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重点
发布时间:2024-11-20 09:11:03浏览次数:13一、 健康管理概论1、健康管理A 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B 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C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C 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D 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E 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F 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2、生活方式管理1)概念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 4种:教育、激励、训练、营销3、需求管理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4种:患病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3、疾病管理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疾病管理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和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害。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征:1、转诊及时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6、残疾管理的目的:减少工作地点发生参加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7、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因素。8、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 2020 战略”总体框架下,仅仅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是慢性非传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9、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研究表明,每个企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而是投资。10、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施原则: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结合、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
因素分为三大类(1)倾向因素;(2)促成因素;(3)强化因素。14、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能够回答以下问题1、Who—对谁?2、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3、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4、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5、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又可以将集体目标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以及认知目标四类。15、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1)教育策略;(2)环境政策;(3)政策策略16、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工作:(1)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2)实施的质量控制;(3)组织机构建设;(4)实施人员培训;(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17、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的主要内容:(1)过程评价;(2)效应评价;(3)结局评价。18、健康教育常见的效果评价方案:5 种(1)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2)非等同比较组设计;(3)随机对照试验;(4)简单时间系列设计(无对照组);(5)复核时间系列设计(有对照组)。https://shop102111217.taobao.com/index.htm?spm=2013.1.w5002-16775034992.2.599826a6R4xjLZ八、营养与食品安全1、营养的概念: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集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概念: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有些营养学家将膳食纤维也列入营养素。分类:7 大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成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常量元素:矿物质中有的在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 以上者,成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共 7 种。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 0.01%,每人每日膳食是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共 8 种。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 14 种:脂溶性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K,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B1、B2 、B6、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碱。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4、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有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是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 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 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5、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原来传统使用的 RDAS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 RNI 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 是以 EAR 为基础制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志6、适宜摄入量(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无法计算 EAR,进而不能推算 RNI 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 AI 用以代替 RNI。AI 是通过观察或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亦可用做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素有个体的需要。7、可耐受最高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对一般人群几乎都不至于损害健康。8、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每克脂肪可以释放 9kcal,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4kcal,每克酒精产生 7kcal,(但酒精不是营养素),每克膳食纤维产生 2kcal。9、碳水化合物作用:能量来源分类:糖(单糖、双糖、糖醇)、寡糖(异麦芽低聚寡糖、其他寡糖)、多糖淀粉、非淀粉多糖)10、血糖生成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耐量面积之比。GI=某食物在食后 2 小时血糖曲
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 2 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100% GI 是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GI 高的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反之则表示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浓度波动小。11、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65%食物来源:应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限制纯能量食物如糖的摄入量。12、脂肪酸分类:按长度分:长链、中链、短链; 按饱和程度分: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按空间结构分:顺式、反式;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位置分:N3679 系、W3679系13、反式脂肪酸:其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14、固醇分类: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15、脂类生理功能:供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持体温,保护脏器;增加饱腹感;提高膳食感官性状。16、必需脂肪酸概念:(EFA)指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亚油酸和 a 亚麻酸生理功能: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参与胆固醇代谢;参与精子形成;维护视力;17、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脂肪 20-30%,SFA(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 10,多不饱10%,胆固醇 300%18、蛋白质的组成:碳、氢、氧、氮、硫、磷、铁、碘、锰、锌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不能代替。分类:完全蛋白、半完全、不完全、19、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每克氮相当于 6.25 克蛋白质20、氨基酸概念: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酸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分类:20 多种,分为必需、非必需、条件必需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苯、蛋、赖、苏、色、亮、异亮、缬、组21、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22、蛋白质的消化方式: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的吸收。