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对机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2-22 08:02:20浏览次数:2
  第二节 工作过程对机体的影响职业生理  职业生理的概念  又称为劳动生理,它是研究一定工作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功能的一门学科。  一定作业条件作用  人的操作  器官和系统发生反应  操作者    体力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代谢    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途径  (1)ATP - CP 系列 非常迅速供应能量,但维持时间很短。任何劳动(包括短暂的极重劳动)。  (2)需氧系列 糖和脂肪分解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来提供 ATP。经济持久,在中等强度劳动和长期较轻劳动。  (3)乳酸系列 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产生乳酸有致疲劳性,不经济、不持久,在从事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  2.劳动时的氧消耗  劳动生理常以耗氧量来反映能量代谢的水平。劳动强度愈大,需氧量愈多。  ( 1 )氧需:劳动 1 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 2 )氧上限: 1 分钟内血液能供应的最大氧量,也称最大摄氧量,反映一个人体力活动能力。成 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 3L/min ,有锻炼者可达 4L/min 。   ( 3 )氧债: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叫氧债。   (4)劳动时氧消耗的动态变化:在劳动开始 2~3 分钟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尚不能满足氧需,“借了”氧债。其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逐渐加强,氧的供应得到满足。在中等强度及以下的劳动,氧消耗可进入稳定状态,这样的作业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  在较重的劳动,尤其在超过氧上限时,机体氧消耗不能达到稳定状态,氧债持续增加,肌肉内的贮能物质(主要指糖原)迅速消耗,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作业停止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需要继续摄取较安静时为多的氧以偿还氧债。偿还的氧比所借的氧债要高,这是因为其他一些因素所致,例如升高的体温、增强的呼吸、肌肉结构的变化及氧储备的补足。  3.劳动能量代谢水平与劳动强度分级  用能消耗量或心率来划分劳动强度的大小,它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 1 )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 2 )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如爬坡搬运重物 等。     长时间保持任何一种姿势,都会使某些特定肌肉处于持续静态收缩状态,容易引起疲劳。  作业时需注意:  ①尽可能使操作者的身体保持自然状态;  ②避免头部、躯干、四肢长时间处于倾斜状态或强迫体位;  ③使操作者不必改变姿势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需要观察的区域;  ④操作者的手和前臂避免长时间位于高出肘部的地方;  ⑤如果操作者的手和脚需要长时间处于正常高度以上时,应提供合适的支撑物;  ⑥改变劳动姿势。  2.合理用力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需克服外界的重力、阻力以及人体各部位所产生的重力。根据生物力学基本原理,合理运用体力,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减轻疲劳程度,降低慢性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病率,提高工作效率。    (1)动力单元:动力单元由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成。一个动力单元可以完成简单的动作,2 个以上的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完成复杂的动作。  (2)重心:搬运重物或手持工具时需要克服物体的重力,产生工作负荷。尽可能使物体的重心靠近人体。  人体各个部分,又称体段,也有各自的质量和重心,每一部分力矩的大小取决于该体段的空间位置与相应的关节(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工作中人体同时承受姿势负荷和外加负荷。既要注意避免人体整体重心的偏移,又要使人体各部分的重心尽量靠近脊柱及其延长线,以便减少姿势负荷。  (3)用力:生产中用力要对称,这样可以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减轻姿势负荷,降低能耗。从事不同工作要根据工作特点及工效学原理,采取合理用力方式。  【例题】关于姿势负荷与合理用力说法不正确是  A.体力劳动强度越小,克服姿势负荷消耗越大  B.