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徒生的童话
发布时间:2023-06-18 09:06:17浏览次数:44论安徒生的童话摘要: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都是悲剧性的, 如《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 通过反思这些童话共同存在的悲剧意识, 解析产生这些悲剧意识的根源, 探讨这些悲剧意识的价值所在。关键词:安徒生; 童话; 悲剧意识;安徒生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 加之他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 创作了一百六十余篇童话, 为世界上的儿童打开了一扇丰富多彩的窗户。然而, 人们也能从这些童话中, 体察出浓重的悲剧意识。“悲剧之所以伟大, 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石就是:它真实地表现生活中最阴暗的东西, 同时又不会在最后让人感到沮丧压抑。悲剧迫使行动中的人抗击无情的命运, 在失败与苦难中, 展示他做人的意志和尊严。因此, 悲剧意识, 只有当它通过悲剧冲突得以表现, 并与渗透其中的悲剧精神相结合时,才能成为悲剧创作的前提;否则, 我们会背离悲剧的终极目的并抹杀悲剧的真正价值”。一、人物形象产生的悲剧意识《海的女儿》是一篇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在作品中, 安徒生塑造了一个三重世界:海底—人间—天堂”。海底富丽的生活并不能吸引小人鱼, 她喜欢上面人类的世界。在她的花园里栽种着像太阳一样鲜红的花儿, 还有一尊美丽的男子像, 这些都说明了小人鱼非常向往人类世界。在她第一次浮出水面遇到风暴时, 救起了落水的王子。小人鱼萌生了对王子的爱情。小人鱼要想获得王子的爱情, 获得人类永恒的灵魂, “她不得不面对三种死亡:一、她作为小人鱼的部分躯体的死亡, 包括她的尾巴和世界上最美妙的嗓音;二、她的整个旧世界的死亡;三、更大的死亡是, 当她获得不了王子的爱情时, 在王子跟别人结婚的头一天早晨, 她的心就会破裂, 她就会变成水上的泡沫”。可以说小人鱼的爱情是系着死亡的, 她用眼神、表情、舞姿来传达自己对王子的爱, 但这只能是被王子理解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整篇童话充满着悲剧的味道, 让人着实为小人鱼的爱情期盼。当王
子与别人结婚时, 小人鱼唯一的选择就是用刀杀死王子, 她才能再回海里, 否则她就会死。她不忍杀害王子, 宁愿自己毁灭。安徒生故事情节的设置, 是以“生命”和“死亡”两个对立的出发点来对《海的女儿》进行建构的。另一部作品《野天鹅》描述的是恶毒的王后想加害王子和艾丽莎,艾丽莎受尽千辛万苦拯救哥哥的故事。恶毒的王后让他们遭受整天飞翔的痛苦折磨, 于是他们变成了十一只野天鹅飞走了。艾丽莎得到仙女的暗示, 要救哥哥们就得去找教堂墓地里的荨麻, 把它们搓成线, 织成披甲披到他们身上才能恢复原样。可这些荨麻可以把她的手烧得起泡, 而且在编织的一年光阴中, 艾丽莎不能说一句话, 否则一个字就如一把短剑会刺进哥哥的胸膛。不过只要能救出亲爱的哥哥, 她愿意忍受种种苦痛。在采集荨麻的过程中, 因她的美貌而被正在游猎的国王相中并娶作王后, 而她在宫中依旧采集荨麻编织衣服, 因此被认为是巫婆, 要烧死她, 在临刑的前一晚,她还在拼命地编织。艾丽莎的苦难经历, 同样使作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传播甚广的一部, 丹麦评论家格罗贝奇认为“是安徒生哲学的最真实的表现”。一只从大鸭蛋里出来的又大又丑的小鸭连鸭妈妈也不喜欢他, 没有人愿意理他, 鸭儿们啄他, 小鸡打他, 喂鸭的女佣用脚踢他, 小鸭到哪都碰壁、被排挤, 冷漠无情像冰雹一样袭来, 小鸭一直忍受着煎熬。这种煎熬也同样体现出作者的悲剧意识。在《坚定的锡兵》中, 一个单腿的锡兵玩具坚定地站着, 始终不忘扛着他的毛瑟枪。锡兵内心暗恋的是和他一样单腿立着的舞蹈家。有一个妖精仅因为锡兵不理踩他而处处作怪, 于是锡兵从三楼倒栽葱地跌到地上来, 小孩子们又把他放在用纸做的船上送他去航行。水沟中的耗子卑劣地想要买路钱, 但它们怎么也追不上湍急的地下水, 锡兵的船接着被冲到运河, 在沉入水底之前, 锡兵隐隐约约听见了这样的话:“冲啊, 冲啊, 你这战士, 你的出路只有一死。”在水底他又不幸被鱼吞下肚里, 又随鱼来到了菜市场, 正巧被那家女仆又买了回去, 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又看到了它心爱的姑娘。这时, 他又被一个小孩扔进了火炉里, 妖精用一阵风将锡兵深爱的舞蹈小姐也吹进了火炉, 第二天女仆发现了一颗小小的锡心。锡兵的一生几