23、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2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构成身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2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例如,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时,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相对较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赖氨酸和蛋氨酸两者可相互补充,动、植物性混合食用比单纯植物混合还要好。2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应遵循的原则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要好;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 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27、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理论上成人每天摄入 30 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零氮平衡,但从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考虑,成人按 0.8g/(kg〃日)摄入蛋白质为宜。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量为 75g/d、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65g/d食物来源:植物、动物28、、维生素:是一类参与代谢的调节物质,由食物供给种类:脂溶(ADKE)水溶(BC)29、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氯硫)微量(铁碘锌硒铜锰铬钴)30、平衡膳食: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 55-65%,蛋白质10-15%,脂肪 20-25%31、食物分类五大类: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3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烹调油,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合理,零食适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限量;吃新鲜卫生食物。33、膳食宝塔:谷类 250-400 克,蔬果 300-500,200-400;肉 125-225,奶 300,豆30-50;油 25-30,盐 6,饮水1200ml 步行 6000 步34、保健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42、保健食品分类:营养素补充剂、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日本将功能食品称为:特定
保健用食品营养素功能食品包括 12 维生素(维生素 A、E、D 和 B 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 C)及两种矿物质(钙和铁)43、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44、食品安全:在常规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实际担保。45、食物中毒是一类最重要的食源性疾病,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不包括因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46、食物中毒的特点:季节性、爆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47、食物中毒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0-6 月龄饮食:纯母乳喂养、补充 VD、适量 VK、首选婴儿配方、定期检测生长发育6-12 月龄饮食:添加辅食、少糖、少盐不加调味品、良好进食习惯、定期检测生长发育学龄前儿童膳食:多样、谷类为主;蔬菜和水果、鱼禽蛋瘦肉奶大豆;少盐,不挑食儿童少年膳食:三餐定时定量;含铁和维生素 C;充足户外活动;不吸烟不饮酒孕前期妇女膳食:补充叶酸;含铁食物;加碘食盐、海带;戒烟戒酒;九、身体活动1、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1)身体活动按日常活动分:职业性、交通、家务、运动锻炼身体活动2)身体活动按能量代谢分:身体活动的本质是肌肉收缩做功。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ATP的供应途径主要分为无氧和有氧两种过程。有氧代谢:在氧供充足的条件下,氧代谢形成 ATP,供应肌肉剧烈运动时的能量代谢所需。无氧代谢:当 ATP 不能满足肌肉的能量代谢需求时,利用肌酸肌酶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再合成 ATP 供能。3)身体活动按生理和运动方式分类:关节柔韧性活动、抗阻力活动、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2、身体活动强度分级:身体活动强度,可从两个相互关联,但并不等同的角度来衡量。其一是身体活动者的生理反应衡量,包括主观性反应指标如疲劳感,客观性指标如心率等。根据生理反应测定的身体活动强度,称为相对强度或生理强度;其二 是只从物理学衡量,而不考虑个体的生理反应。这种根据身体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测定的身体活动强度,称为绝对强度或物理强度。身体活动强度分低 3、中 3-6、高 7-9、极高 10-11met3、个体身体活动指导原则四项: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量力适度4、制定个体活动计划内容:收集基本信息、确定身体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强度和时间、活动进度。5、身体活动的恢复三个关键环节:疲劳、恢复和适应6、身体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量力循序保护措施;学习安全注意事项、自我监测运动中不适症状;掌握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技能。7、5-17 身体活动建议: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3 次高强/周。为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目前建议身体活动强度应达到中等以上,频度应达到每周 3-5天。8、成年人身活建议:每日进行 6-10 千步当量;经常进行中强度的有氧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维持和提高肌肉关节功能;日常生活“少静多动”内容:有氧运动; 抗阻力活动、功能性身体活动。量:30-60 分中强运动。10分钟累积;每天一次。成年人身活注意事项:应定期检查;宜参加熟悉的活动;识别过度运动;慎重,调整计划;有骨质疏松等,调整计划;骨质疏松下肢有病,不宜高冲击活动;应注意药物反应。9、2 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注意事项:增加运动量时的进度安排;在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过程中,定期监测运动反应和病情变化;预防运动性低血糖;足部保护。10、原发式高血压患者活动方式:以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活动量(无特殊情况,达中等强度);运动处方(据具体情况而定);11、原发式高血压注意事项:病情不同,风险不同,措施不同,关注心脑血管意外。特别注意:β 受体阻断剂影响运动中心率,应用 RPE 等指标综合判断运动强度;β 和利尿剂影响水代谢和体温调节和体温调节,出汗多时,及时补水;a 受阻、钙拮和血扩,可诱发运动后低血压,要延长运动后放松过程,缓慢提高运动强度;利尿剂可诱发低钾,心律失常风险加大,酌情补钾;血压≥220/105 应停止运动;抗阻力运动,用力时避免憋气;耐力运动时要注意运动与降压药的协同作用;同时关注饮食、限盐限酒、减重。12、单纯性肥胖者控制体重
达到 10 个千步当量;2-3 次肌肉力量训练十、心理健康1、心理过程1)概念: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2)内容: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2)个性特征: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等。(本教材 P177)气质又叫秉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个性本性,指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3、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概念: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2)心理健康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3)心理健康内容: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4、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特点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5、心理咨询:1) 心理咨询的划分形式 咨询的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 咨询的途径——门诊咨询、电话咨询 、网络咨询、信件咨询 、专栏咨询、现场咨询 咨询的人数——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2)心理咨询主要技术:共情、倾听、提问、表达共情:内容:1)即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了解;2)来访者的感受: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地了解他对此事的情感体验;3)咨询者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准确。倾听:来访者的经历、情绪、观念、行为 4 方面。2 种形式:分析式、反应性倾听提问:开放式、封闭式表达技巧:鼓励、释义、澄清、解释、自我暴露5、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人际沟通的过程以下七个要素,是实现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1.)信息源-发出信息的人2.)信息-沟通的具体内容 3).通道-信息的载体:对话、动作、表情等 4.)信息接收者-信息的接受对象 5)、反馈-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相互间的反应 6).障碍-噪音、情绪、信念、偏见、文化 7).背景-心理、物理、社会和文化背景6、健康管理师的有效沟通的行为要素:目光接触、点头赞许、专心一致、有效重复、避免打断对方说话、转换角色7、常见心理问题:焦虑与焦虑症、抑郁与抑郁症、恐惧与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网络成瘾。8、焦虑 :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9、焦虑症:当焦虑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也称焦虑障碍。