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16 10:06:48浏览次数:43
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摘要城市化的发展伴随着邻避效应的出现。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已建或将要建在自家后院的周边设施时,开始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产生邻避效应。本文在分析我国邻避效应成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主体提出了应对邻避效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邻避效应提供建议。关键词:邻避效应;产生原因;应对策略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emergence of NIMBY effect. With theawakening of civic awareness and the public's concern for health and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begin to have a feeling of resistance when facing the facilities that have been built or will be built in theirbackyard, and then produce the NIMBY eff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IMBY effect in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ifferent subjects to deal with the NIMBY effect,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 NIMBY effect.key word:NIMBY effect; causes; coping strategies 目录一、引言........................................................................................................................5二、邻避效应的产生原因............................................................................................5(一)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失去行使途径.........................................................5(二)企业过于追求利益忽视社会责任.............................................................5(三)专家代表的利益不中立.............................................................................5三、邻避效应的应对策略............................................................................................6(一)增强政府、公众双向良性互动.................................................................6(二)构建企业的利益与责任平衡机制.............................................................6(三)完善专家利益中立的遴选制度.................................................................6结语................................................................................................................................7参考文献........................................................................................................................7 一、引言“邻避”一词起源于西方国家,字面意思是“不要建在我家后花园”。20世纪 70 年代,公民反对公共设施建设和与政府的冲突开始在各个发达国家出现并不断演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矛盾重重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出现,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稳定和谐面临挑战。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人们对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产生邻避效应,逐渐成为困扰政府的问题之一。邻避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行治理机制和治理体系的不足,促使我国政府不断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进步。 二、邻避效应的产生原因(一)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失去行使途径现如今,公民的维权意识随着现代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开始觉醒,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维权意识。在许多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中,一些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中公众诉求的焦点是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的忽视和缺失。公民在决策过程中利益表达困难,权益得不到尊重和法律落实。在这个过程中,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官民矛盾开始形成,政府公信力下降。为了避免公众抵触等“麻烦”,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故意封锁信息,堵塞沟通渠道和信息了解渠道,造成公众信息接收延误、维权滞后、公众不满。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民意理性与政府对话未能得到及时得到地落实。 (二)企业过于追求利益忽视社会责任邻避项目的承诺公司是邻避效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同时,它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入利益。企业与社会之间独特的共生关系,显然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责任是保障公民的生命权、财产权、健康权不受侵犯,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然而,在分析近年来诸多邻避事件的共性时,我们遗憾地发现,一些企业在追求经济利 益最大化的动机下,对社会责任重视不够,有时甚至忽视了社会责任。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导致邻避效应的产生。 (三)专家代表的利益不中立专家所代表的利益是否客观、中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众所周知,专家通常是社会上的精英。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知识。其中一些还充当政府机构的智囊团,在政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的人值得群众尊重和信任。然而,在邻避效应的影响下,专家的形象和权威受到挫败。主要原因有:首先,公众怀疑专家受利益集团影响,收受贿赂。代表们的利益不再中立,意见不再科学合理。其次,忽视专家,不采纳意见。作为政府的智囊团,专家的意见往往被用作决策的参考,使决策更加完善。但毕竟,专家不是决策者。决策者考虑的不仅仅是纯粹的专业知识,所以有时专家的意见不能被采纳。在这个时候,专家的出现只是一种形式。 三、邻避效应的应对策略(一)增强政府、公众双向良性互动Terwel 曾经说过,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受害者对风险和利益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的应对倾向。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政策咨询制度,尊重人民的环境自主权和平等权利。因此,各级人民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决策过程。因此,公民可以增加对政府的信任,消除极度敏感的风险感知,减少公民决策后的抵触情绪和行为。(二)构建企业的利益与责任平衡机制针对公共设施经营者只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公共设施风险和项目带来的社会风险的现象,有必要建立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机制: 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从立项到相邻避让设施的选址、建设、运行,有关文件和必要资料应当合理向社会公开。政府应当对企业信息披露进行监督,企业应当对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负责。一旦信息发布不及时或信息不实,政府应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罚;二是严格遵守政府规定。过去, 社会学家发现,当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项目时,即使裁决对公众不利,他们也会默默接受裁决。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设施建设的规定。 (三)完善专家利益中立的遴选制度当邻避效应出现时,人们普遍不信任专家,因为民众缺乏独立性和专业能力。专家的独立性,是指在对周边设施的基本情况和利弊发表意见时,不站在政府或人民一边,而是以非常中立的方式解释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专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专家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出没有偏见的结论。例如,在选择专家时,最直接的一点是被选中的专家不应该与项目有任何利害关系,比如直系亲属或其他近亲。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止专家出于个人利益发表不当言论,保证专家的中立性。此外,要用法律手段限制专家的行为,专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从法律、伦理、职业标准等方面约束专家,确保专家发表的意见中立可靠。结语当代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变化,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的不断进步,也带来了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邻避效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邻避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解决邻避效应问题需要各学科的共同努力。这既是实现政府既定建设目标的要求,也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规避邻避效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1]彭小兵,谢虹. 应对信息洪流:邻避效应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机理及治理[J].情报科学,2017,35(02):10-15.[2]钟俊弛,马永驰. 基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价值—过程”框架构建与验证:来 自公共价值视角的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9(11):64-73.[3]景荣杰. 社区养老设施邻避效应的治理基于邻避效应研究综述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36):23-24.[4]鄢德奎. 邻避冲突治理结构的反思与重塑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9(08):132-142.[5] 杨 拓 . 环 境 污 染 类 邻 避 设 施 行 为 主 体 间 认 知 差 异 评 估 [J]. 管 理 现 代化,2014,34(06):64-66.[6]云梦迪. 环境群体性事件舆情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