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0695]《民族民间音乐》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7 13:07:17浏览次数:32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民族民间音乐【0695】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论述题:(共 5 题,20 分/题,共 100 分)。1、简述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2、简述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结构。3、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4、简述秧歌音乐的构成。5、简述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1、简述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答:(1)叙述与抒情相结合。为了能将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叙述清楚,说唱音乐以叙述性曲调为主.采用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曲调讲唱故事。同时,它的许多曲调又兼具抒情的弹性功能;速度较慢、曲调装饰较多时,适于表现委婉的性格或悲哀的情绪;速度中等、曲调简洁时,适于表现平静的心情和客观叙述故事的发展;速度很快、曲调起伏跌宕时,适于表现欢快、激动或愤怒的情绪。(2)叙事和代言相结合的表演方式。在讲唱故事的过程中,既使用第三人称的叙事体,又使用第一人称的故事人物的代言体。前者从客观的角度讲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后者则模拟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表情、姿态、性格,将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确地表现出来。(3)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说唱艺术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说唱脚本首先以声调、语调、遣词、造句等形式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音乐来突出和夸张语言。说唱音乐继承了传统声乐的艺术成就,在腔词关系的处理上有许多方法,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字领腔行,以字行腔、寻声达意等等。同时.在腔词不能相协时,又有“换腔就字”、“换字就腔”等一套补救办法。此外在语言的节奏方面,汉语语言节奏的多样性为说唱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说唱音乐又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节奏。2、简述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结构。答:十二木卡姆由四个部分组成:(1)木卡姆感情深沉的散板序唱,节奏自由,乐句长短不一。(2)穹乃额玛意为“大曲”,由若干叙诵性歌曲和歌舞曲组成。(3)达斯坦原意为“叙事诗”,即叙事歌曲。由三、四首歌曲组成,歌曲之间有完整的间奏曲。(4)麦西来甫由 3—6 首舞蹈歌曲组成。3、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答:大致有六大特点:- 1 -
(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形式而传播的。在世世代代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凝结着我国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 (2)乡土性;乡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地域性。中国地域辽阔,面积约为 960 万平方公里,在地形上,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在气候上,有四季分明的温带,终年常绿的亚热带,最南部还有热带,在经济生产方式上,有工、农、林、牧、渔等不同种类。因此,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区的地理气侯、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这种特色和差异的程度,与交通发达的状况和对外交流的程度构成反比:交通越发达,对外交流越多,地域性特征往住越模糊,或呈混合状态;反之,交通越闭塞,与外界的往来越少,地域性特征往往越鲜明。各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生存环境、社会变迁、外族影响、方言语音、性格气质等因素)经当地人们的心理沉淀后表现于他们创作出来的民间音乐的形态方方面面,包括音阶、调式、旋法、润腔、音乐结构以及民间音乐品种内部的流派风格等。(3)即兴性;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传播者凭借唱奏,学习者凭借听觉和记忆,而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这一方面使我国的民间音乐至今没有完善的记谱方式,另一方面,又使大量优秀歌手和艺人有机会在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尽量发挥自己的艺术才智,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加工改编。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造成了民间音乐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为集体加工提供了条件,而不断的集体加工,又使世代流传的民间音乐日臻完美。如此发展下来,演唱、演奏中的即兴发挥,就成了验证歌手、艺人艺术造诣的标准。即兴发挥是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方式,创作者即表演者。虽然即兴变化只是相对固定的曲调中的局部变动,但经天长地久祖祖辈辈的积累,还是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4)流传变异性;民间音乐口传心授式的传播方式,以及乡土性、即兴性的特点,导致了它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这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地域性变异,第二,情感渲染性变异。第三,表现功能拓宽性变异。第四,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5)人民性从《诗经》的《国风》开始,民间音乐就表现出了与统治阶级不同的、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例如对劳动的歌颂,对为富不仁者的痛恨和嘲笑,对官府黑暗统治的不平和反抗,对穷苦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6)多功能性。专业音乐的功能是他娱的,在舞台上为听众演出。民间音乐则具有多功能性。它可以是自娱的,在愁苦之至或喜悦之极时,唱上一曲以发泄强烈的感情;它也可能是他娱的,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驾驭音乐的能力,博得他人的赞赏和爱慕,它可以作为青年男女间感情交流的媒介,也可以用于红白喜事的仪式,它可以是集体劳动的组织、指挥者,也可以是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手段,它可以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中间充当记载岁月变迁的史书,又可以成为宣扬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的教本,它可以是儿童的游戏,也可以是长辈或首领对民众的鼓动、号召等等。民间音乐的多功能性,使之与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成为民间的百科全书。4、简述秧歌音乐的构成。- 2 -
答: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1)小场演唱,包括“领唱秧歌”与“走戏调”。前者由一名秧歌头在开场时演唱,不与舞蹈结合;后者边舞边唱。小场演唱的曲调多移植于小调,并加入锣鼓过门。(2)锣鼓打击乐,主要用作舞蹈伴奏。(3)唢呐吹奏,主要用作舞蹈伴奏。具有代表性的秧歌有河北的冀中秧歌、冀东地秧歌,山东的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山西的祁太秧歌,以及陕北秧歌、东北秧歌等。秧歌的伴奏乐器除唢呐、锣鼓外,还有二胡、笛子、竹板等。5、简述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答:(l)音阶蒙古族民歌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五声以外的音多构成综合调式七声音阶。 (2)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 (3)旋法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线条经常呈抛物线型,即一个乐句或乐节的高点常常位于中部。另外,音程较大的跳进,是形成蒙古 族民歌开阔、稳健、剽悍性格的中心环节。第三,表现功能拓宽性变异。 第四,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