10、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与联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情绪,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挑战、困难或危险是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而焦虑症则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以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区别在于正常焦虑都有一定原因,而可以理解和反应适度,而焦虑症不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过强、过长,与个人和现实的实际情况不相称,而情绪反应的强烈异乎寻常,最终不能自控,必须获得医学帮助。11、抑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力减退、精神运动迟滞等精神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功能障碍。12、原发性抑郁:指除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起的。13、继发性抑郁:由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起的。14、抑郁症表现:一天中多数时间情绪沮丧;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失眠、早醒或多睡;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增加,或明显的食欲减退或增加;有自杀或自杀观念和行为;性欲明显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一天中情绪有大波动,常以早重晚轻。15、恐惧的概念 恐惧是人的一种情绪,因为周围不可预料或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强烈反应,或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 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 恐惧症是恐惧的一种病态形式,也叫恐惧神经症。 特点: ① 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②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③ 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 受损害。 恐惧症分为三种类型: 一、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对某特定环境 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二、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核心症状是对人际交往紧张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三、广场恐惧症15、强迫症的症状分类 4 类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绪16、网络成瘾概念: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类型:分为五种 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关系、网络信息、网络交易诊标: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减少或停止上网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来缓解;1/5(用网时间增加、难控制、不顾危害、放弃兴趣、逃避问题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 6 个小时 ,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 3 个 月。16、性心理问题: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常见:恋物癖、异性装扮癖、露阴癖、窥淫癖、易性癖、性施虐和性受虐。17、社会适应问题:是个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行为的变化社会适应组成:个体、情境、改变。个体社会适应障碍的症状表现 1)抑郁、无兴趣感 2)焦虑、紧张不安 3)行为障碍:旷课、旷工、迟到早退、寻 求刺激 4)躯体不适:如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 5)社会性退缩:如逃避现实、独来独往、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能力减退。个体遇到新情境时有 3 种适应方式:1)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 2)接受情景,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 3)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歪曲、曲解现实,通常是无意识的、自动的,有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等18、 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遗传因素 、个人成长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强烈的外界刺激 、突发事件、 个体心理素质 、人格特征 、认知倾向等 8 个方面19、个人成长因素https://shop102111217.taobao.com/index.htm?spm=2013.1.w5002-16775034992.2.599826a6R4xjLZ婴儿期:1-3 岁断奶,分享焦虑幼儿期:3-7 岁游戏、自我意识开始建立学龄期:7-12 岁学习习惯,兴趣青少期:11-16 岁性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中年期:是从青年期以后到60 岁以前的阶段。 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 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压力大、工作家庭问题、不良行为。常常处于社会、家庭、事业等多重压力之下。伴发身心疾病。老年期:一般指 60 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常见心理问题是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 20、形成心理问题的其它因素: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性 应激源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20、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调节自我认知、调节自我情绪,选择适当行为;寻求专业的心理有助21、调节自我认知的方法:校正自我认知、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纠正归因偏见、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 22、调节自我情绪的适当行为:宣泄(倾诉、哭泣、写作)转移十一、中医1、中医理论特点:整体观和恒动观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精津学说、经络学说、中医病因
学说2、阴阳学说:阴阳交互作用: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3、五行学说:世界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构成。4、经络学:5、中医病因学说:6:中医诊断的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7、辩证施治主要内容:根据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诊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和诊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分享的两部分。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诊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8、中医主要治疗方法种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9、食疗: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10、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协调脏腑: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畅通经络: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清静养神: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其气即可绵绵而生;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常乐观,和喜怒,元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节欲葆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不宜过分泄漏。节性欲,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过耗。调息养气:保养元气;调畅气机。中医养生常用方法:精神养生(清静养神、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绪)、起居作息养生(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养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一要和五味、二要节制、三要注意卫生、四要因时因人而宜)、房事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针灸按摩保健养生、药物养生。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正气为本十二、康复医学康复: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根据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分为五个方面: 医学康复、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康复 、 康复工程 医学康复指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 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 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10%左右。 多重残疾 是指同时存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残疾分级 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分为四级 残疾一级---极重度 残疾二级---重度 残疾三级---中度 残疾四级---轻度。 