乎是一场连续不断的灾难, 最后以死亡结局, 童话中的情节设置都能够体现出悲剧意识。《卖火柴的小女孩》整个故事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特别是设置的环境气氛和小女孩本身成显明的对比。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寒冬的大街上卖火柴, 穿着一只可以当作摇篮来使用的鞋, 尽管如此, 鞋子还是被人抢走了, 而屋里的人们都在庆祝圣诞节。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来, 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没有一人来买她的火柴, 也没有人投给她一点同情的眼光, 她冻得没办法用火柴来取暖, 冥冥中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 还看到了她的祖母, 她和祖母飞到了没有饥饿寒冷的上帝那去了。“生命的陨落让人的心里生生地痛, 那划亮的火光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终极关爱与仁慈, 其间还隐约夹杂着一种因美好事物惨遭摧残而引起的心酸怜爱之情”。在《她是一个废物》中, 安徒生描写了一位洗衣妇, 她被社会上的人称为废物, 她为养大儿子, 拼命地工作, 但其他人却教唆她的儿子说她是一个废物, 甚至认为她工作累了喝点酒都不配。最后她因为工作太辛苦而累死了, 人们却仍然看不起她, 说她死了是一桩好事, 因为她是一个废物!更叮嘱她的儿子要永远记住他的母亲是一个废物。这些作品都能体现出一种浓浓的悲剧意识。二、悲剧意识的生活来源童话中的悲剧意识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梁实秋说:“安徒生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心境和深切体验是他童话作品的取材来源。”生活经历上的挫折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安徒生出生家境贫寒, 父亲是一个鞋匠, 母亲是个靠为别人洗衣为生的勤劳妇女, 这多多少少形成了他的自卑心理。11 岁的时候, 父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在 14 岁的时候, 决定离开家乡独自到哥本哈根闯荡。为了能成为一名歌剧演员, 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去拜见一位舞蹈家的时候, 穿的是不合适宜的礼服, 尽管在舞蹈家面前卖力地表演, 结果那位女士以为他失去了理智, 毫不迟疑地把他给打发走了。到其它剧院, 有的剧院经理说他太瘦了, 有的剧院说只雇受过教育的人。后来哥本哈根一所音乐学校的校长答应
培养安徒生唱歌, 而校长是意大利人, 在当时的条件下, 他的意大利歌剧几乎是没有观众的, 安徒生也由于冬天没有暖和的内衣, 半年后嗓子就变哑了, 成为一名优秀歌手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歌剧演员的梦想破灭以后, 安徒生又开始萌生当一名诗人的念头, 有人读完他的诗后断言说那只是伤感的东西和无聊的废话。“我从多数人那里得到的教训是叫我谦虚谨慎, 不应得意忘形其实那时我很轻视自己。”安徒生遭受了他一生中最多的嘲讽和最严重的打击。从那时起,安徒生的处境比从前更加难堪了, “我精神上痛苦万分, 几乎颓废下去。那是我一生中最暗淡、最不幸的时日”。有人嘲讽他不能正确的拼写, 他的诗作中除了一个小小的连词“和”以外, 其他的词几乎都被批评过了。有一个女保护人曾写信对他说:“务必不要因为你能写几行诗, 就以为自己是一个诗人了!那样可能发展为固定的想法。倘若我幻想自己成为巴西的女皇, 你会说什么呢?那岂不是愚蠢的想法吗!你以为自己是诗人的想法也是愚蠢的!”[7]他在巴黎的时候, 收到国内一封欠资催款信, 其中载有一首讽刺他的诗, 恶毒的攻击深深刺伤了他的心。