡村度假,收入达12亿欧元;2004年,奥地利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18%,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5%。与欧洲相比,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经济发展、社会面貌还很落后,这是在短期内难以改观的,但在有些方面中国有的省份发展条件并不输于欧洲因此,在中国发展农业旅游的总体前景是好的,各地需进一步扬长补短,在提高乡村旅游综8 合“吸引力”上下功夫。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主义新农村影响深远。因为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收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资源共享、城乡互动,把农村旅游提高到一个新层次。9 第2章 内蒙古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五”以来,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成绩斐然,旅游产品地位显著提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规模。2001-2005年全区累计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05.4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26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62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8.47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92.64亿元。旅游业各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速都在20%以上,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速达到了35%以上,远远高于“九五”时期 。2.1 发展的现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各部门和各盟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全区旅游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发了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项目,目前全区已经评定了工农(牧)业旅游17家。此外还启动了农村,牧区旅游建设工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10 新牧区建设。在全区抓了一批农家游、牧家游、林家游试点,在对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2.1.1 地理位置的优势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潜在客源市场庞大、基本客源市场多元。内蒙古是距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近的沙漠、草原、森林和蒙古族风情等旅游区,特别是内蒙古毗邻中国三大客源地之一的京津都市旅游圈,内蒙古东部地区可以直接纳入京津都市旅游圈的延伸区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全国大型陆路口岸和众多通道,加之邻近首都北京,具备发展跨国旅游与边境旅游的条件,便于吸引国际客源,如果再开通到日本和东南亚的航线,国际旅游者会成倍增长。第五是生态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受现代的工业污染程度较低,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草原、沙漠和山荒地,保持着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正适应了当今世界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趋向,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内蒙古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随着机场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车的拥有量剧增,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人们来内蒙古进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提供了方便。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在城市。就拿11 包头的南海湿地风景区来说,地处呼、包、鄂三角地带,周边城市人口近千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潜在市场将逐步变成现实。而且敕勒川的土地依山傍河(黄河),光热水资源充足,水草丰美,南海湖水产资源丰富,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流通顺畅,特别适合都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1.2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旅游需求的增强,回归自然、崇尚文化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主要需求趋向,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淳朴、自然的旅游特色正迎合了这一需求,必然具有持续的魅力!这是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2.1.3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充分得到国家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东部四盟市与东北三省地域相连,资源互补,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合作基础,必然收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带动,而得到迅速发展;西部盟市可以纳入中国的大西北旅游带,受惠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旅游业得以大力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起步晚,基数低,以发展的目光看,这既是当前的弱势,也是比较有利的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全国各地12 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提高发展的工作质量;并可以在中国现有旅游产品的市场基点上高起点、高层次、高品位的规划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旅游产品开发的制高点可有利用其他地区旅游业比较发达的优势,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提供足够的客源。2.2 存在问题2.2.1 乡村旅游层次较低中国社科院旅游中心研究员魏小安将乡村旅游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农业旅游,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农家乐”;第二是农村旅游;第三是农民旅游。内蒙古的乡村旅游大多还局限于低层次的“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为主,对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实际上,乡村旅游应该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行、游、住、食购、娱6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密、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观光、体验生活等。2.2.2 乡村旅游配套建设不到位很多地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的道路、停车场地、公共厕所、垃圾处理、通讯设施、住宿和饮食卫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服务配套设施简陋。2.2.3 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低目前,乡村旅游项目政府投入不足,大多以村民自我管理为主,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管理的13 不到位。而乡村旅游经营者知识缺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让不少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2.2.4 乡村旅游综合开发水平低近几年,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大多仅局限于观光旅游、吃农家饭,而对旅游的延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2.2.5 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亟待提高村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受益者,但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如为建度假村而随意破坏生态,导致污水横流、蚊虫肆虐的现象随处可见,使旅游者感到是在花钱买罪受。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教授彭兆荣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让当地人认识到,贫瘠的土地、污染的河流、贫寒的生活、肮脏的环境、鸟兽罕至的农村是不会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只有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农村传统习俗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的村庄才能成为游客热选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势在必行。