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与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3 09:06:54浏览次数:40
“ 工匠精神”与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制造业推行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一)导向功能1、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2、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二)约束功能: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三)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四)激励功能: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二、现代制造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 1667 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三、制造业企业如何在将工匠精神贯穿至企业文化当中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如匠人般坚守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合乎所有人的梦想,有的人选择了放弃,而有的人却选择了坚持。”而比坚持更可贵的,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我坚持做一件事的原因,是我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这是 56 岁的金浩所说的一句话,他用了 21 年的时间,把一家普普通通的街头书店,变为了整个上海滩最大,最美的书店—钱书阁。书店中藏书之多,设计之精妙,都源于他的那份对于完美的追求。在整理书籍这一方面的长达二十余年的监守,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读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视野。  我们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精英阶层到普通老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我们并不缺少工匠,缺少的是对工匠的尊重。所以企业文化中推行工匠精神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工匠精神发展的支持,目前,很多的企业文化、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杀死”了真正的工匠,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尊重工匠的文化氛围工匠精神缺失的“罪魁祸首”是工匠文化的缺失。所以,培育工匠文化,“生产”新工匠是倡导工匠精神的重中之重。另外,从近期为企业做工匠精神的培训来看,不少企业仍停留在思想灌输层面。有的企业纯粹是因为工匠精神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走过场,做做秀,喊喊口号而已。特别让人不能苟同的是,将“工匠精神”印在营销海报上,自称产品为“匠品”,自诩怀揣“匠心”。这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并无区别,自欺欺人。管理制度与治理机制是决定“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素。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罗伯特·欧文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形成好的品行,坏的环境则使人形成坏的品行,即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1、建立不起工匠制度,就难有工匠习惯,就不可能有工匠精神的产生。真正要做的是构建工匠制度,用制度养成工匠习惯,产生工匠精神,形成工匠文化2、工匠精神不会凭空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工匠精神不是短期可以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内化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同时,它需要环境的滋养和组织整体能力的提升,从而沉淀深厚的工匠文化。3、工匠精神不是口号,需在领导的倡导下,以执行文化为铺垫,以制度为措施,集天时、地利与 人和等因素,真正培植好工匠成长的肥沃土壤。它需要匠心领导者像园丁一样松土、浇水、施肥、剪枝进行精心栽培,形成成熟的工匠文化,让匠心成为一种普遍景象。这就必须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建设等多方面的协同,建立适合工匠生长的文化土壤,持续累进而成。总之,工匠精神不是从头脑里“灌输”进去,而是从心里“长”出来的;不是从上往下“压”出来,而是从下面往上“高涨”起来的。如此,才能铸造出更多的新工匠。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