《残疾评测手册》--评测员专业培训 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包括三部分 康复预防、 康复功能评定(康复诊断)、康复治疗 一级预防 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和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二级预防 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限制或逆转由损伤造成的残疾(不能让损伤越来越重);可降低残疾发生率的 10%~20%。三级预防 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以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康复评定过程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康复评定的内容:身体功能和结构(损伤)、活动(活动受限),与(参与局限)康复治疗的特点强调“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的战略;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团队模式 –最大特点终身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作用(1)预防或矫正继发性功能障碍 (2)强化代偿功能 (3)利用代偿方法提高疾患系统的功能 (4)利用矫形器具/适应性器械装置增进功能 (5)调整患者生活和职业环境 (6)应用心理疗法改善患者行为表现以提高患者的学习效果 学科内团队 指康复医学机构内部的多种专业,组的领导为康复医师,其他成员由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康复工程师或假肢/矫形技师(P&O)、康复护士(RN)、康复心理师、社会工作者(SW)等组成。 十三、健康信息学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显示、潜在的价值。1、信息的主要特征物质属性:客观性 普遍性 有用性特有性质:1)可识别性
2)可存储性 3)可扩充性 4)可共享性 5)可传递性(本质特征)6)可转换性 7)可再生性 8)时效性和时滞性2、信息的形态:4 种数据、文本、声音、图像3、健康管理相关信息来源:种类卫生服务记录(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信息收集原则:计划性、 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 完整性、真实性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专题调查(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法)信息整理:第一步进行分类、第二类资料汇编、第三部资料分析4、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资料的 1)真实性 2)科学性 3)完整性 4)连续性 5)可用性良好的健康档案的意义:1、 帮助健康管理者全面系统了解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2、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3、 全面评价社区剧目呢的健康问题4、 有助于制定准确适用的卫生保健计划5、 评价健康康管理者的服务质量和计数水平6、 可作为政府和医疗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7、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健康档案的分类: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5、个人健康档案的构成:1)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包括:患者的基础资料、个人生活行为习惯记录、健康问题描述、健康问题随访记录、转会诊记录 2)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包括:预防接种、健康体检记录。综合 分为 3 类表格:居民基本情况表、健康体检表、服务记录表6、个人基础资料内容:1)个人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种族、饮食习惯、就医行为)、2)临床资料(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3)各种检查结果、4)心理精神评估资料7、健康体检主要内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设计体检方案。8、家庭健康档案内容:家庭的基本情况、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记录和家庭生活周期健康维护记录。9、家庭基本资料内容:包括家庭各成员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健康资料等,及家庭类型、内在结构、居住环境。10、社区健康档案内容: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社区居民调查的目的:建立档案、揭示健康状况、确定要求、寻求方法;不包括保险11、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内容:社区的人口学资料;社区居民健康问题分布及严重程度;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社区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及疾病构成、病死率及残疾率;社区疾病谱及死因谱 https://shop102111217.taobao.com/index.htm?spm=2013.1.w5002-16775034992.2.599826a6R4xjLZ12、来源于各类卫生服务记录:卫生服务过程的各种服务记录、定期和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专题调查记录、常用调查表、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疾病管理随访表13、社区健康档案: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社区人口学资料、人口数量、人口构成、社区患病资料、社区死亡资料、 危险因素调查、评估与干预。社区基本资料:社区的自然环境状况、社区的经济和组织状况、社区动员潜力。14、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愿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2)体现健康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的特点 3)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健康体检报告数据集包括(掌握)基本信息、问诊问卷、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专病检查、体检结论与健康指导健康体检报告基本文档(掌握)1.基本信息:体检报告标志、体检者标志 2.问诊问卷:生活方式、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体育运动、体力活动、生活起居、睡眠状况个人史:既往疾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现症史、婚育史、过敏史、食物不耐受、妇女月经史、家族史、健康管理(体检)史、健康素养3.体格检查: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口腔、妇科(正常与否)4.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与仪器检查结论):实验室、常规(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 X 线、腹部超声、妇科细胞学检查5.专病检查: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6.体检结论与健康指导健康记录表:健康体检表 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相关疾病管理的随访表健康记录表是最为重要的健康管理信息的来源 内容:个人信息和针对性的调查内容疾病管理随访表:一般信息:编号、姓名、随访日期、随访方式
医疗信息:症状、体征、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转诊随访结果:效果评价、下次随访时间、随访医生签名卫生服务记录表单: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 腰围:男性≤85cm,女性≤ 80cm信息录入常见错误:读不懂手写文字、错误的答案、编码错误、错误的编码位置、遗漏数据、重复录入数据等。信息清理方法:双份录入、目测检查、计算机查错调查问卷保存原则:完整、安全、方便查阅信息安全内容: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策略:制度、办法、管理、审计十四、医学伦理学1、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及与之密切相关内容的科学。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和道德原则来研究、解决和调整医疗实践与医学科学中人们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2、健康管理论理:健康管理论理概念:指个人、团体、国家在健康管理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及个人、团体、国家对公共健康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健康管理的论理原则:1)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2)公平、合理 3)保守秘密;4)有利和主体 5)优质服务3、健康管理伦理规范健康管理伦理规范概念:在健康管理实践中健康管理者与服务对象双方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健康管理伦理规范作用:规范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双方的行为,协调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实质是为了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健康管理伦理规范内容:1)健康管理提供者就遵守的规范:以人为本、文明管理;增进责任、积极主动;尊重个性、保护隐私;加强修养、提高水平;健全机制、规范制度;有效评价、完善监督;服务社会、保障健康;2)服务对象应遵守的规范:与时俱进、科学理念;重视权利、履行义务;配合管理、体现主体;彰显责任、实践健康 3)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应共同遵守的规范:双方平等、互相尊重;遵守法律、实践规范;相互信任、相互依托;良好合作、健康和谐。4、服务对象在健康管理中权力:1)合理平等的保健权 2)知晓健康管理相关措施及进程权 3)保护自身正当利益 4)保护秘密和隐私 5)要求赔偿健康损害的权利5、健康管理提供者在健康管理中权力:维护服务对象健康的权利、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服务权利、恰当地使用干涉权、拒绝权。义务:1)对服务对象的义务:为服务对象提供保健服务;解除痛苦;宣传教育;保守秘密,保护隐私;满足正当需求。2)对社会的义务:面向全社会全人类的预防保健;提高社会人群生命质量;推进健康事业发展十五、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1、健康保险:是以人的身体健康为目标的,对因疾病或意外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因疾病或意外失能所致收入损失的保险,还包括因年老、疾病、伤残需要长期护理而给予经济补偿的保险。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2、商业健康保险:是在被保险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保障形式。3、医疗保险概念:指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特点:1)以医疗行为发生为给付条件;2)分为补偿型和定额型;3)风险因素多,经营管理复杂;4)护理保险:以因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长期护理保险通常在保险合同中承诺保单的可续保性。4、健康保险的风险特点:不确定性、多发性、长期性5、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1)健康保险信息的非对称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直接导致费率定价无法真实地反映承保的疾病风险)2)需求的特殊性 3)高度相关性6、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作用:1)延伸保险服务内容;2)控制保险赔付风险 3)拓宽保险投资领域7、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1)健康保险促进健康管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2)健康保险可作为健康管理的战略性市场渠道;3)健康保险能够加强健康管理的良好认同度8、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合作模式:1)服务完全外包模式。(保险机构整体购买)2)自行提供服务模式 3)共同投资模式十六、营销与健康产品1、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的层次提高健康认知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立支持性环境2、健康管理服务特性无形性、不可分割性、不稳定性、易逝性、客户的满意标准是不同的、客户参与程度3、健康管理的行业本质就是管理,是一个计划以及为达成计划所实施的一切活动的全体。4、PDCA 循环的阶段步骤:
