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发布时间:2025-02-20 09:02:05浏览次数:4 大纲要点细目 要点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1)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 (3)职业卫生标准 (4)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2.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1)工业通风 (2)工业除尘 (3)空气调节与净化 (4)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 (5)采光与照明3.个人防护用品 4.职业卫生保健 (1)职业生命质量 (2)职业卫生服务 (3)作业场所健康促进5.职业健康监护 6.职业安全管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职业病防治法 2001 年 10 月 27 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卫生单行法律,并于 2018 年 12 月 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 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行政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各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 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规定,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有:①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③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依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强度)、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大类。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査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类管理。 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该办法对用人单位所承担的劳动者健康监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的法定义务和劳动者享有的健康监护权益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4.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职业病的诊断应按该管理办法和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并符合法定程序方有法律效力。 5.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査处理办法 旨在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事故损害。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旨在规范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加强此类机
构的管理。 7.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各种卫生要求所做出的技术规定,可视作技术的尺度。它可被政府采用,成为实施职业卫生法规的技术规范,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我国目前有两个与职业卫生有关的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设计应考虑的一般卫生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的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则重点规定了化学物的接触限值,还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主体性的限值单位。生产性粉尘的标准除总尘外,要求主要测定呼吸性粉尘。 1.职业接触限值 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而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 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对绝大多数人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浓度或接触水平,包括三个具体限值。 ( 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 - 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 水平。 ( 2 )最高容许浓度( MAC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 的浓度。 ( 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 - STEL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 15 分钟时 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2.生物接触限值 是对接触者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等规定的最高容许量,它是衡量有毒物质接触程度或健康效应的一个尺度,属卫生标准范畴。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 制订、颁布、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改善作业环境,促进工人健康的重要保证。职业接触限值是控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技术尺度,是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之一,但它不是安全与有害的绝对界限。某化学物质是否损害了健康必须以医学检査结果为基础,并结合实际接触情况来判定。 因此,即使符合卫生标准,也还有必要对接触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此外,它只是一种限量标准,应当尽量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而不应以达到卫生标准为满足。 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工业通风 工业工作场所通风包括通风、除尘、排毒、防暑降温等,其目的在于防止粉尘以及一些有毒、刺激性气体对室内(工作场所内)空气以及对室外大气的污染。
>>工业除尘 除尘是将含尘气体引入具有一种或几种力作用的除尘器,使颗粒相对于其运载气流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沉积到捕集体表面。除尘通常与环境保护相关,经常用于燃煤锅炉烟气、水泥窑炉尾气、钢铁冶炼烟尘、装卸与粉碎工艺颗粒物捕集与去除。根据除尘机制不同,目前常用的除尘器有以下几类:重力除尘、惯性除尘、离心力除尘、湿式除尘、静电除尘、过滤除尘等。 >>空气调节与浄化 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对工作场所内的气温、气湿、气流、洁净度进行控制,并为室内提供足够的室外新鲜空气,人为地创造和维持人们工作所需的环境,来创造合适的室内气候环境。 空气调节系统就是完成对空气环境进行调节和控制(即加热、冷却、加湿、减湿、过滤、输送等各种处理)的设备装置。由冷热源系统、空气处理系统、能量输送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空气净化是以创造清洁空气为主要目的,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不同,空气净化可分为工业洁净和生物洁净两类。 >>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 1.噪声控制 ( 1 )声源控制:是噪声控制中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在声源的控制上主要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改进设备结构,提高加工和装配质量,以降低声源的辐射声功率;二是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等技术措施控制声源的声辐射。 ( 2 )传播途径中的控制: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隔声、隔振处理,隔声屏障、隔声间的使用,吸声处理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3)对接收者的保护:工人可以佩戴护耳器(如耳罩或耳塞)或在隔声间操作等加以保护;仪器设备可以采取隔声、隔振设计等手段加以保护。 2.振动控制 主要措施有控制振动源振动(即消振)、隔振、吸振、阻振、修改结构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振动。
>>采光与照明 1.采光 工业采光是以天然光为光源来解决工业建筑的室内光照问题,亦称“工业自然照明”或“工业天然采光”。采光形式有顶部采光、侧面采光和混合采光。 由于室外照度经常变化,可影响室内照度的稳定,故对采光量不能用照度绝对值表示,而用照度相对值即采光系数( C ) 表示。可用照度计同时测得室内和室外的照度: C=En/Ex×100% En :在全阴天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内给定平面上的某一点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 lx ); Ex :在全阴天天空漫射光照射下 , 与室内某一点照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 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天 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外照度。 测定采光系数最好选择一天中室外照度相对稳定的时间,以上午 10 时至下午 2 时为宜 。 2.照明 照明指在无天然光(如夜班,矿井、隧道、地下室)或天然光不足及需要髙照度的作业,为从事正常生产活动和保证作业安全而采用人工光源的一种形式。 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作业者在工作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在工作环境中尚不能消除或有效减轻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可能存在的事故因素时,这是主要的防护措施,属于预防职业有害因素综合措施中的第一级预防。 个人防护用品的设计和制作应严格遵守四项原则: ①便于操作、穿戴舒适,不影响工作效率; ②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技术(产品)标准,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制作,保证质量,经济耐用; ③不应对佩戴者产生任何损害作用,包括远期损害效应; ④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美观大方。 分为安全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专用防护用品两大类。安全防护用品是为了防止工伤事故的,有防坠落用品(安全带、安全网等),防冲击用品(安全帽、护目镜等),防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刺、绞等的服装、手套、鞋等),防酸、防碱和防油用品、防水用品、涉水作业用品、高空作业用品等。职业卫生专用防护用品是用来预防职业病的,有防尘用品(防尘、防微粒口罩等)、防毒用品(防毒面具、防毒衣等)、防高温用品、防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放射用品、防辐射用品等。 一般根据个人防护用品所防护人体器官或部位,分为:①头部防护类;②呼吸器官防护类;③防护服类;④防护鞋(靴)类;⑤听觉器官防护类:如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帽盔等;⑥眼、面防护类;
