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6 18:05:28浏览次数:68中小银行竞争优势分析银行业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和信息密集型特征,使得银行的竞争优势与一般的工商企业相比具有独特之处。信息之所以重要,在于未来是不确定的,获得信息就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信息不是确定性的负量度”。这正是信息经济的价值所在。收集和处理风险信息以防范不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获得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银行来讲,伴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冲击,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日益增加,信息的重要性也空前突显。从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及持续创新的本源来看,信息与银行的竞争优势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中小银行市场的中美比较中小银行是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既存在着资产规模巨大、跻身世界 500 强的大银行,也存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对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银行和大银行共同组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银行体系。为了进一步澄清中小银行的发展问题,也为了给我国中小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这里有必要简要回顾美国中小银行发展史,因为美国中小银行的全部发展历程虽然不能算做是完全成功,但至少从目前看来,美国依然存在有大量的中小银行。截止 2002 年 12 月 31 日,在美国注册并在 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银行共有 7887 家,其中,总资产不足 5 亿美元的中小银行(美国对中小银行的界定在导论己经做出)有 7114 家,占全美投保商业银行总数的 90%还多。这 7114 家中小银行的总资产合计为 8274 亿美元,占全美投保商业银行总资产(70752 亿美元)的比例为 n.69%。此外,没有向 FDIC 购买保险的州银行大约有 500 家左右。由此可见,美国的大银行只占极少数,而中小银行则占绝大多数。这种金字塔式的银行规模结构,正好与美国的企业规模结构高度匹配,众多的小银行极大地满足了美国 2500 多万个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业的贷款为 2000 亿左右,占小企业全部融资额的 7 既。而且由中小银行发展起来的国际型大银行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即使从这一点看来,研究它的中小银行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而且中美都是大国,美国的历史上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都面临过同样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和所处发展阶段的问题,因此,在中小银行的问题上有着一定的类似性二、我国中小银行市场现状(一)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信息经济学分析信息经济学家首先从信息不完全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机构存在的理由。其观点为: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对于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款、项目的风险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更具有信息优势。而且借款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制造虚假信息。在这种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贷市场会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机制的损害而渐趋萎缩。信息的规模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特征使得信息的提供者必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能够充分享有规模
经济收益的专业信息机构。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真实导致的逆向选择,首先要为此付出搜寻成本和证实成本;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必须对借款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为此必须付出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而且由统一的机构进行搜寻、证实、监督的执行活动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收益并通过投资分散化实现范围经济收益。二是以具体商品为载体,间接提供信息。由于信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存在着定价等多种困难,只能通过提供基于信息而制造的商品来弥补成本,获得利润。如果信息中介机构能变成金融中介,不直接出售信息,而是把潜在贷款者的资金聚集起来,并通过专业化的信息进行投资或贷款,上述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正如伦巴第商人和伦敦金匠所做的,凭借日积月累掌握的关于自己客户业务的信息来从事银行业务。金融中介产生后,借贷市场的格局由贷款者—借款者的直接方式转变为贷款者—金融中介—借款者的间接方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虽然不存在借款者和贷款者的信息不完全性,但同时出现了贷款者和金融中介、借款者和金融中介的信息不完全性以及金融机构本身的信息问题。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的本原在于不断的创新以降低信息成本,金融机构的本质是克服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完全性,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以调节借贷双方的收益与风险。(二)信息与银行的市场权力金融服务的性质使得产品评价要付出较高的信息成本,这同样弱化了客户的市场权力。金融服务同一般的工业产品相比具有某些独特的性质,如金融商品和服务的模糊性、不可分割性、构造的特异性以及易老化性。服务的上述特性使得客户在消费服务之前、消费过程中以及消费结束后的各个阶段,难以对其好坏加以评定。客户完成评价需要一定水平的技巧、专长和知识,对金融商品而言尤其如此。在客户没有评价能力和缺乏相关的机构提供信息的情形之下,客户在与银行进行的交易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作为弱小团体而存在。一般说来,人们寻求关于价格、商品质量和购买机会的信息成本意味着购买者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信息。缺乏信息导致了价格的刚性、价格和质量差异等待时间等问题。信息成本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使得银行业长期以来具有典型的寡头垄断特征:风险回避,产品同一,标准化的利率与价格,有限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新,以及无差别化的客户服务。(三)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业能够存在的原因是其运营中所发生的信息成本小于借贷市场本身的成本,否则银行业就不会产生;同时对银行个体而言,其市场份额的大小取决于降低信息成本方面的能力。银行业的信息成本主要涉及搜寻成本、证实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信息的经济价值可归结为资源配置的效益,获得有关的信息就增加了达到最优配置的可能性,增加了预期报酬。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银行在其外部和内部获取信息的有效性上。信息的有效性包括 3 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的充分性,二是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信息的及时性。
三、提高信息技术提升银行的竞争优势(一)建立激励创新的网络型组织结构经典的银行组织结构是垂直化的树状的,高层决策部门是“树根”,其他业务部门如存款部、结算部等则是“树枝”,这种组织结构在高度的信息化的环境下不能满足快速的信息交流和大量的信息共享,逐渐显示出其弊端。网络型组织结构则是平行和互联的,信息传递一次到位。发现问题和机会的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松散的联合或不太紧密的连接得出,而不像层级组织那样,要通过垂直渠道多级实现“一点到多点”和“多点到一点”的连接,从而有效解决银行内部的信息交换瓶颈,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和树型结构相比,网络组织中的任务更多采用项目导向而更少采用功能导向,从而导致差别化的产品更多、产品的差异性更强、生命周期更短。网络型组织结构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适应变化和激励创新。(二)银行信息化银行信息化致力于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银行获取、处理、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进而增强银行的竞争优势。银行信息化为银行在缩小贷款者与金融中介机构之间以及金融中介机构与借款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自身的信息问题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银行信息化可带来以下好处:首先是银行成本的相对收缩。具体表现为:服务递送成本的相对下降和银行内部活动的交易成本下降。这得益于信息化的规模管理外溢;信息技术改进和强化了银行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管理,从而导致了银行边际管理成本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下降的现象。借助信息技术可提高银行内部组织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效率;通过外在规模控制,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降低外部活动的交易成本。其次是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可实现银行最优边界的相对扩张。银行的业务创新,增强银行在产品、服务及应用方面创新的机会与工具,并对传统产品的形式、内容赋予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延伸、拓宽表现的空间,以增加银行的赢利能力。以加强客户沟通为重点,注重对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充分兼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参考文献:〔1〕程惠霞。中美发展中小银行策略之比较.金融研究,2000 年第 10 期:22-27〔2〕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年〔3〕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研究,2002 年第 10 期〔4〕樊纲。发展民间金融和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