1)P 计划:健康身体检查,分析健康现状,发现健康问题;分析健康问题中各种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健康风险的行为危险因素;针对行为危险因素,制订干预计划。2)D 执行:按干预计划执行。3)C 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进行绩效评价,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订相应的健康行为标准。4)A 处理: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 循环5、营销过程:确定目标客户、分析评价需求、选择和利用资源、确定产品价值、促进客户购买、通过实施服务过程实现客户健康价值。6、人群需求特征:被动性、不确定性、差异性、发展性、外部关联性、广泛性、超前和滞后性、重复性、7、消费行为特征:习惯型、经济型、理智型、盲目型、躲闪型8、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识别需求、搜索信息、备选方案评估、选择购买、购买后评估 https://shop102111217.taobao.com/index.htm?spm=2013.1.w5002-16775034992.2.599826a6R4xjLZ9、营销组合的主要内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物理特征、流程、人员产品:是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经服务对象用于满足其健康需要和欲望的服务,包括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产品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不含税价格=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 2)竟争导向定价法 3)需求导向定价法10、健康相关产品分类:消毒产品、涉水产品、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11、消毒产品审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由卫生部门审批。12、涉水产品概念:指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识别:1)查验卫生批件(卫生部颁发的卫生批件,有效期,批件与附件内容一致性;进口的还查海关进口单据、进口商检证明)2)看材料品质3)看制造、装配工艺及外观13、新资源食品: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14、化妆品:指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15、健康相关产品的命名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定;2)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简明、易懂,符合中文语言习惯;3)名称由商标名、通用名、属性名三部分组织,器械类产品名称还应有产品型号。4)命名时禁用:不易理解的术语、方言;虚假夸大绝对化词语;庸俗迷信;已批准的药品名;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符号 5)中文名称尽量与外文名称对应。16、健康咨询服务形式的划分:1)按性质分:一般健康咨询服务、专题健康咨询服务;2)按咨询规模分:个体、团体;3)按咨询时间分:短程、中程、长期;4)按咨询形式:门诊、电话、信函与短信、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包括:健康体检-风险评估-管理分组-干预处方-执行处方-绩效检查(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确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健康相关产品命名时禁止使用下列内容:1、 消费者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及地方方言2、 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3、 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4、 已经批准的药品5、 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符号等。如:注册商标或必须用外文字母、符号的,需在说明书中用中文说明十七、法律法规1、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1)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2)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3)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 4)公平交易2、医师的执业规则权力: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操作技术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科与产业体系2.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3、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4、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5、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二、临床医学基础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内外科;2)治疗对象,妇儿 3)人体系统或解剖,口腔眼等;4)病种,结核肿瘤;5)诊断手段,病理检验。2、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2)临床医学具有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3、循证 医学1)循证医学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2)循证医学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4、问诊和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1)患者的一般情况 2)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3)现病史4)既往史 5)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有月经史和生育史。5、体检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扣诊、听诊6、临床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1)血液学检验 2)体液与排泄物的检验 3)生化学检验4)免疫学检验 5)病原学检验7、疾病的 X 线图像改变1)大小改变 2)位置改变3)形态改变 4)轮廓改变 5)密度改变 6)功能改变8、CT 检查的优缺点优点:密度分辨率优于 X 线,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构,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缺点: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颅底部骨伪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粘膜变化;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9、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 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备注动力学状态 4)检测脏器内各种点位病变的物理特性 5)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及量的多少 6)产科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定胎儿生理功能;超声引导下治疗 7)超声引导下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治疗10、MRI 图像优点:无射线损害;通过梯度场和射频场的更换可完成矢状、冠状、横切、斜切等多轴成像;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无伪影);强化扫描用钆造影剂,无不良反应。缺点:检查时间长;有恐怕感;小关节小部位成像不普及;费用高。11、心电图检查临床应用心脏疾病的诊断、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术麻醉、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的监测、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12、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及进行某些治疗,最常用的是消化道和支气管的检查。13、药品的概念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14、药物选择原则: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2)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3)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4)药物的价格或效应药源性疾病分类:甲型、乙型、长期用药致病型、药后效应型。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合理选药,合理给药:选择抗生素时首先应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来筛选。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15、介入治疗概念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6、放射治疗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和各类X 线治疗机或回事器产生的 X 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治疗疾病。放射线产和珠生物
