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六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5-01-01 10:01:51浏览次数:43
  概 述  评价的概念  评价(evaluation)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旨在确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价值,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决策。评价实质上是根据一定预设标准,将客观实际与目标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健康教育项目达到目标程度的过程。  评价包括形成评价、过程评价及效果评价三大类。  形成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计划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使计划有最大的成功机会;  过程评价则主要评价项目执行情况,确保项目执行质量;  效果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项目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  由此可见,评价贯穿于计划的始终,是一切健康教育项目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使计划更完善,并在行动中吸取知识和经验,以便改进今后的行动。  评价的意义  1.评价是健康教育 / 健康促进计划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 。在制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项目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估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需求及资源情况,以确定适宜的干预内容和方法;在计划实施阶段,及时评价项目实施情况,可以保证计划实施的质量和进度。  2.保证计划设计和计划执行的质量 在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形成评价确定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需要,制定适宜的干预策略,以保证计划的适宜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在计划实施阶段,运用过程评价,可以保证计划执行的质量,并为解释项目效果提供依据。  3.科学地说明计划的价值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进而促进健康。只有进行评价,才能说明人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以及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适宜的评价设计,还能排除其他非计划因素对目标人群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科学地说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对健康相关行为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用计划实施结果争取支持和扩大影响 向公众和资金提供者说明计划实施所取得的结果,用科学的结论争取领导对健康教育计划的支持,改善公共关系,扩大对社区的影响。  5.丰富和充实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 健康教育通常需要在有关理论基础上形成说明面临的问题的具体假说,用其指导项目实施。通过对实践效果的评价可进一步检验假说和理论,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水平。  6.改进专业人员的工作 评价能帮助专业人员分析项目成败的原因,确定各项活动和策略的优缺点,总结计划设计和执行中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改进。    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概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与其他策略不同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改变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来实现其目的。因此,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评价,是针对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实施对目标人群健康意识、知识与技能、行为以及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评价是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以及健康状况的变化,并比较其变化幅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从而确定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上述效果在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后出现顺序的差异,将健康教育效果分为近期效果、中期效果和远期效果。  近期效果评价  顾名思义,近期效果即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实施后,率先显现出的健康教育效果,通常表现为目标人群认知的改变,如卫生保健知识增加、健康观念转变、具有实现健康行为的操作技能等。  常见的近期效果指标包括:  1.卫生知识得分、均分 如儿童营养知识得分。  2.卫生知识合格率 如艾滋病知识合格率。  3.卫生知识知晓率 如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4.信念(态度)形成率 定期体检意识的形成率。  5.行为技能掌握率 如戒烟技能掌握率、制作辅食技能掌握率。  中期效果是在取得了近期效果之后进而引发的目标人群行为改变情况,以及政策、环境支持条件的改变。这些变化需要建立在各级目标人群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以及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基础上,为此,产生的时间要滞后于近期效果。  基于上述内容,常见的中期效果评价指标包括:  1.行为流行率 如吸烟率、母乳喂养率。  2.行为改变率 如戒烟率、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幅度。  3.政策、环境改变情况 如结核病防治政策、环境,卫生服务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社会舆论氛围的变化。  远期效果评价  远期效果是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诚然,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可能不仅仅有健康教育的贡献,还可能包含了社会经济发展、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等因素的贡献,但是当某些因素可以控制时,还是可以评估健康教育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的,如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后,目标人群体重、血脂水平的变化等。  远期效果评价指标包括:  1.目标人群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善 如血压控制率、超重率。  2.疾病治愈率 如结核病治愈率。  3.发病率 如结核病发病率、报告病例数等。    评价设计方案  概况  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效果是为了确定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说明项目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评价得到的结果尽可能准确反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产出,避免或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评价项目效果的方案有多种,选择哪个方案主要取决于项目的性质与要求,以及项目的一些具体情况,如项目周期、资源、技术等。  两种常用的项目效果评价方案是:  (一)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  (二)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  不设对照组  所谓不设对照组的干预前后测试,指的是在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前,对目标人群的有关效果指标进行测量,然后再实施干预,干预活动全部结束后,再次对目标人群的有关效果指标进行测量,比较干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得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显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此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但由于该设计方案不能排除非干预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在非干预因素在干预前后保持不变的情形下,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健康教育效果。因此,该方案适用于周期短、环境稳定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或者是推广/扩展已有成功经验的项目效果评价。  设对照组  其设计思想是将目标人群设定为干预组,并为目标人群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另一人群作为对照组,在对目标人群实施干预前,同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有关效果指标的测量,然后仅对干预组施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照组则保持自然状态,所有的干预活动结束后,再次对两个组的有关指标进行测量,对两次测量所得到的四组测量值进行双向比较,从而确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效果。  由于在该方案中干预组和对照组不是随机确定的,而是用配对方法使二者在主要因素方面相似的情况下选择对照组和干预组。此种研究较之实验研究易于实行,较实验研究省钱、省时,但兼有实验研究的优点,适合范围较广,特别是干预研究项目。    影响效果评价真实性的因素  概况   影响评价的因素指的是对评价结果真实性可能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干预效果产生干扰,但又不是干预因素,需要在评价中加以分析,或通过类实验加以克服。  ( 1 )历史性因素   在项目实施期间所发生的干预之外的事件,包括全国性、地区性或组织机构内部,或在干预场所发生的事件、导致参与者发生某些可能对结局有影响的变化。如爱国卫生运动活动、世界无烟日活动 、 有关联的新闻报道等。亦有称之为自然变化或长期趋势变化的情况,如疾病发病的周期性变化等。可通过设立对照组和过程追踪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 2 )人员的熟练性   计划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熟练性  在研究期间,参与者和工作人员中的知识增长和技能熟练的变化也可影响调查结果,如随参与者年龄增长,社会心理更成熟;对照组成员被重复调查某些知识和内容,引起认识提高;工作人员因反复调查,对调查内容更加熟悉、技术更加熟练、使调查质量提高等。这种偏倚可通过对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等方法使之尽可能减少。  ( 3 )失访   干预组或对照组非随机失访或失访过多,可造成偏倚。因此应努力减少失访,或对应答者和失访者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估计失访引起的偏倚和程度。  【例题】在进行健康教育评价时,失访比例超过多少便可造成偏倚  A.3%  B.5%  C.8%  D.10%  E.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进行健康教育评价时,失访比例超过 10%便可造成偏倚。  【例题】属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的过程评价指标是  A.目标人群参与率  B.健康知识知晓率  C.母乳喂养率  D.高血压病控制率  E.态度形成率『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过程评价则主要评价项目执行情况,确保项目执行质量。过程评价的的目的是确保计划目标的真正实现,而且是按照计划在执行,包括项目计划执行涉及的各个方面。过程评价指标包括:项目活动执行率、干预活动覆盖率、干预活动暴露率、有效指数等。  【例题】下列关于健康教育与促进计划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评价将客观实际与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  B.评价可保证计划执行的质量  C.评价通常在项目的总结阶段进行  D.评价的方法之一是建立监测系统  E.评价可改进专业人员的工作『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建立监测系统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评价的方法。  【例题】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远期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A.卫生知识知晓率  B.健康态度形成率  C.健康教育培训率  D.行为改变率   E.疾病患病率『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远期效果是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远期效果评价指标包括:  ①目标人群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善 如血压控制率、超重率。  ②疾病治愈率 如结核病治愈率。  ③发病率 如结核病发病率、报告病例数等。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