14 第3章 促进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1 规划发展内蒙古的乡村旅游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为充分发挥南海湿地风景区的品牌效应,适应内蒙古大旅游、大发展的思路,抓住新农村建设规划这一契机,依托周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把农业建设、科研管理、产品加工、游客动手等融为一体,开发一些观光休闲农业点,可吸引众多的城市居民和周边地区游客,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将发展旅游业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规划建设村庄,挖掘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通过科学规划,找准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定位、形象定位、市场定位,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指引了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加快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的发展,全面增强中心村吸引力的发展模式,大手笔建设一批特色显著、发展潜力广阔的观光农业项目,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把周边村建设成为一个新农村15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的示范村。 3.2 挖掘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不能盲目跟风。针对市场需求,必须积极创造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优质的服务、特色的项目,做到处处特色突出、品位高雅、文化悠远、民风淳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深度挖掘旅游区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人文古迹等,赋予产品文化内涵,使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提升旅游区品味和档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理性化,城市游客体验乡村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乡村旅游产品逐步成为旅游又一支柱品牌,各市(县)区还有一大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如果加以发掘,这些文化资源完全有可能转化为颇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3.3 提升素质要把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作为“培育新农民”的重要。通过培训,造就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培训,使村民认识到他们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认识到只有洁净优美的环境才能吸引游客,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变那些不讲卫生的陋习;通过培训,使村民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他们对16 (二)结合自身特色(三)从业人员素质(四)规范管理结束语乡村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本文通过对当地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乡村旅游进行积极的探讨,提出了乡村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举措和办法,对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王素洁 填表时间:2005.42 自己文化价值的认识,成为自己文化的主动传承者和保护者;通过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改变过去那种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坏习惯;通过培训,提高整体的接待水平;通过培训,研究开发旅游的延伸产品,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3.4 规范管理乡村旅游业必须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规范管理、打造精品、塑造品牌,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农户的业务培训,提高科学管理、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以开展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和星级农家乐评定为抓手,逐步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3.5 谋求共赢与当地旅游景区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共同发展。一是抓住各处资源特色,确定不同的发展时序,开发重点,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二是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有效整合,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农业、林业、文化、公安、工商、交通、旅游、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形成乡村旅游建设的强大动力。17 谢 辞值此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在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指导、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家人和朋友表示最真挚的谢意!我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在我的学习期间给予我提供的支持和服务,也感谢指导教师XXX在毕业论文起草期间、以及写作期间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极大的帮助!指导教师XX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学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本人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对论文的修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谨向XX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对在学习期间给予我大量支持与帮助的领导和老师表示最真诚的谢意!特别感谢我的同事和业内朋友对我本科学习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所有在百忙之中评阅我的毕业论文的老师们!18 我衷心感谢大家!19 参考文献:[1] 刘荣章,曾玉荣.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1998.[2] 石新荣,裴闯.乡村旅游:风景、风俗、风情[N]. 内蒙古日报,2004.[3] 罗明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旅游调研,2006.[4] 蔡家成,大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与反贫困[OL].中国乡村经济网,2006.[5] 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03.[6] 成升魁,徐增让.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2005.[7] 姚治国,苏勤,陆恒芹,等.国外乡村旅游研究透视[J].经济地理,2007.[8] 朱润胜,李佳明.秦皇岛乡村旅游激活“村旮旯”[N].中国旅游报,2006.[9] 刘志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10] 单琼花,葛冬.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在民族地区开发中的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赛江涛,乌恩.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本质属性[J].河北林果研究,2006.[12] 佘惠敏.乡村旅游乐了游客富了农家[N].经济日报,2006.[13] 黄艳华,张兵,李佳.北美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昆明大学学报,2006.[14] 栗路军,王亮.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2007.[15] 张明珠,卢松,等.上海市居民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及感知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 20 学士学位论文Shandong University Bachelor’s Thesis论文题目: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讨作 者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年 月 日单位代码:学 号:分类号:密 级:3 目 录摘 要...........................................................................................................................................2ABSTRACT...............................................................................................................................3前 言...........................................................................................................................................4第1章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5第2章 内蒙古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2.1 发展的现状.......................................................................................................................72.1.1 