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3年9月《管理会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7 08:09:47浏览次数:60 1 / 8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管理会计基础 复习题 一、填空题1. 成本性态是指 与 之间的依存关系。2.变动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包括 、 和 ;固定成本包括 、和 。3.假定某厂生产甲产品,当月生产 8000 件,每件直接材料 15 元,直接人工 12 元,变动制造费用 10 元,全月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80000 元,则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为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为 。4.某公司销售甲产品 400 件,每件单价 250 元,变动成本 150 元,固定成本总额35000 元,则单位贡献毛益为 ,贡献毛益总额为 ,贡献毛益率为 ,税前利润为 。5.决策按其所依据的环境、条件的状况,可分为 、 和 三类。6.企业开发甲产品,必须同时购买一台专门用于生产甲产品的设备,则与设备相关的成本称为 。参考答案:1. 成本总额 业务量2.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推销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3. 37 474. 100 40000 40% 5000 5. 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6.专属成本二、多项选择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
2 / 81、下列成本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有 。A:广告费 B:新产品研究开发费 C:职工培训费 D:保险费2、下列各项中, 包含在销售费用中。A:广告费 B:销售佣金 C:代垫运费 D:管理人员工资3、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可采用的分析方法有 。A:差量分析法 B:贡献毛益法 C:量本利分析法 D:回归分析法4.影响目标利润的因素有 。A:单价 B:销售量 C:营业税税率 D:变动成本5.在采用销售百分比法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时, 项目随销售的变化而变化。A:货币资金 B:应付帐款 C:固定资产 D:其他应收款6.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为 10000 机器小时,目前状况生产能力只利用了 60%,固定成本总额为 30000 元,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甲产品或乙产品,则对当前决策而言,30000 元固定成本属于 。A:相关成本 B:沉设成本 C:无关成本 D:共同成本 7.与最优经济订货量有关的成本有 。A:采购成本 B:订货成本 C:储存成本 D:缺货成本8.下列各项预算中,属于财务预算的有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
3 / 8A: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B:预计资产负债表 C:预计收益表 D:现金预算9.投资中心是对 负责的区域。A:成本 B:收入 C:利润 D:资金10.下列成本中,属相关成本的有 。A:付现成本 B:沉设成本 C:估算成本 D:可延缓成本参考答案1ABCD 2AB 3ABC 4ACD 5ABC 6AB 7ABCD 8ABC 9BC 10AC三、简答题1. 什么是机会成本?在决策分析中如何运用机会成本?试举例说明。(1)机会成本定义。机会成本指决策分析过程中,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也称为“择机代价”。(2)机会成本运用。由于每项资产往往会有多种使用机会,用在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在另一方面。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另一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因此在决策分析中,必须把已放弃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用方案的机会成本,才能正确判断被选用方案是否真正最优。尽管机会成本不构成企业实际支出,也无需记入账簿,但它终究是正确决策必须加以考虑的现实因素。忽视了机会成本,往往会造成决策失误。(3)举例略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有什么区别?(1)成本划分标准和划分类别不同。完全成本法以经济用途为分类标准,将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类。其中,制造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非制造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为分类标准,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变动成本又可细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前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后者涵盖变动管理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和变动财务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和固定财务费用四类。(2)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构成不同。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构成。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构成较变动成本法多了一项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的期间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的期间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