由于这样的逆境, 让安徒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在生活中时刻都有可能产生自卑感, 但自卑感并非病态, 也不可耻, 相反, 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力量, 成为人奋发向上, 拼搏进取的巨大动力。因此, 自卑感及其对它的克服、超越, 可以使人完善自我, 是人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桥梁, 也是人类文化不断进步的推动力量”。安徒生在社会上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生活上的不被人理解, 使他在童话作品中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流露出长期以来产生的心理感受, 这就是悲剧意识。安徒生的一生都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他的自卑感似乎也越来越重。他曾说:“有一个时期我被那种吹毛求疵的, 几乎是人身攻击的批评害得很苦, 弄得我经常近乎心灰意冷。我既弄清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也看清了批评家们乏味的谴责和学究式的唠叨之愚蠢与荒谬。”作家本身的经历在某种程度是会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的, 他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正是这些经历的体现。
爱情道路上屡遭挫折, 是安徒生作品中流露出悲剧意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17 岁那年, 安徒生结识了一位名叫伊尔夫的翻译家, 伊尔夫很喜欢聪颖勤奋的安徒生, 全家人对他都很热情, 尤其是伊尔夫的女儿亨利蒂对他更是关怀备至。后来, 伊尔夫和他的老伴不幸双双亡故, 就剩下亨利蒂带着年幼的弟弟生活, 姐弟俩相依为命, 感情很深。为了让弟弟开阔视野, 亨利蒂曾带着弟弟去意大利、西印度群岛和美国旅行, 不幸的是她的弟弟在途中被黄热病夺去了生命, 亨利蒂悲痛欲绝,回到丹麦后终日郁郁寡欢。安徒生的心情也和亨利蒂一样难受, 他几乎天天来看望亨利蒂, 宽慰她, 与她分担精神上的痛苦。在患难中, 他们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几年后, 亨利蒂因思念亡弟, 决定要到弟弟的安葬处去凭吊, 乘上奥斯特里亚号轮船就启程了, 安徒生特地赶来与她送别, 并盼望她快去快回。谁知过了不久, 报上刊出一则消息, 说奥斯特里亚号船在大西洋中失火烧毁了。安徒生看到这个消息后, 为亨利蒂的安危日夜操心, 暗暗祷告自己心爱的人能幸免于难, 安全返回。但善良柔弱的亨利蒂一直没有音讯, 绝望的安徒生写了一首《悲悼她》的挽诗, 诗中充满了悲痛和怀念。此后, 安徒生常常彻夜不眠, 苦苦思念着亨利蒂, 他幻想着奇迹能从天而降:亨利蒂会突然回到他的身旁。但是, 亨利蒂永远没有回来, 安徒生心头的创伤难以平复。直到 1830 年, 安徒生旅行到裘兰特时, 才又爱上了一个富家姑娘。他真挚地爱着她, 觉得眼前又展开了一幅新的生活画面, 充满了希望。谁知, 薄情的富家姑娘看不上贫穷的安徒生, 几乎对他是不屑一顾, 安徒生又一次落到了痛苦的深渊。后来, 安徒生在去维罗纳的路上, 坐在车上睡着了, 直到车外一阵女人们的吵嚷声才把他惊醒。原来, 有三个姑娘要中途搭车, 而车夫认为他们出的价钱太低, 不让她们上车。安徒生得知后, 答应车脚费由他来付, 车夫才同意了。上车时, 车夫跟姑娘们开着玩笑:“唔, 上来吧, 你们遇到了一位外国王子!”三个姑娘惊奇地望着这个相貌丑陋的好心的男人, 大姐叶琳娜认出了眼前这个谈吐不凡的人就是写了无数美丽童话的安徒生, 她早为他那神奇的想象所倾倒;现在, 她又为他那善良美好的心所折服。下车时, 她再三邀请安徒生天亮时
