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发布时间:2025-04-19 09:04:26浏览次数:10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动物生理学》试卷 B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卷面总分项分本卷占总成绩比例合计评阅人签字使用班级:.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 2.5 分,共 20 分)1.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及功能单位,由 5 个环节构成⑴感受器⑵传入神经⑶中枢⑷传出神经⑸效应器2. 微循环: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管径小于 100 微米的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循环。3.心动周期: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包括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心房心室的共同舒张期。4. 潜在起搏点: 指除窦房结之外的心脏的其它自律组织。它们在正常时并不自动发生兴奋,但保持着自律性的特征。5.动力定型: 家畜在一系列有规律刺激作用下,可表现出一整套有规律的反射活动,称动力定型。6.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为负值.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传入冲动沿途与很多神经元接替,最后由丘脑发出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所有部位,可以兴奋大脑皮层保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又称弥散性投射系统.8.锥体系统: 由大脑皮层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下行抵达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原,控制对侧躯体各种小组肌群参予的精细复杂的随意运动。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B 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为 B ,血清中的凝集素为 抗 A 。2.夹住兔一侧颈动脉引起血压 升高 ,这是因为 ( 抑 制了减压反射而引起加压效果 而出现的结果。3.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是 有效不应 期比其它任何电兴奋细胞都长得多,这是因为心肌细胞的 动作电位的复极 过程特别缓慢之故。 4.凡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叫做 肾上腺素能 受体,这种受体可分为 α,β 几种。5.微循环通路中只有 营养通路 是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作用。此通路的启闭是受血中 代谢物浓度 的影响而进行调控的。6.反射中枢内的某些中间神经存在的 闭锁式 ( 环式 ) 联系是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而 辐散式 联系是中枢兴奋扩散作用的结构基础。7.给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引起血压 升高 ,这是因为肾上腺素可使心肌活动 加快加强 ,使皮肤及内脏血管 收缩 而致。8.适宜的阈上刺激能使神经细胞发生 兴奋 - 分泌 偶联;使肌肉细胞发生 兴奋 - 收缩 偶联。三.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2 分)1.皮肤粘膜的自由神经末梢属于 ( 2 )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传出神经;(4) 效应器2.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 2 ) ⑴ K+;⑵Na+;⑶Cl -;⑷Ca++;3.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 4 ) ⑴极化;(2)去极化;(3)复极化;(4)反极化4.内环境是指: ( 1 )
⑴细胞外液;(2)细胞内液;(3)血浆;(4)组织液;5.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 1 ) ⑴零;⑵无限大;⑶大于正常;⑷小于正常; 6.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些离子通透性最大? ( 1 ) ⑴ K+;⑵Na+;⑶Cl-;⑷Ca++; 7.心肌细胞自律性最高的是 ( 1 ) ⑴ 窦房结;⑵心房肌;⑶房室交界;⑷浦肯野纤维; 8.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 3 ) ⑴ 房结;⑵心房;⑶房室交界;⑷浦肯野纤维; 9.将调节信息传递到靶细胞的第一信使是 ( 1 )⑴激素;⑵ATP;⑶AMP;⑷RNA;10.骨骼肌、平滑肌和腺体属于 ( 4 ) ⑴感受器;⑵传入神经;⑶传出神经;⑷效应器11.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 3 ) ⑴红细胞提取物;⑵雌激素;⑶促红细胞生成素;⑷甲状腺素; 12.阻力血管主要是指 ( 2 ) ⑴大动脉;⑵小动脉和微动脉;⑶毛细血管;⑷小静脉; 四.判断题(请将判断题意对或错的结果以“√”或“×”号填于题后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12分)1.血浆 pH 值主要由 KHCO3/H2 CO3这对缓冲对决定。 ( × )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 × ) 3.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半月瓣迅速关闭时的振动。 ( √ )4.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 √ )5.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 压 。 ( × )6.心脏射血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 × )7.切断丘脑特异性传导通路的动物将出现昏睡。 ( × )8.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 上腺素。 ( × ) 9.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 × ) 10.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 √ )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 Cl-、K+的通透性, 产生超级化作用的结果。 ( √ )12.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由于 Na+内流,Cl - 外流。 ( × )五.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12 分)1. 特异性上行系统的功能、传递过程和特点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沿脊神经传到脊髓或延脑,更换神经原后其轴突交叉到对侧并向上传递到达对侧丘脑感觉接替核,更换神经原后自此发出的信息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该系统可以使皮层产生清晰的躯体感觉。其特点是经过三级神经原的传递,对侧性传递,点对点地传递。2. 如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怎样判定能否输血?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做主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混合做次支。如果主支凝集,不论次支凝集与否,均不能输血。如果主支不凝集,次支也不凝集,则可放心地输血。如果主支不凝集而次支凝集,虽可输血,但速度一定要慢。 3.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有何区别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化学成分 儿茶分胺类 比肾上腺素少一个甲基来源 肾上腺髓质分泌为主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为主受体 α 、β α 为主作用特点 强心而升血压 缩血管而升血压
六.论述题(共 28 分)1. 为什么说减压反射是机体负反馈性调节的一个典型例子?(10 分) 要点: 反射弧五部分(5 分)A. 当血压上升到正常水平以上时,通过此反射使血压下降。(2 分)B. 当血压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时,又通过抑制减压反射而引起加压效果。(3 分)2. 试述突触传递的机理。 (10 分)要点:前神经原兴奋——钙离子内流——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与受体结合——钠离子内流——产生 EPSP——后电位总合——后神经原兴奋——介质灭活(4 分)前神经原兴奋——钙离子内流——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与受体结合——钾离子内流——产生IPSP——后电位总合(超极化)——后神经原不能兴奋——介质灭活(4 分)后神经元对 EPSP 和 IPSP 整合作用决定后神经元是否兴奋(2 分)3.心肌为何都是单收缩,没有强直收缩?意义何在? (8 分) 要点:心肌生物电有较长的平台期---兴奋性有效不应期时间长—--等于收缩期—-对任何刺激都不反应(4 分) 意义:保证心脏每收缩一次,得到一次休息,不易疲劳. (2 分),保证心脏每次收缩后有足够的时间使血液回流,维持每博输出量的正常(2 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