姿势负荷来自于相应的体段所产生的力矩  C.生产中尽可能使物体的重心靠近人体  D.生产中尽可能单侧用力  E.生产中人体同时承受姿势负荷和外加负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生产中用力要对称,这样可以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减轻姿势负荷,降低能耗。  【例题】坐姿从事精细作业时腰部承受的负荷主要是  A.手持物体产生的负荷   B.运动产生的负荷  C.姿势负荷  D.用力产生的负荷  E.B 和 C『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坐姿从事精细作业时腰部承受的负荷主要是姿势负荷。    人体测量与应用  人体测量是利用适宜的仪器、设备和方法,通过对人体的整体和局部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职业工效学中人体测量数据主要用于人机界面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机器设备、实用工具等的设计。  人体测量的内容即人体的各种参数,主要包括人体静态尺寸、动态尺寸、力量、比例、角度、重心、功能范围以及描述人体三维形态的特征点坐标数据等。在多种人体参数中,人体尺寸是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资料。    ◆人体测量类型  1.静态测量 静态人体尺寸测量,是被测者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测量,站姿或者坐姿。  此方法测量的是人体各部分的固定尺寸,如身高、眼高、上臂长、前臂长、胸围等。  2.动态测量 被测者在规定运动状态下进行的测量,也称动态人体尺寸。  测量的是人体或某一部分空间运动尺寸,即活动范围,还要测量适宜范围。    3.人体测量方法 分为人体形态参数和人体力学参数的测量。  (1)直接测量法(接触测量法):对体表特征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数字化测量。以及采用传统马 丁人体测量仪。  (2)间接测量法(非接触测量法) :采用激光、全息摄影、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将受试者全身不同部位从不同角度扫描或摄录下来,再用软件进行处理,间接计算出数据。  (3)人体力学参数测量:人体力学参数有多种,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4.测量仪器 人体测量目前常用的仪器有二十多种,主要有人体测高仪、卷尺、直角规、弯角规、活动直角规、附着式量角器、三脚平行规、测骨盘、可调式坐高椅、体重计、测齿规、摩立逊定颅器、测腭器等。  进行人体测量时,对于所选用的人体测量仪器必须进行校准。    ◆人体尺寸的应用(★重点掌握)  1.人体尺寸的百分位数  人体测量数据要有代表性,同时需要统计出不同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以满足不同设计需要。  例如车间人口的高度如果按照身高的第 50 百分位数的值设计,则有一半的人难以在正常直立状态通过。    2.人体尺寸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机器、工具、工作场所等都要参照人体尺寸进行设计。  ( 1 )适合双侧 90% 的人:最常见的设计是使产品适合于 90% 的人。 即要求适合第 5 百分位数至第95 百分位数的人。  ( 2 )单限值设计 :有些设计只需要一个人体尺寸的百分位数值作为上限值或下限值。  取上限值,如门的高度,只要符合高身材的人的需要,低身材的人使用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取下限值,如工作场所为了防止肢体伸入危险区所采用的防护网的网孔直径,只要考虑身材小的人体尺寸即可。     ( 3 )一般设计:通常以第 50 百分位数的值作为设计依据,如门的把手高度,墙壁上电灯开关高 度,这种情况多见于要求不高且适合于多数人使用的设计。  (4)注意事项:使用人体测量数据进行设计时,需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各种影响因素,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修正量。    ◆影响人体尺寸的因素    【例题】静态测量数据不包括  A.身高  B.坐高  C.脚部活动范围  D.胸围  E.头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脚部活动范围是动态测量数据。  【例题】参照人体尺寸进行设计的工具、机器设备,一般要求适合于  A.90%的人  B.从低到高 90%的人群  C.95%的人  D.85%的人  E.99%的人『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照人体尺寸进行设计的工具、机器设备,一般要求适合于双侧 90%的人。   ( 3 )极大强度作业:极大强度作业是指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不超过 2 分钟,如短 跑。    ◆体力工作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1.神经系统  劳动时的每一动作,既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又取决于从机体内外感受器所传入的多种神经冲动,在大脑皮质内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时性共济联系,以调节各器官系统适应作业的需要,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长期从事某一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型,使各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得更为协调、反应更加迅速、能耗较少,效率提高。  