效应有:直接损伤、间接损伤。副作用: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17、物理疗法的临床应用1)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 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恢复治疗 3)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 4)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5)一些疗法如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电疗:直流电 50-80V;低频脉冲 1000HZ;超声波疗法:50-1000KHZ光疗:分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18、手术治疗根据专科分骨、妇产科;根据操作复杂程度分大、小;根据急缓程度分急、限期、择期;无菌程度分无菌、感染。肿瘤分根治和姑息。19、常用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度三、预防医学基础健康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 https://shop102111217.taobao.com/index.htm?spm=2013.1.w5002-16775034992.2.599826a6R4xjLZ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特点是个体和群体,微观和宏观,更重视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流行病;生物统计学:环境(职业)医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政策与管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1、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1)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合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三级预防的落实,根据群体和个体,分为社区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预防工作。临床个体对个体。社区是公共卫生人员。临床是临床医务人员。2、临床预防服务概念:在临床场所由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定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胆固醇测定、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和化学预防(孕妇补充叶酸、预防卒中服阿司匹林)。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检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4、健康维护计划的内容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5、社区概念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6、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社区公共卫生原则 1)以健康为中心 2)以人群为对象 3)以需求为导向 4)多部门合作 5)人人参与7、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点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4)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6)老年人*7)高血压患者*8)2 型糖尿病患者的*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8、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 2: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3:群体发病 4:早起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5:重在预防。分类:10大类 115 个病种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四、慢病1、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危险因素 3)宿主危险因素主要危因:不合理膳食、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病原体感染(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幽门与胃癌;乙肝与原发肝癌;人乳头瘤状病毒 HPV与宫颈癌;EB 病毒与各种淋巴细胞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2、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HBV 感染、膳食不合
理、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3、高血压1)概念: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症:脑猝死、心梗、心衰、慢性肾病。2002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2)高血压诊断标准:经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 140,和(或)小于等于90.3)高血压危险因素:1)可改变因素: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2)不可改变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4、血压测量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诊室血压测量方法:1)仪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 2)准备:二平(心情平静、上擘及血压计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 3)袖带(袖带: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 2.5cm.4)四定(收缩压柯氏间第一音、舒张压第五音、计数以凸面顶端为准、取偶数)自测血压方法:1)新诊断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 7 天,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测 3 遍;去掉第 1 天值,据后 6 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2)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 1 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3)血压不稳定不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动态血压概念: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 24 小时血压。标准:24 小时平均值<130/80,白昼平均值<135/85,夜间平均值<125/75,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 10-15%5、2 糖尿病1)糖尿病概念: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2)糖尿病分型:1 型、2 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3)糖尿病诊断标准:三中任一项: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3)OGTT试验中,餐后 2 小时血浆葡萄水平≥11.1mmol/L。3)2 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热量饮食)、早期营养不良、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6、冠心病1) 冠心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 死的一种心脏病。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存在着明显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城市2) 冠心病分型 5 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2)2 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3)诊断: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可基本明确诊断。4)典型的心绞痛特点: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心动过速)部位及方射部位(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心前区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 分钟缓解,偶达 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5)急性心梗症状:胸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榨性,难以忍受,有濒死感 ,烦燥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诊断: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6)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血清胆固醇大于等6.46mmol、舒张压大等90mmhg、有吸烟史)、其他(家族史)7、脑卒中1)脑卒中概念: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2)脑卒中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临表:安静起病,病情几小时几天达高峰,栓塞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表:在情
