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4-11-04 09:11:47浏览次数:11
知识点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考点七)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③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④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八)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②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4、元素化合价: +2 价的镁元素:+2Mg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以 Am Bn为例,即(+a)×m+(-b)×n=0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考点九)(1) 单质为零价钾钠银氢+1 价,镁钙铜钡锌+2 价,铝+3 硅+4 磷+5 价, 铁+2(亚铁)+3(铁),通常氧硫为为-2,溴氯为-1(2)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3 (-1) 氢氧根:OH(-1) 碳酸根:CO3(-2) 硫酸根:SO4(-2) 铵根:NH4(+1)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以 Am Bn为例(考点十一)1、相对分子质量(式量)的计算 Am Bn的式量=A 的相对原子量×m+B 的相对原子量×n 例如:Fe3O4的式量=Fe 的相对原子量×3+O 的相对原子量×4 =56×3+16×4 =2322、各元素的质量比 A 元素质量与 B 元素质量的比=[A 的相对原子量×m] :[B 的相对原子量×n] 例如:Fe3O4中Fe 元素与 O 元素质量之比=(Fe 的相对原子量×3):(O 的相对原子量×4) =56×3:16×4 =168:643.元素质量分数例如:求 Fe3O4中 Fe 元素的质量分数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 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考点一)(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 通电 通电 点燃 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 1g/cm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 O2↑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考点二、物质的分类1、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H2)、氧气、(O2)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H2O)、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3)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SO2)、氧化铁(Fe2O3)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2、物质分类的步骤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 通电 点燃 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课题 2 水资源的保护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 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 80 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考点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考点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课题 3 氢气(H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化学方程式:2H2 + O22H2O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化学方程式:H2 + CuO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3、氢能源  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 △ 点燃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酸 HCl H2SO4 HNO3               无机化合物   碱 NaOH Ca(OH)2 KOH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2、表示的意义(考点二):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 2H2+O2 2H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 4:32:36盐 NaCl CuSO4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2H2+O2 2H2O 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 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 个水分子。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考试要求: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三、 书写的步骤(考点)1、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 配平方程式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点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考点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③单位必须统一。附:前面一至五单元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初 三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一)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5、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6、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水的化学性质1、水的电解: _______ _______ 正极 负极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积比 : 质量比 : 2、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与生石灰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现象: 应用: 四、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稳定性 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燃性 不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还原性 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二氧化碳化学性质1、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立在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 再将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又可观察紫色石蕊试液由 色变成 色,有关化学方程式 3、与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应用: 六、其他反应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现象: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点燃点燃高温高温高温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3、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小结:几组常见的同素异形体(1)氧气和臭氧(2)红磷和白磷(3)金刚石、石墨和 C 60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 CO2: C + O2 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 CO:2C + O2 2CO 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 (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小结:还原剂:夺取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 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 CO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 只能用排水法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考点)1、药品:大理石与稀盐酸 高温高温①不能用 H2SO4 与 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 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 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②不能用 HCl 与 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 Ca(OH)2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 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③温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二、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3、化学性质: 点燃加热高温高温加热点燃点燃点燃加热加热高温加热高温高温点燃点燃高温加热点燃 加热高温1)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H2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 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 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水煤气:H2与 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H2 ↑+ CO↑)2)还原性: CO+CuO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Fe2O3+3CO 2Fe+3CO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2、CO、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 可燃性 C + O2 CO2 2CO+O2 2CO2 2H2 + O2 2H2O B 还原性 :H2 + CuO Cu + H2O  CO+CuO Cu+CO2C + 2CuO 2Cu + CO2↑C、H2、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除杂:① 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②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 ③ CaO[CaCO3]只能煅烧 (不可加盐酸) CaCO3 CaO+CO2↑注意:检验 CaO 是否含 CaCO3加盐酸 :CaCO3+2HCl →CaCl2+H2O+CO2↑ (CO3根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 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 个氧原子常见气体的鉴别:(考点三)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再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有蓝色火焰,小烧杯上无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一氧化碳本章知识间的联系:① C→CO :2C+O2 2CO C+CO2 2CO② C→CO2 :C+O2 CO2 C+2CuO 2Cu+CO2↑ 3C+Fe2O3 3CO2↑+2Fe③ CO→CO2 :2CO+O2 2CO2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④ CO2→H2CO3: CO2+H2O H2CO3⑤ H2CO3 →CO2 :H2CO3 CO2↑+H2O⑥ CO2 →CaCO3 :CO2+Ca(OH)2 CaCO3↓+H2O ⑦ CaCO3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CO2↑+CaO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 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知识点 2 走进化学实验室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 试管(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例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知识点 2 分子和原子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考点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 子 原 子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 1/3 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2。