2.心血管系统  (1)心率:作业开始后 30~40 秒内迅速增加,经 4~5 分钟达到与劳动强度相应的稳定水平。  (2)血压:作业时脉压变大。当脉压逐渐增大或维持不变时,体力劳动可继续有效地进行;当脉压小于其最大值的一半时,则表示疲劳。  (3)血液再分配:体力劳动时,通过神经反射使内脏、皮肤等处的小动脉收缩,而代谢产物乳酸和 CO2却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扩张,使流入肌肉和心肌的血液量增大,脑的血流量则维持不变或稍增多 , 而内脏、肾、皮肤、骨等减少。  (4)血液成分:劳动期间血糖浓度一般很少变动。若劳动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出现血糖降低。血乳酸在中等强度和重度体力劳动时明显升高。  3.呼吸系统  肺通气量可随体力劳动强度而增加,因此,肺通气量可作为劳动强度的判定和劳动者劳动能力鉴定的指标之一。有锻炼者主要靠增加肺活量来适应,无锻炼者则靠增加呼吸次数来维持。  4.排泄系统  (1)肾脏:体力劳动使尿量减少 50%~90%。尿液成分的变动较大,例如乳酸含量增加。  (2)汗腺:排汗增加,具有调节体温与排泄的双重功能。  5.体温   体温在劳作时可有所上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进行,但中心体温不应超过 38℃ 。     【例题】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  A.劳动强度  B.劳动时间  C.作业类型(动、静)  D.习服程度  E.动力定型程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  【例题 B1】  A.打字  B.搬运重物爬坡  C.100 米跑  D.动态作业  E.静态作业  1.氧需不超过氧上限的是  2.氧需超过氧上限的是  3.氧需等于氧债的是『正确答案』A B C『答案解析』氧需不超过氧上限的是打字,打字是一种轻动态作业。  氧需超过氧上限的是搬运重物爬坡。  氧需等于氧债的是 100 米跑。    脑力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脑力工作的生理特点  1.脑力劳动   也叫信息性劳动。其特点在于通过感觉器官感受信息,经中枢神经系统加工处理信息,然后经多种形式转化和输出信息。  2.记忆  可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工作记忆是那种以不稳定形式初始和暂时地储存信息的记忆,也可经某种渠道而进入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储存有大量的知识,其内容是抹不掉的,经激活后可再进入工作记忆。  3.脑的氧代谢特点  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高,安静时为等量肌肉需氧量的 15 ~ 20 倍。 醒觉时已处于高度活动状态, 即使是最紧张的脑力劳动,全身能消耗量的增高也不致超过基础代谢的 10%。  脑细胞活动的能量 90% 是靠葡萄糖氧化磷酸化来提供,因此,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   ◆脑力工作的卫生要求  1.一般职业卫生要求  可从劳动者、劳动工具、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组织制度等方面来考虑对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如,工作场所的噪声、采光与照度、室内气温、显示器、信息的质量、工作桌椅和空间等。  2.信息剩余度  指信号所携带的实际信息量低于它可能携带的最大信息量的程度。一方面,多余的信息使操作者能够交叉地检査和确认信息,保证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信息过多可使人分心并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应根据作业需求,保持适量的剩余信息。  【例题】关于脑力工作特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也叫信息性劳动  B.经中枢神经系统加工处理信息,然后经多种形式转化和输出信息  C.工作记忆是暂时地储存信息的记忆  D.长期记忆储存有大量的知识,其内容是抹不掉的  E.脑细胞活动的能量主要由糖酵解途径提供『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脑细胞活动的能量 90%是靠葡萄糖氧化磷酸化来提供。    工作负荷评价  ◆工作和作业类型  1.劳动类型  所有要求产生力的活动可归纳为能量性劳动,要求处理信息的劳动则为信息性劳动。  根据劳动任务要求人做些什么,累及哪些器官或者功能,进一步区分为肌力式(搬运)、感觉运动式(驾驶)、反应式(警卫)、综合式(翻译)及创造式劳动(科研或发明)。  2.作业类型  ( 1 )静力(态)作业:它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 行的作业,它是不做功的劳动,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如射击。  ( 2 )动力作业(动态作业):指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 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从物理学意义上,它是做功的劳动。