⑦皮肤防护用品;⑧手足防护类;⑨防坠落类:如安全带、安全绳;还有皮肤防护用品等。 职业卫生保健 >>职业生命质量 是指劳动者对工作的感受和职业对劳动者的身心效应,如职业满意度、身心健康和安全等。影响职业生命质量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薪酬和补偿系统、个体权益、自主权、工作内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保障以及内外社会关系等,特别是劳动组织的有效性能明显影响职业生命质量。 提高劳动者职业生命质量,首先要避免和减少由于职业卫生和职业安全问题对劳动者造成的机体健康损害。其次为不良体位、局部紧张和不合理劳动组织所致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如腰背痛)的工效学问题,以及因疏于安全防范所致工伤(亡)事故。再次,还要关注劳动者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职业卫生服务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与其他卫生服务整合在一起,面向职业人群和工作环境,最终目的是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人类卫生服务目标在职业人群中的具体体现。 职业卫生服务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所有各种职业者的健康,其基本要求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 职业卫生服务的核心是针对性地和有效地解决工作所致的作业者健康问题,其内容一般包括:评估与规划、工作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施与作业者健康有关的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是指政府、企业及卫生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的符合当地需求、适应当地条件、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都能负担得起的职业卫生服务。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服务内容的基本性,即提供的服务并不是全面的、强化的服务项目,而只是最基础和最必需的服务内容,如工作环境监测、健康监护;②服务覆盖面的广泛性;③服务方式:采取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整合,以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服务网络资源,提高职业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指从企业管理的各项策略、支持性环境、职工群体参与、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服务等方面,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期改善作业条件、改变职工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同时结合组织建设、政策开发、环境营造、社区动员、促进参与、能力建设等综合措施。 全面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内容包括职业危害与安全、行为与生活方式、政策与服务、健康管理四个方面。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人群进行各种健康检查,了解并掌握其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工人健康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控方法和过程。
>>医学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也称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生产环境监测和健康检査两方面资料。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归于一个机构统一管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监督对象、管理范围和监督职责。 工伤认定分为:应认定为工伤的、视同工伤的和不得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三种情况。 工伤的认定由认定机构依据工伤认定申请人出具的工伤认定材料依法做出是否工伤的结论。申请人可以是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定机构在接受工伤认定申请之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职业安全管理 >>职业安全 也称劳动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人身或设备事故,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和操作环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相应的活动,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各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形成了“企业负责,政府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职业安全工作体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负责的机制,内容包括: ①行政责任,指企业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生产管理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负相应行政责任,倡导“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②技术责任,指安全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实施与监督; ③组织支持责任,指在安全人员配备、组织机构设置、经费预算等工作的落实到位。 >>职业安全事故的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 在工伤发生之前采取的措施,使工伤事故不发生或少发生。如我国于 2002 年 6 月通过并于同年 11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二级预防 当工伤事故发生时,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采取自救互救、院前医护、院内抢救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事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3.三级预防 指工伤事故已经发生后,控制工伤事故的结果。其主要任务是使工伤者恢复正常功能、早日康复。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短时间内高强度(浓度)地作用于职业人群而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甚至死亡事件。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按其引起的原因和性质,又可分为化学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物理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放射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如果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特别严重,或者上述几种同时存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也可将其称为“灾害性职业卫生突发事件”。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①迅速采取保护人群免受侵害的措施,抢救和治疗病人及受侵害者,包括撤离现场、封存可疑危险物品、佩戴防护用具、进行化学和药物性保护等;②控制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进一步蔓延,阻止危害进一步延伸;③迅速查清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原因、动因和危害。 【例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体防护措施 A.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B.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C.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D.按时接受职业性体检 E.限制接触时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按时接受职业性体检属于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 【例题】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有 A.早期发现对工人的健康损害,防止进一步发展 B.早期发现新出现的禁忌证,发现工人是否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C.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D.为评价生产环境好坏提供资料 E.为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提供资料『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对工人的健康损害,防止进一步发展。 【例题】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接触限值是 A.最高容许浓度 B.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 C.短时间接触限值 D.上限值 E.保证健康的职业接触限值『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接触限值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 【例题】 A.生物学接触限值 B.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C.最高容许浓度 D.阈限值 E.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1.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物质的浓度是指 2.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是指 3.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 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是指『正确答案』C B E『答案解析』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对绝大多数人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浓度或接触水平,包括三个具体限值。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2)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 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例题】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安全工作体制,以下哪项不符合 A.企业负责 B.政府监察
C.预防为主 D.行业管理 E.群众监督『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安全工作体制是“企业负责,政府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