到她家去, 她已悄悄地爱上了安徒生。第二天, 安徒生走进叶琳娜家的豪华别墅, 叶琳娜向安徒生吐露了心中的爱情, 但安徒生拒绝了她。因为此时他的心中只有童话, 容纳不下别的东西, 他告诉叶琳娜:“我的爱情在童话里。”1845 年的圣诞节, 安徒生已是 40 岁的人了, 可他还是孑然一人。正当他寂寞难耐之时, 在哥本哈根相识的瑞典女歌星林德登门来看望他。他们一起促膝谈心, 安徒生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愉快、最幸福的时刻。后来, 林德又邀请安徒生一道去她的德文教师家里做客, 他俩并排坐在林德的专用马车里。到了教师家里, 林德介绍完安徒生之后, 就把他的手握在自己柔嫩的小手里抚摸着,安徒生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过了些时候, 安徒生和林德又在英国相会了, 林德在那里有演出。林德结束了在英国的演出, 又启程到美国去了。等到再一次在维也纳相见时, 林德的生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已经有了丈夫和孩子, 而安徒生却还是老样子, 孑然一身。正是经历了这一次次情感上的挫败之后, 安徒生的悲观意识在心中渐渐就扎根了。三、悲剧意识的价值在安徒生的童话中, 悲剧故事占有相当的比重, 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最深刻。“在这些作品中,美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然而在作者所书写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生中, 我们却感受到这位伟大的作家用美的颜色, 为悲惨的人生, 痛苦的心灵印上一层柔美、隽永而典雅的色彩。”我们在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中, 可以感受到作家心灵深处的人格力量, 他用童话诉说对爱情、对生命的追求。“他懂得自然的一切秘密, 自然界里所有细微的动荡都能唤起他对于人类的同情, 他在一切物象里看到人, 同时赋予一切物象以灵魂。”即使生命困顿不堪, 但奇迹仍会降临;即使老态龙钟, 内心却仍是焕发光彩的, 安徒生在童话中投入了这些特殊的情愫。他的诸多悲剧性叙事体现出了这样一个事实:以不同题材的悲剧故事, 尽显了人间的真善美,尽显悲剧人物对希望、对生活、对爱情、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他更在发掘悲剧人物自身审
美价值的同时, 也将悲剧人物崇高的生命内涵与品性置于人类精神境界的高层次上。在他美丽的童话里, 虽然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但是快乐和幸福却是最高的体现。温暖的人道主义是从悲剧意识中体现出来的个性。安徒生说:“爱和同情这是每个人心里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感情。”“安徒生温暖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反映现实的方式方法上。他笔下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 悲惨的遭遇触目皆是”。他作品中主人公的理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破灭, 精神追求的失败, 美好心灵的践踏, 以及善良的劳动者被迫害或被奴役。这些都显示出他对悲剧的执拗, 也是他对现实关注的表现, 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他自己心路历程的体现。总的来说, 悲剧意识成为左右安徒生一生创作的力量, 从利斧下血淋淋的残酷惩处, 到守望中爱情的幻灭, 安徒生用凄美感伤的笔触, 以及他全部的爱来创造他的童话, 传递出不同寻常的人性关怀。将他饱经风霜的人生经历中的自卑转化成骄傲, 在不完满中寻找完满, 这就是安徒生童话中悲剧意识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参考文献[1]谢劲秋.论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J].外国文学, 2017, (06) :24. [2]陈刚.《海的女儿》的三重世界及其“生命之痛”的启蒙意蕴[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04) :11. [3]胡璐, 梅嫒.浅析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情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1)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