如搬运、采石。  ( 3 )反复性作业(轻动态作业):指参与作业的是一组或多组小肌群,其量少于全身肌肉总量的 1/7 ,肌肉收缩频率高于 15 次 / 分钟。特征为耗能不高,易于疲劳。如键盘操作。   此外,还有手工搬举作业、手举过头顶的操作及其他不良姿势为特点的劳作(如蹲、跪着操作)。它们导致机体特殊的负荷与应激,如过头顶操作由于静水压使得心血管高度应激,搬举是腰背痛的主要危险因素。  ◆工作负荷评价的方法  1.基本概念(★重点掌握)  (1)劳动系统:劳动系统包括人、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境以及产品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来完成劳动任务。  (2)负荷与应激:负荷是指劳动系统对人总的需求和压力,负荷强调外界的因素和情形。应激是负荷对具体个人的影响,它强调在负荷作用下机体内部的生物过程和反应。  (3)人的特性:人的特性它包括多个方面,年龄和性别是人的两个重要特性而且还对其他特性有影响。劳动负荷与人的特性一起决定应激的高低,此外,人的特性多存在很大的差异。  (4)适宜水平: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可理解为在该负荷下能够连续劳动 8 小时,不至于疲劳 ,长期劳动时也不损害健康的卫生限值,也称作可以接受的体力劳动负荷,在动态活动约为最大摄氧量的1/3 ,或心率不高于安静时的 40 次 / 分。   2.方法与指标  ( 1 )劳动能量代谢率 :可以间接或直接法测定能量代谢,它适合于评价全身性的动态体力劳动。   ( 2 )心率 :适宜反映动态体力劳动的应激程度,也可用于评价小肌群参与的劳动,甚至脑力劳动。  ( 3 )肌电图 :可用于静态和动态作业的劳动负荷评价。肌肉疲劳时发生明显的变化,幅度增大而频率降低。  ( 4 )心率变异性 :若将注意力集中到某项感觉运动式工作上,作业者的心率随负荷增加,变异性趋于消失。  ( 5 )脑诱发电位 :随脑力工作负荷增加,反应的幅度降低,潜伏期延长。  ( 6 ) Borg 量表 :用来评价劳动负荷或费力主观感的量表。  ( 7 )观察方法 :这方面典型的方法有观察劳动姿势的 OWAS,适宜评价一般劳作的 QEC 法(Quick exposure check)以及全面评估整个劳动系统的 AET 法。    【例题】翻译工作属于哪一种劳动类型  A.肌力式劳动  B.感觉运动式劳动  C.反应式劳动  D.综合式劳动  E.创造式劳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翻译工作是一种综合式劳动。  【例题】静力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A 和 B  D.间断性收缩  E.持续性收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静力(态)作业:它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  职业心理  ◆工作时的心理变化  劳动心理学也称为职业心理学,它研究人的劳动行为,力求了解劳动者对工作不满意或动机激励不足的原因,并通过组织和人事上的措施来改善它。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其心理状态也在变动。从对劳动效果和对健康影响来看,按紧张程度来划分最为适用。适度的紧张是作业活动中的正常心理状态。此时,劳动者的自我感觉良好,效率和效果均较好。但是,劳动者的心身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之会造成不良后果。  ◆工作场所中的紧张因素  紧张是在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不平衡,可引起许多功能性紊乱。  紧张反应指紧张引起的短期生理、心理或行为表现。  紧张因素是指能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条件或事件。  紧张的原因  1.工作组织,如加班加点,兼职过多,单调重复工作,轮班劳动等。  2.工作量不明确、过轻或超负荷的工作量,时间紧,任务重等。   3.工作经历,如工作长期不变或经常变动,缺乏晋升机会,降级,解雇,失业,退休等。  4.工作条件,如不良工作条件和存在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威胁,在矿井、火灾现场等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工作等。  5.组织关系,如工作中得不到信任与支持,人所负责任重大,人际关系差等。  6.个人与社会因素,如个人性格、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差、发生重大生活事件等都可影响个体对职业性紧张因素的易感性。  ◆紧张反应的表现  1. 心理反应主要表现 对工作不满意、躯体不适感、疲倦感、焦虑、感情淡漠、抑郁、注意力不集 中、兴奋增强、易怒等。  2. 生理反应主要表现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和尿中儿茶酚胺和 17 -羟类固醇等增多,尿酸增加 等。  3. 行为表现 如怠工、缺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过量吸烟,酗酒,频繁就医,药物依赖等。   【例题】从对劳动效果和对健康影响来看,按以下哪项来划分劳动中的心理状态最为适用  A.紧张程度  B.职业倦怠  C.工作条件  D.工作负荷  E.疲倦焦虑感『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其心理状态也在变动。