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发布时间:2023-06-09 15:06:43浏览次数:171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从现实的、感性的多数人即人民群众出发 , 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载体,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入手, 科学论断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 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十八大召开以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我们党日后能更好的贯彻和坚持群众路线, 更加深入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加以深刻剖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前提有生命的、现实的多数人即人民群众 (一) 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历史观的前提“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即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前提条件 , 因为马克思强调:“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所以, 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这就表明,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首先承认的前提是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存在, 这些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作为研究历史的前提条件, 不是抽象的存在者, 如鲍威尔等人口中的“自我意识”、“精神实体”, 而是处在特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存者。(二) 有生命的、现实地多数人即人民群众群众史观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虽然科学地阐明了现实的个人是人类历史的前提, 但是这里马克思所讲的现实的“个人”仅仅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而已。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前提的人, 不是指单一的个人。或单独的几个人, 因为单独的、孤立的个人不能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 不能起到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主体性作用。因此,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所阐述的人, 即作为研究群众史观前提的人是在人类
劳动实践活动中形成各种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团结在一起的人类群体即人民群众。因为人们是靠集体的合力来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 而单独的、孤立的个人无法完成巨大的历史发展任务。人类历史永无止境的向前推进, 是“许多单个人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载体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前提, 这一点已非常明确。但是人民群众靠什么创造了历史!毫无疑问, 那就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劳动实践。也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所强调的人民群众是从事着劳动实践的人, 而劳动实践对人、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 广大的人民群众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劳动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就此而言, 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载体。(一) 人民群众是践行着劳动实践的人“一个种的全部特征, 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所强调的、现实的多数人即人民群众是从事着劳动实践活动的人, 是进行着现实生产活动的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是从事活动的, 是在一定的物质的条件下活动者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究竟如何存在着, 究竟怎样生活着, 不是由人自己本身所随意能够决定的, 而是要看现实的人处在怎样的社会关系当中, 从事着什么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也就是说, 劳动实践的性质规定了人的本质特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就是怎样。”[]所以, 劳动实践的性质决定了现实的多数人即人民群众的种的类特征,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所讲的、现实的多数人即人民群众的全部特征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实践表现出来的。因此, 作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前提的、有生命的、现实的人民群众不是想象的天国中的人,
而是践行着现实劳动实践活动的人。(二) 劳动实践创造人和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 通过劳动实践, 现实的人在不自觉中实现了两个过度:第一个过度是,把人自己从动物界逐步独立出来,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劳动实践是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一旦现实的人开始生产他们自己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时候, 现实的人本身就把自己和其它动物区别开来了。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 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 形成了人的意识, 产生了人的语言, 最终塑造了人的社会关系, 成为了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 劳动实践创造了人, 劳动实践即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第二个过度是, 把自然界对象化为“人化自然”即人类社会。现实的人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 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意识的深刻关系, 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关键性的条件。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还创造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构成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 不断把自然界这个“自在之物”逐渐地转变为处处体现人类生产、生活目的的“为我之物”。因此, 现实的人以劳动实践活动为载体, 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使一部分自然界成为了人类社会。(三) 人类历史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载体生成并发展既然人民群众是从事着劳动实践活动的人, 而劳动实践又创造了人本身和人类社会, 而且人类社会形成以后, 也不是在单独的、孤立的个人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而是以有生命的、现实的多数人即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载体, 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客观历史规律逐渐向前推进, 即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经过封建社会, 再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还有更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可见人类社会在人民群众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依次更替便形成了人类历史。
三、马克主义群众史观本质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历史的发展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发展来实现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生存和延续的基础, 而且还是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主体, 是这种生产活动的最终承担者。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但生产了用以维持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必需品,而且还创造了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上层建筑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前提。整个人类历史的大厦, 都是建立在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 , 人类社会将无法继续生存和延续下去。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无论不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 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 社会就不能生存。”因此, 就这个意义上讲, 人民群众是全部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二)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承担着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而且还承载着社会精神文化的生产活动, 人民群众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之上, 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物质条件。可以说, 如果没有这些牢固的物质条件和物质设施, 人类的任何哲学、科学等精神财富都是空谈。也就是说, 人类社会所有的精神财富都是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 假如没有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实践活动, 人类所有的思想、艺术、文学等精神活动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不竭动力, 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活动的需要, 人类的精神文化创造活动就会失去原有的动力而无法前进。因此, 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 归根结底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实践的概括,人民群众才是社会所有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
(三)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后体现在, 人民群众决定了社会变革的走向。人民群众通过自身的本质力量即劳动实践一方面创造了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另一方面还变革着生产关系, 从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走向。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 社会制度的变革, 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的, 但社会生产力的最终承担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再加上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会自发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主动完成, 它必须借助于广大劳动群众的物质力量, 所以, 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正如列宁强调的:“决定历史结局的是广大群众。”综上所述, 有生命的、现实的多数人即人民群众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前提 , 而且还以尊重客观历史发展规律为条件, 以自己的本质力量劳动实践为载体, 对历史产生合力, 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自身也成为了历史的决定因素, 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体, 最终创造了历史的一切,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尊重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 创立了群众史观。所以, 在新的历史时期, 只有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 我们党才能坚定不移的站稳群众立场, 积极地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不融洽关系;才能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利解决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久执政下去, 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复兴,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参考文献[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3]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4]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