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最常见原因。临表: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癲痫发作;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头颅 CT 诊断首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可改变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低小于 4.1 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危险)、颈动脉狭窄、肥胖其他因素:高同型半光氨酸、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第 4 位1)COPD 概念: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2)COPD 临表:慢性咳嗽(首发症状)、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 COPD 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全身症状;肺功能检查 FEV1<8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1/FEVC<70%(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3)COPD 危险因素:个体因素(遗传、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4)COPD 诊断标准:存在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是诊断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金标准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肺功能检查、胸部 X 线检查、血气检查。五、基本卫生保健1、基本卫生保健1)基本卫生保健概念: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2)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 3)内容: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2、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1)社会性;2)群众性、3)艰巨性、4)长期性3、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1)充分享有健康权;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提高人人健康水平;4)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21 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间和内部促进卫生水平;3)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5、21 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四类1)卫生政策指标 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的社会及经济指标 3)提供卫生保健指标 4)健康状况指标: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6、HFA 供全球使用的最低指标 12 项1)政府接受 2)人人参与3)经费保证:至少 5%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 4)重在基层 5)公平分配 6)国际义务 7% 7)人人享有:安全用水、计划免疫、医药保证 20 种基本药物、新法接生 8)儿童营养 90%的新生儿体重达到 2500g 以上;9)婴儿死亡率低于 50%10)人均寿命高于 60 岁 11)成人受教育率高于70% 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500 美元8、21 世纪初的世界卫生目标:1)使增加健康生活时间,缩小差距 2)保证大多数质量符合要求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及康复 3)确保儿童生存及健康教育,使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超过千分之 74)改善妇女健康与福利,孕产妇死亡率下降 50%5)计划生育服务6)疾病防治根除脊灰及线虫病,基本消灭麻疹、破伤风,有效控制疟疾、结核、乙肝,冠心病、癌症,减少性传播 7)预防和康复,避免残疾 8)改善营养9)人民有安全、健康环境与社会条件 10)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9、健康保险扩大政策覆盖率: 覆盖的广度、深度、高度。这是 21 世纪卫生保健革命的方向。10、20 世纪末,75 位诺奖巴黎宣言: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管理为中心六、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基本知识1、流行病学基本知识1)流行病学概念: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健康
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3)流行病学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3)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2、比例(构成比):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P=a/(a+b)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 100%3、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4、率: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k5、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用途: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得该病的风险。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暴露人口必须符合的条件(1)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2)必须具备可能罹患所要观察疾病的可能6、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影响因素: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用途: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7、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8、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所比例。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9、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https://shop102111217.taobao.com/index.htm?spm=2013.1.w5002-16775034992.2.599826a6R4xjLZ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认某病病例数)*k10、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病种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 n 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n 年生存率=(随访满 n 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 n 年的该病病例数)*k11、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0/ Ie12、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反映暴露者患 某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13、归因危险度(AR):又称率差,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公共卫生学意义:完全控制该暴露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AR%= (Ie-I0)/Ie×100%数值越高越是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1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现况调查1)概念: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又称横断面研究。2)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疾病监测(6)其他:衡量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和评估等3)种类: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非随机和随机抽样(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2)缺点局限性:难以确
定先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15、)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1)概念:也称群组研究。是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 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和研究疾病自然史。2)队列研究研究类型:历史性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 前瞻性队列研究、双向性3)队列研究特点: 时序是有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与否分组;研究方向由“因”到“果”;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原理:调查方向——现在————将来4)队列研究优缺点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 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 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2)局限性: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16、病例对照研究概念: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因素的关系。特点: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经两组暴露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原理:过去—现在—调查方向 .优缺点优点: 组织实施较容易,省力、省钱、省时间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用途较广泛,可用于病因探索、初步检验假设、干预措施效果考核等。缺点: 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常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等,不能直接计算分析相对危险度,选择研究对象时容易产生选择偏倚,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回忆偏倚)17、实验性研究概念:又称干预研究。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和类实验特点:1)属于前瞻性研究2)随机分组 3)设立对照组4)有干预措施他18、临床试验概念:是临床上评价新药、新疗法的一种试验,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种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该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目的: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19、社区试验概念:又称生活方式干预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20、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1.