4 / 8(3)存货估价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4)利润计算层次和结果不同。① 利润计算层次不同。完全成本法的利润计算分两个层次: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期间成本=税前利润。变动成本法利润计算也包括两个层次,但与完全成本法截然不同: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税前利润。② 利润计算结果不同。当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时,完全成本法利润额等于变动成本法利润额;当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时,完全成本法利润额大于变动成本法利润额;当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时,完全成本法利润额小于变动成本法利润额。四、计算分析题(一)甲企业本年各月中最高生产量和最低生产量情况下的制造费用总额如下表所示:项 目 最 高 点 最 低 点生产量/件200 000 100 000制造费用总额/元450 000 300 000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最高点制造费用的成本构成情况如下:变动成本总额:200 000 元固定成本总额:120 000 元混合成本总额:130 000 元 小 计 450 000 元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高低点法将该企业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2)若该企业下年度计划生产 180 000 件产品,制造费用总额预计将为多少? 【答案】:(1)高低点的成本构成情况如下:混合成本公式为:将高点(200 000,130 000)代入上述方程,得:a=130 000-0.5×200 000=30 000(元)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
5 / 8混合成本公式为:y=30 000+0.5x(2)若 2015 年计划产量为 180 000 件,则制造费用总额计算如下:混合成本 =30 000+0.5×180 000=120 000(元)固定成本 =120 000(元)变动成本 = 1×180 000 = 180 000(元)制造费用总额=180 000+120 000+120 000=420 000(元)(二)G 公司产销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综合贡献毛益率。(2)用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法计算各产品保本销售额和各保本销售量。(3)用“联合单位”法计算各产品保本销售额和各保本销售量。【答案】:(1)根据题中条件,三种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比重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项 目 甲 产 品 乙 产 品 丙 产 品单位售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单位贡献毛益/元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总额/元比重/%30151550600 000404032820600 00040106440300 00020(2) (元)各自保本销售额:甲产品保本销售额=200 000×40%=80 000(元)乙产品保本销售额=200 000×40%=80 000(元)丙产品保本销售额=200 000×20%=40 000(元)各自保本销售量:甲产品保本销售量=80 000÷30=2 667(件)乙产品保本销售量=80 000÷40=2 000(件)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 产 品 名 称项 目甲 产 品 乙 产 品 丙 产 品单位售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销售量/件固定成本总额/元301520 000403215 00010630 00072 000
6 / 8丙产品保本销售量=40 000÷10=4 000(件)(3)联合单位由 2 件甲产品、1.5 件乙产品和 3 件丙产品构成。 (元) (个)各自保本销售量:甲产品保本销售量=1 333.3×2=2 667(件)乙产品保本销售量=1 333.3×1.5=2 000(件)丙产品保本销售量=1 333.3×3=4 000(件)各自保本销售额:甲产品保本销售额=2 667×30=80 010*(元)乙产品保本销售额=2 000×40=80 000(元)丙产品保本销售额=4 000×10=40 000(元)*注:由于四舍五入导致的误差。(三)本年甲公司下属 A、B、C 三家分厂有关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分厂 销售收入 资金占用率 销售成本 利润总额ABC600024003000900036004500480014402400960480600已知:下年 A 厂预计销售收人为 7200 万元,B 厂预计资金占用额为 4500 万元,C 厂预计销售成本为 3000 万元。要求: 1.采用销售收入利润率法预测 A 厂下年利润额(4 分) 2.采用资金利润率法预测 B 厂下年利润额(4 分) 3.采用销售成本利润率预测 C 厂下年利润额(4 分) 答案:1. A 厂销售收入利润率=960/6000×100%=16%A 厂 2011 年预计利润额=72000×0.16=1152(万元)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
7 / 82. B 厂资金利润率=480/3600×100%=13.3%B 厂 2011 年预计利润额=4500×0.133=600(万元)3. C 厂销售成本利润率=600/2400×100%=25%C 厂 2011 年预计利润额=3000×25%=750(万元)(四)某厂最大生产能力为 40 000 机器小时,用于生产甲产品,生产能力目前只利用了70%。该厂准备利用现有的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 A 或新产品 B,而且不因增加新产品而增加固定成本。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 品 名 称项 目A 产 品 B 产 品单位工时/小时单位售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固定成本总额/元 63020 8402530 000要求:(1)做出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2)若开发 A 产品和 B 产品仍需添置专属设备,每年各需增加专属成本 2 000 元和 5000 元,则应如何决策? 【答案】:(1)方法一:根据贡献毛益总额进行决策由于开发新产品 A 或新产品 B 不会引起固定成本总额发生变化,即固定成本水平高低与当前决策无关,因此可将固定成本视为无关成本,不予考虑。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 产 品 名 称项 目A 产 品 B 产 品单位售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单位贡献毛益/元可生产产品数量/件贡献毛益总额/元3020102 00020 0004025151 50022 500
8 / 8从表 5-13 分析可见,A 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20 000 元)小于 B 产品(22 500 元),所以在不增加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应选择开发 B 产品。方法二:根据单位工时创利额进行决策 产 品 名 称项 目A 产 品 B 产 品单位贡献毛益/元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小时单位工时创利额/元1061.6671581.875从表 5-14 分析结果可见,A 产品单位工时创造额(1.667 元)小于 B 产品(1.875 元),所以应选择开发 B 产品。(2)若开发 A 产品和 B 产品分别需要增加专属成本 2000 元和 5000 元,则:A 产品剩余贡献毛益=20 000-2 000=18 000(元)B 产品剩余贡献毛益=22 500-5 000=17 500(元)由于 A 产品剩余贡献毛益(18 000 元)大于 B 产品(17 500 元),因此应选择开发 A产品。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