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发布时间:2023-06-20 09:06:33浏览次数:45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传承与创新,是理论、政治与实践三重逻辑的有机统一,蕴含了发展的基本立场、依靠力量、价值目标与价值评价等丰富的思想内容,它们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赋予了党执政宗旨的时代新内涵,适应了新时代人民需求的新变化,拓展了“人民”内涵的新维度,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新境界。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价值红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 。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与“由谁享”等基本问题,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党的执政宗旨的继承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全新诠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成的三重逻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秉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属性,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理论层面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在政治层面宣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实践层面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指向,建构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成的三重逻辑。(一)人民梦想的理论阐释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奋斗目标是一个政党立场与情怀的集中体现。正如马克思说:“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 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中国梦正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个原则性纲领”,也是我们党的崇高奋斗目标。“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核心要义,涵盖了国家、民族与个人三个不同层面,但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对人民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多方面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阐释,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宣誓词”,吹响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冲锋号”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概念,并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是从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党的奋斗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段论述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上完成了对党的奋斗目标的升华。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党的奋斗目标的宣示、明确、升华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人民立场的政治宣示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政治条件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与“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作了强调,多次对领导干部对人民肩负的责任做出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是对党的执政立场的庄严宣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里提出了政党性质的检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论断。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形势产生新问题,新问题催生新实践。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更深的改革力度把改革发展事业推向前进,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势必要动真格、啃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毫无保留地表明观点,坚决亮明身份、宣示态度,站稳人民立场。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为新时代的党建和治国理政实践注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灵魂,坚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立场,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成创造了政治条件。(三)人民导向的实践要求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明了实践指向作为一个秉承“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政党,为了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必然要求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国梦”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夙愿,一经提出便带有强烈的实践性。“中国 梦”在国家层面谋求的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在民族层面谋求的是世界影响力的提升,在个人层面谋求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带着强烈的现实诉求。纵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实践,无不是围绕“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而展开。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而把“以人民为中心”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思想政治、新闻舆论等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总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涉及广大群众核心利益诉求的民生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成阐明了实践指向。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含的多重意蕴(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立之前,个别英雄决定历史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大行其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并指出:“历史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这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地位的充分肯定。(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理论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当代新发展,内含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成 效由人民检验”的全要素,体现在发展的基本立场、根本力量、价值目标、价值评价的各方面,它们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的时代价值(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人民需求的新变化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卓著、举世瞩目,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获得了巨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历了温饱到整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相比于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无论在人民需求方面,还是在社会生产方面,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人民需求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即将达成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表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非物质”需要,人民需求不再只是量的增长,更体现为质的提升;就社会生产而言,我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诸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不再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不足,更为突出的问题已经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与适时提出,正是适应了这个关键历史时期人民需要的新变化,为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 供了价值与方法论的指引。(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拓展了“人民”内涵的新维度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从质上说指的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以人为本”思想中的“人”与“物”相对,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的“人民群众”一脉相承。然而,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还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人为本”,二者在关于人民的界定上均立足于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有政治活动权利的社会人群,即当代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直接继承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全内核,相比于“以人为本”侧重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强调生态环境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从纵向时间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中的“人民”既包括了当代人民,亦包括了后代人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前途的深邃思考。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是要让当代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不剥夺后代人民享受成果的机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纵向时间的维度,拓展了“人民”的内涵。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7-2.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