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个人与组织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09:05:58浏览次数:22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个人与组织因素分析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订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内容(一)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所以,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指根据自己职业发展阶段、职业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对自我做出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即要清楚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面对众多的职业我会选择什么等等。(三)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行业环境、组织环境等方面因素进行正确的分析,寻求各种发展机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是指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分析。行业环境因素分析是指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及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测等。组织环境因素分析是指通过对组织特征、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
以确定自己是否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以及怎样凋整自己以适应组织的需要。短期的规划比较注重组织环境因素的分析,长期的规划要更多地注重社会环境因素的分析。(四)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在确定职业后准备向哪一路线发展,即:我想向哪一路线发展?我能向哪一路线发展?我可以向哪一路线发展?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自身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比如:是走行政管理路线,向行政管理方面发展,还是走专业技术路线,向业务方面发展等。发展路线不同,其要求也不同。(五)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的目标。目标设定是以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以及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环境等信息作为依据来确定的。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总体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我们要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订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六)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古语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了以上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行动方案有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确定、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订,即要了解自身在观念、知识、心理素质与能力等方面与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要求的差距,根据差距制订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七)评估与反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要根据人生的发展阶段和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修订、实施措施和计划的变更等。通过评估和修订使其更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不断认识的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最为有效的手段。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一)实事求是原则在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二)切实可行原则首先,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个人特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其次,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的确定,要考虑到客观环境条件。(三)职业计划目标要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个人职业计划目标要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也就是说个人需要借助于组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所以个人的职业计划必须是在为组织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离开组织的共同目标,便没有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难以在组织中立足。所以,在制订自己的计划时,要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四、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误区及改进建议(一)刻意追求高收入由于高消费社会心理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使大学生在就业时进入盲目追求高收入的择业误区,不考虑组织发展前景及是否适合自己,甚至为了暂时的利益,在职业生涯规划时不惜抛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而只顾眼前的利益和暂时的满足,从而导致职业生涯受挫。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物质观,摒弃高收入的追求,根据主客观条件,恰当地掌握选择职业收入水平的“度”,不要陷入刻意追求高收入的误区。
(二)过度自信,急于成功这些学生心理上缺乏自我肯定,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往往不能够客观评价,总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年纪轻轻就想功成名就。在选择职业时,惟大、惟名、惟热点,并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负荷的工作,误认为这样才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才是成功。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种职业选择心理存在着较大的反差:一是热门行业人员供求反差过大,录用率相对较低 ,而对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致使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二是“热门”愈热,“冷门”愈冷,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障碍,也使更多人难于合理就业,造成职业定位不准确。(三)忽视客观需要。强调主观兴趣一般来说以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职业并非不可,但是不能把兴趣、爱好奉为绝对化的择业信条,那样往往就会使自己不由自主地陷入择业误区。对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要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出发,把客观需要同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可能少走些弯路。(四)缺乏自信,满足现状这些学生虽然聪明、有能力,但是缺乏自信心,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总担心自己各方面都不成熟,怕不能胜任工作,特别是在遇到晋升机会时,更是担心。另外,他们容易满足现状,总觉得目前的职位已经很好,或者再低一点儿可能更合适。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虽然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常常会形成心理暗示,从而影响自身和组织生涯规划的实施。因此,大学生要科学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参考文献:〔1〕熊超群,创新资源管理与实战,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2〕姜旭平,创造我的职业突破,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孔静,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探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