2、烧杯 ‰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3、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 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4、蒸发皿 ‰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 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5、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量筒 ‰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7、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8、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10、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1、试管夹 ‰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12、铁架台 ‰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13、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 2/3,也不应少于 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14、玻璃棒 ‰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注意事项:① 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擦洗干净15、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即: ①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 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工具——量筒和滴管。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步骤: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步骤:选、慢注、滴加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考点五、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 ‰ ‰ ‰ ‰⒈‰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 D、试管与桌面成 45-60 度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考点六、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1、连接方法(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 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考点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知识点 3 物质的提纯考点一、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雨水、溶液、碳酸饮料、牛奶等)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注: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考点二、物质的提纯1、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 滤纸破损 2、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3.蒸馏:4.粗盐提纯的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称量)考点三、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 又有吸附作用 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考点四、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知识点 3 化学语言考点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 素 原 子区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O 和 Ca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二、元素符号(考点三)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 2 个氢原子:2H;2H:表示 2 个氢原子。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 CO2、H2O、SO3、HCl)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点燃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知识点 4 空气 考点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 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 1/5。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4、原理: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否则测量结果偏小)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考点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0.94%0.03% 0.03%考点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雨水、溶液、碳酸饮料、牛奶等)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考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 点燃点燃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考点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CO2含量过多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 SO2、NO2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知识点 5 氧气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化学方程式 C + O 2 CO 2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S + O 2 SO2注: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点燃 点燃 点燃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化学方程式:4P + 5O22P2O5(白固)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学方程式:2Mg + O22MgO 2 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 3Fe + 2O 2 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如:动植物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等等。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考点三、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考点四、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 → E (简称“多合一”)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空 气降温加压液态空气蒸发液态氧氮气沸点低(— 196℃ ),先蒸发出来装入天蓝 色 钢 瓶中沸 点 较 高 ( —183℃ )MnO2 MnO2△知识点 6 实验室制取氧气考点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B 实验原理:表达式:过氧化氢(H2O2) 水(H2O) + 氧气(O2)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2H2O+ O2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 的为一类)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反应方程式: 2KClO3 2KCl + 3O2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①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③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E、易错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d).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F、收集方法:①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G、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考点三、催化剂:1、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 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MnO2△考点四、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及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特点:一变多(AB→A+B)例如:2KClO3 2KCl + 3O2 ↑知识点 7 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 含义(考点一):A 表示某种物质;B 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例如:H2O:A 表示水这种物质;B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一个水分子;D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 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二):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表示 3 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4H2O:表示4 个水分子。4、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三):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3H2O:3 表示 3个水分子。5、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考点四):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H2O:2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6、 化学式的书写:(考点五)⑴单质:A: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 表示。例如:氢气:H2、氧气:O2B: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铁:Fe;红磷:P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例如:四氧化三铁:Fe3O4;氯化镁:+2Mg -1Cl2;硫酸钠: +1Na2SO47、 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含有酸根(NO3、SO4、CO3、PO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MgCl2:氯化镁;Al(NO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二、 化合价1、 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有正价与负价之分。2、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 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2。3、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考点六):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例如:MgCl2。:2 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 价。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