真实性/有效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2.可靠性/信度:变异系数、符合率、一致性分析、可靠性又称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实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3.收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实验性方法诊断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确定诊断标准的方法有: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和 ROC 曲线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1、 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2、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3、 要有足够的样本量4、 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5、 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6、 试验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操作性 21.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1、联合试验:1)平行(并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优点:提高灵敏度、降低误诊率 缺点:降低特异度、增高漏诊率2) 系列(串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全部阳性才能判为阳性 优点:提高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缺点:降低灵敏度、增加漏诊率2、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22、筛检试验概念: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用途:1)早期发现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愈后。2)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 3)流行病学监测 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筛检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筛查分类:群体筛查、选择性筛查筛查方法:单项筛查、多项筛查22、医学统计学1)医学统计概念: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2)医学统计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3)医学统计内容: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实验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23、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24、医学统计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资料的来源:经常性资料、一时性资料统计资料的要求:资料必须完整、正确和及时要有足够的数量注意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25、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26、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的集合。27、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29、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29、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30、概率与频率: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表示。取值范围 0~1。频率是对样本而言。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小概率事件:P≤0.05 或P≤0.01 的事件31、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32、算数平均数:又称均数,用表示总体均数,用表示样本均数。33、中位数:指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观测值中位次居中的那个观测值。34、几何均数: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适用于等比资料和对数正态分布资料。35、方差及标准差用途: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36、百分位数的用途: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及确定偏态分布资料医学参考值范围。37、统计表统计表结构: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组成。+备注制表要求:1)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 2)2)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含义,横标目为主语,表示被研究对象;纵标目为谓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 3)线条:除必需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 4)数字:阿拉伯数字,准确无误;同一指标的数字的小数位应一致,位次对齐。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38、统计图制图要求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2)要有标题,位于图形下方的中央位置 3)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要有标目,标注原点、尺度、单位等。纵横轴的比例以 5:7 为宜39、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包括总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40、假设检验概念原理:又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通常把需要判断的总体特征叫做“统计假设”,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3)确定p 值,做出推断结论。注意事项:1)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定量资料,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用 t 检验;多个独立样本均数用方差分析;配对设计用配对 t 检验;随机区组资料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2)结果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无实际意义的关系。p≤0.05 称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称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七、健康教育学基础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促进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2)健康促进涉及 5 个主要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增强社区的能力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3、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涵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的过程侧重点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管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素质对象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基本步骤需求评估-计划制定-干预实施-评价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干预方法信息传播、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评价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健康指标的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指标的改变;健康状况的提高、病情的改善;疾病或死亡风险的改变4、知、信、行模式: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5、健康信念模式:1)概念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2)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6、自我效能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 1977 年提出来的。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 4 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7、行为改变的 5 各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 5 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 6 个阶段及终止阶段。(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8、人际传播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9、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出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10、健康教育设计计划步骤:1)需求评估 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3)制定干预策略 4)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11、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 PRECEDE-PROCEED 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1)社会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组织诊断;(5)管理与政策诊断;(6)确定优先项目。12、行为诊断应遵循的主要程序:(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一地可变性行为。13、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三个因素: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