地理位置的优势.........................................................................................................72.1.2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82.1.3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多种多样.....................................................................................82.2 存在问题..........................................................................................................................82.2.1 乡村旅游层次较低.....................................................................................................82.2.2 乡村旅游配套建设不到位.........................................................................................82.2.3 乡村旅游管理水平低.................................................................................................92.2.4 乡村旅游综合开发水平低.........................................................................................92.2.5 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亟待提高.....................................................................................9第3章 促进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03.1 规划发展.........................................................................................................................103.2 挖掘特色.........................................................................................................................103.3 提升素质.........................................................................................................................101 3.4 规范管理.........................................................................................................................113.5 谋求共赢.........................................................................................................................11谢 辞.........................................................................................................................................12参考文献:.................................................................................................................................132 摘 要南海子湿地风景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南侧、黄河北岸段,总面积1664公顷,其中湖面333公顷。现为国家3A旅游景区和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风景区地处包头市东河区行政区域的城乡结合部,周边均为农村村庄,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普遍不高,加上保护管理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盲目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湿地污染加剧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功能效益退化。严重制约了景区生态旅游和当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从当地乡村旅游的现入手状进行分析,对乡村旅游进行积极的探讨,提出乡村旅游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举措和办法,无疑对于西部大开发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关键词:乡村旅游 内蒙古 新农村3 ABSTRACTNanHaiZi wetland scenic spot located at the city of Baotou, Inner Mongolia region south ofnorth east area, the Yellow River section, the total area of the lake 1664 hectares, 168:272 hectares.P r e s e n t l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t o u r i s t s p o t s a n d t h e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g r a d e t r i p l e - a w e t l a n d n a t u r ereserve. However, due to the scenic area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Baotou of urban and rural areaadministrative areas for rural villages, peripheral are, for a long time, people on wetland ecological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t h e v a l u e o f c o m m o n i s n o t h i g h , p l u s p r o t e c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a d e q u a t einvestment, incomplete management system, blind reclamation and optional encroach on wetland,the wetland worsening pollution, etc, lead to wetland area atrophy, biodiversity decrease, functione f f i c i e n c y d e g r a d a t i o n . S e r i o u s l y r e s t r i c t e d t h e s c e n i c a r e a e c o - t o u r i s m a n d l o n g - t e r m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l o c a l r u r a l e c o n o m y. T h i s a r t i c l e f r o m t h e l o c a l r u r a l t o u r i s m i s a n a l y z e d ,starting to shape of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discussed positive how rural tourism step on the path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and way, no doubt for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new rural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Key Words: Rural Tourism, Inner Mongolia, New Countryside4 前 言南海子湿地风景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南侧、黄河北岸段,总面积1664公顷,其中湖面333公顷。现为国家3A旅游景区和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处于干旱半干旱的西部地区,特别在包头市这样一个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中,南海子湿地尤为珍贵,在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生植物有36科93属137种,脊椎动物101种,分属于23目46科76属栖息、停歇的鸟类有77种,有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1种),包括珍稀鸟类遗鸥,黑鹳、大天鹅等。南海子湿地是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形成的缩影,其生态环境类型具有独特性,是包头市目前唯一的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风景区地处包头市东河区行政区域的城乡结合部,周边均为农村村庄,其中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隔河相望;西侧为王大汉村、郑二窑村;北侧为东二里半村、南二里半村及北二里半村;东侧为邓家营村。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普遍不高,加上保护管理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盲目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湿地污染加剧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功能效益退化。严重制约了景区生态旅游和当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5 因此,如何加强对南海子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使该区域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如何开展与周边农村的合作,积极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从而实现共赢,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周边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范例。成为作当地迫切想予以探讨分析,从而解决的问题。6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