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德育原理》离线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3-11-21 14:11:47浏览次数:29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德育原理》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题)参考答案:1.A 2.D 3.C 4.D 5.B6.B 7.D 8.B 9. B 10.B11.C 12. B 13.D 14. C 15.D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 2.5 分,共 2 题)1、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答:答案要点:德育主体的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1)道德素养主要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2)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水平和一般文化素养。(3)教育素养主要包括教育信念、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2、在德育过程中应如何选择道德教育的方法?答:答案要点:直接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和学生因素。选择的德育方法要能够发挥教师的长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具体情况。(2)对德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3)教育过程其它要素的影响。这些其它要素主要包括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等。选择德育方法的原则有两条。首先是最大、最佳原则,指的是最为经济地达成最大、最佳的预期道德教育效果。其次是用最为简单、负担最轻的方式去取得上述效果。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二、论述题(每题 5 分,共 2 题)1、请简要介绍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谈一谈它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答:答案要点: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水平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1)水平一: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权威或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一: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二: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2)水平二: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持社会的传统秩序。包括阶段三和阶段四。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四: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3)水平三:后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认识到法律、规则的人为和相对的性质,会考虑到诸如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等形成超越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包括阶段五和阶段六。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六: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道德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手段、选择不同的内容。(例如:小学阶段的德育与中学阶段的德育有什么不同,如何看待规范教育和习惯教育等。)2、如何看待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师生关系?答:答案要点:在看待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上,主要有三种态度:权威主义、中立主义、以及调和的立场。权威主义主张教师是道德权威,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看法反映了德育过程中外在形式上的部分事实,对增强德育主体的教育信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容易导致灌输。中立主义是指教师在道德教育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因而在师生关系上保2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持价值中立,具有儿童中心主义倾向。中立主义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防止强制灌输的一面,但绝对的中立很难做到,也不利于真正的德育,容易导致相对主义。调和的立场是对前两种观点的综合。它认为教师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学生的向导、指导者和领导者,是道德价值的学习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德育是一种价值建构的教育活动,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在引导与尊重之间求得平衡。首先,德育主体(教师)主体性发挥的核心是学习主体(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发挥,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而且要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同时,德育主体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教师有责任将自己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道德经验提供给学生参考。因此,处理好价值引导与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既需要教师的自身素养,也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3
文档格式: doc,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