从对劳动效果和对健康影响来看,按紧张程度来划分最为适用。  【例题】从事过度紧张的作业,可出现瞳孔直径变大、焦虑、感情冷漠、抑郁或兴奋、易怒,这些可归纳于  A.行为表现  B.性格表现  C.心理反应  D.生物反应  E.生理反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题中所述的各项表现属于紧张的心理反应。    作业能力  ◆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动  是指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劳动的过程中,完成该项工作的能力。     ◆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例题】关于一个工作班内作业能力的变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分为 4 期  B.工作入门期,效率先低后高  C.稳定期工作效率高  D.下午工作效率持续降低,进入疲劳期  E.作业能力可通过在单位时间完成产品的质和量评价,还可通过劳动者的某些生理指标来衡量『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下午一、二阶段较短,第三阶段出现较早,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出现终末激发期。  【例题】某公司秘书兼任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此种表现属  A.暂时性疲劳  B.智力疲劳  C.局部性疲劳  D.全身性疲劳  E.技术性疲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题中所述的是眼部的疲劳症状,属于局部性疲劳。  职业工效学原理与应用  概述  ◆概念  工效学建立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人体功能、使之与机器相适应,重点集中于选择、培训人员和改善劳动环境、减轻疲劳。其中研究与工作有关的内容称作职业工效学。  它以职业人员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研究内容  研究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时间动作分析、人体测量及其应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人-机-环境系统相互关系、劳动组织以及与强制体位及负荷过重有关疾患、个别器官紧张、压迫及摩擦引起的疾病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例题】以下不属于职业工效学研究内容的是  A.生物力学、人体测量学  B.劳动组织  C.机器设备和工具  D.压迫和摩擦  E.紧张『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职业工效学研究内容:研究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时间动作分析、人体测量及其应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人-机-环境系统相互关系、劳动组织以及与强制体位及负荷过重有关疾患、个别器官紧张、压迫及摩擦引起的疾病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例题】人类工效学的研究中心  A.以人为中心  B.以环境为中心  C.以教育为中心  D.以机器设备为中心  E.以管理为中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职业工效学以职业人员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作业过程的生物力学  研究生物与力学的有关问题。其中研究人在生产劳动中肌肉骨骼力学的特征称为职业生物力学,主要研究工作过程中人和机器设备(包括工具)间力学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     ◆肌肉骨骼的力学特性  1.肌肉骨骼的力学特性 劳动时肌肉做功的效率与负荷大小有关。当肌肉负荷为最大收缩力的 50% 左右时,肌肉做功效率最高。收缩速度为最大速度的 20% 左右,做功效率最高。   2.骨及软骨的力学特性 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持、运动和保护。软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长骨的软骨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和承受负荷的作用,关节软骨具有特殊的润滑功能。  ◆姿势和合理用力(★重点掌握)  1.姿势 劳动时最常见的姿势是站姿和坐姿两种,其他还有跪姿、卧姿等。  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站姿下肢负重大,血液回流差。坐姿状态下腹肌松弛,脊柱“ S” 形生理弯曲的下部由前凸变为后凸,使身体相应部位受力发生改变,长时间 工作可以引起损伤。    不管采取何种姿势,人体都要承受由于保持某种姿势所产生的负荷,称作姿势负荷。姿势负荷来自于相应的体段所产生的力矩,大小取决于该体段的质量及质心与相应支点的垂直距离。  体力劳动强度越小,即外部负荷越小,为了克服姿势负荷所消耗的能量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越大。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