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与决策

发布时间:2023-06-20 09:06:43浏览次数:49
机会成本与决策一、机会成本概念选择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选择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一门科学。选择存在的一个前提就是资源稀缺性。对于一个小孩子,问他是要糖果还是要牛奶,他可能回答“都要”。但是经济学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可惜“二者不可得兼。”经济学的大多数选择必须是“二择一”的(称择优选择),即要鱼,就得不到熊掌,要熊掌就不能得到鱼,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比如现在你有 10 万块钱,刚好够买一套房子或一辆汽车。你决不可能 10 万块钱既买车又买房,你能选择的是,要么买房,要么买车。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这样解释机会成本:“生活中充满了选择。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决定如何使用我们有限的时间或收入。你必须考虑作出一个选择需要放弃多少其他的机会。所以放弃的选择被称为机会成本。”通过图形和事例加以说明后,该书进一步得出结论:“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格。”斯蒂格利茨著的《经济学》中也提到了机会成本。他认为 :资源被用于某一种用途意味着它不能被用于其它用途。因此,当我们考虑使用某一资源时,我们应当考虑它的第二种最好的用途,这一用途是机会成本的正式的度量。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机会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是人们面临多个机会时选择一种后所放弃的选项中获利最大的选项的收益。它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是因放弃其他选择预计可能丧失的最大收益,并不是实际已发生的货币性的支出。但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涵盖的范围和用途都非常的广,必须予以重视。 二、成本与决策相关性的问题相关成本是假设实施某项决策方案时会发生的未来成本,相关成本在不同的决策方案中是存在差别的。因此,成本的相关性是指某些成本所具有的能够影响决策的特性,对这一特性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不同的管理决策行为与成本的相关性成本的相关性取决于假设的特定管理决策行为,并进而影响决策者对决策方案的选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成本会影响决策方案选择这一观点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因为能适用于各种环境、各种情况的“真实”或“唯一”成本是很难存在的,这和决策者用风险态度来解决问题一样 ,成本有其主观性,其存在是相对真实的,其真实性的前提条件是特定的管理决策问题与管理决策人员。在特定决策中,把成本进行机械地分类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况且成本的变动对一项决策可能是有意义的,但对别的决策则没有意义。每一个决策都需以其特定的决策环境与目的对成本进行不同的归集与分配,形成一种相对真实的成本信息。(二)成本信息方法与成本的相关性成本信息的取得方法不同,其成本相关性的表现也不相同。传统的“历史联系法”,其基本思想是成本信息不必满足特殊目的而只需满足一般目的,即强调以客观的、明确的方法对全部成本进行分配,满足对外报告需要。这种方法是一种“绝对真实方法”,但其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决策无关。这种方法使决策者必须适应成本信息,而不是成本信息适应于决策者。很显然,在这种方法下,成本的相关性是不足的。而在“使用者决策模型法”下,其是一种“条件真实法”。 此法使成本信息的服务对象进行了调整,成本的归集与分配随决策目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决策模型会产生不同的成本数据。虽然此法比“历史联系法”对决策而言更具有相关性,但它在下列三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1)未进行成本效益分析;(2)真实成本的概念意味着确定性,而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各种模型就显得无相关性;(3)对于特定的成本计量结果,不同的决策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多人使用的情况下,绝对的真实成本是不存在的。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评价者方法”,正是在认识到以上不足的基础上,试图把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归结的一种更为广泛的方法体系。它认为,会计师应该作为“信息评价者”而独立于利用成本数据作出决策的管理者。假定会计师了解决策者怎样做出决策,懂得什么是整体最优化决策 ,熟知各种信息系统的特性,会计师工作是从多个信息系统中选择净收益最大的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引导决策者做出在会计师看来是最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但是,该方法也是存在缺陷。因为该法要求对各种成本信息系统即各种成本计量方式都必须加以考虑,而且由于要选择净收益最大的成本信息系统,该法又依赖于成本的精确计算。此外,这种方法未能指明哪种成本计量方式好,因此它重在分析而不在于给人们予以指导。(三)确定条件和不确定条件下的成本相关性在确定条件下,无关成本可能是相关的。比如,通常认为联合成本与决策无关,但在确定的条件下,为了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分配联合成本还是合理的,这时,联合成本则成为决策相关成本;再如,传统上认为间接费用是非相关成本,但是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间接费用并不一定就不相关,因为以分享固定资源形式而发生间接费用有时存在着机会成本(因为固定资源可用作它 途)。而在不确定条件下,无关成本也可能是相关的。比如决策者可能会对不确定条件持风险态度,按个人意愿行事,此时,传统增量分析认为无关的成本(或收益)在决策者按个人意愿进行效用分析时则是相关的。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在效用函数上得以体现,而效用函数通常是非线性的,因此决策时必须小心地使用传统增量分析法,增量分析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工具。三、对机会成本的进一步认识成本是一种为了某种目的而发生的牺牲。其有可能表现为经济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牺牲,也有可能表现为备选行动方案中由于选择方案的机会损失(本质上就是机会成本)。(一)对机会成本概念的探讨机会成本实质上与资源的牺牲有关。它是基于一种资源往往有多种用途(使用机会),用在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于另一方面,因而存在“牺牲”(即用于另一方面可能产生的收益被放弃了)。机会成本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不构成实际支出,但它却是决策考虑的现实因素。机会成本促使人们考虑的是以特定方法选择最佳方案使用资源所丧失的收益而不是实际费用的货币支出。(二)机会成本的替代从上面讨论可知,机会成本运用于决策并不是唯一的。通过对决策方案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也可以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方法称为“差量分析法”。差量成本,对于备选方案而言,是指备选方案之间的成本之差,对于单个方案而言,是指增量或可避免成本(指在短期条件下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成本,相当于边际或变动成本)。当增量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加相联系时,“可避免性”主要 是指可以避免的意思。这种狭义上的区别在理论和实践中是很小的,因此为了便于讨论,在使用“差量成本”时,包含了“增量成本”和“可避免成本”的概念来与机会成本概念做比较。差量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立足点都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是变动的成本,二者的定义都只有在设想的行动方案中才成立。只不过两种成本对同一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描述方法,但产生的结果是相同的。机会成本法是通过对丧失的净收益进行比较得出决策结果,而差量成本法是通过比较净差量收益(即差量(增量)收益减去差量(增量)成本),从而得出决策结果。(三)机会成本可利用程度尽管决策并不一定要运用机会成本,但在确定方案时必须对机会成本做一定的考虑。比如,通常我们会认为历史成本(或沉落成本)是无关的,在我们确定一项新的资本投资方案时,需利用一项企业已购置但未使用的资源,该资源购置时已发生成本,是沉落成本,它不会影响到投资方案。但该项未使用资源有可能开发出更大用途而用于将来更获利方案,它具有机会成本,表现出较大的复杂性。在实务上,通过实证表明:如果有两套系列方案,一套方案含有机会成本信息,另一套则没有,让人们进行选择。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人要么忽视机会成本信息,要么认为机会成本比实际支出成本次要,从而进行选择;如果每套方案中均存在明确的机会成本信息。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决策选择都考虑了机会成本,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不考虑机会成本。因此,如果决策者意识到机会成本在特定情况下是相关因素,他们将运用机会成本信息。但这必须在量已知的前提下,在机会成本量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是不会考虑机会成本的,其可利用程度是有限的。参考文献: 〔1〕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孙茂竹.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李宏健.现代管理会计[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