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1 08:05:34浏览次数:32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研究摘 要:因为存在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等导致的市场失败和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方面的市场缺陷让市场失灵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但干预不当会导致政府失灵。理想的政府干预的范围应该是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间。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干预一、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根据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市场失败和市场缺陷。(一)市场失败1、外部性引起的失灵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所有产品的成本和收益都内在化,即产品的生产者要承担生产这一产品而给社会带来的全部成本,同时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都归这一生产者或该产品的购买者享有。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性,会产生外部效应。外部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外部性,即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利益和好处,但所有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补偿。如花农养花为养蜂人提供了充足的花源,而养蜂人却未给花农任何补偿。另一种是负外部性,即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损害,但受损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损失补偿。例如,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会污染环境,使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们都受到损害,而受损者并未得到补偿,污染者也没有承担相应的污染治理成本。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其结果会远离帕累托效率状态。因为个人进行决策的时候,只是将其实际承担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在无须对外部成本进行补偿的情况下,个人实际承担的成本会小于其活动的总成本,因而会过量从事产生外部成本的活动,由其决定的产出规模会大于社会需要的最优规模;相反,在外部收益得不到补偿的情况下,个人的选择是较少地从事该类活动,由其决定的产出规模会小于社会需要的最优规模。显然,这都不是资源的有效配置。2、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着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市场本身就有一个悖论:所谓市场的良好状态是竞争状
态,不管是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还是垄断竞争这种市场状态,只有保持竞争,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可是,对于规模经济敏感的部门,市场竞争有一种趋势生产经营规模越大,效益越高。这种趋势导致积聚和集中,导致垄断,从而抑制竞争。可以说,市场竞争本身具有走向垄断的趋势,尤其是在规模经济意义显著的行业,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垄断反过来又抑制竞争,抑制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妨碍经济效率的提高。3、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假定条件是“信息是完全”的。比如说,买者清楚地知道市场上各个角落各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雇主清楚地知道被雇者的行为特征等。但在现实中,信息一般是不完全、不对称的。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信息的不对称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以致出现“优汰劣胜”的资源配置。4、公共物品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是私人不原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像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出来,适用于私人物品的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等原理,未必适合于公共物品。因此公共物品一般只能由政府财政的方式来配置,或者在政府参与下配置。(二)市场缺陷1、收入分配不公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机制在解决分配不公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市场经济运行的目标是追求效率最大化,各经济利益主体考虑的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维护收入公平分配的话,那么社会的贫富差距将会变得严重起来,直至危及社会稳定。第二,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价格会严重背离价值,从而使部分人获得不合理收入。第三,市场竞争的初始条件不均等导致收入的差别。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资源禀赋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机会和条件是平等的,经济运行的结果必然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第四,经济运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导致非个人原因的收入差距。第五,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不平衡必然形成要素收入的不合理差距。2、宏观经济不稳定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时的过度竞争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和供大于求的不断反
复。所以,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不仅表现在微观经济领域,在宏观经济领域同样存在。二、政府干预不当的后果: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的定义与类型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即公共决策失误。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非常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首先,政府某些部门垄断了公共产品的供给, 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其次,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权约束,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使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最后,从理论上讲,政治家或政府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让渡,因此,他们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率,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3、政府活动损害了市场效率,而又没有达到相应的公平目标在公平与效率上,政府从长远利益和社会稳定出发,往往在某些方面倾向于实行公平的政策,但如果实际结果既没有达到公平目标要求,又牺牲了效率,就出现了政府失灵。(二)政府失灵的原因1、信息不完全如同私人部门的决策面临信息不完全一样,政府部门制定和决策也有信息不完全的问题。政府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的重要条件是, 必须获取和掌握有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全面、准确的信息。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获取充分信息的昂贵成本,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都是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进行决策的,它并非必然比私人经济主体具有信息优势。这样,依据不全面也不准确的信息制定的经济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2、政府目标与社会利益间的不对称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政府的决策过程具有复杂性。无论是投票决策,利益团体妥协决策,还是精英决策,都不能够绝对保证政府的决策完全反映公众利益,而这样的决策付诸实施的结果,必然不能够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政府的组成人员也具有自利性。政府未必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它极有可能沦为某些特殊利益集团手中的工具,而此时的政府干预就会偏离和牺牲公众利益,从而不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3、政府干预是有成本和副作用的
政府协调如同市场交易一样,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或代价。政府对经济实行规制或干预就要维持一支庞大的职能机构,这会大大增加行政开支;受规制的企业为了应付政府的审查和繁琐的行政程序,也要耗费巨大的社会资源。如同许多药物在治病的同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一样,政府干预的副作用,是任何一项政策或调节措施都会产生的。比如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实行价格规制,就会造成价格扭曲,从而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错误引导;为防止经济衰退而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必然会增大政府开支,出现财政赤字;为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实行收入调节政策,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等。这种干预的副作用是任何性质的政府都逃避不了的两难困境。4、政府干预的结果有时候是不确定的市场失灵的存在只是表明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政府干预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第一,政府效应具有滞后性,即一项政策从实施到生效,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里,经济情况可能发生变化,甚至需要实行相反的调节政策。第二,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即经济当事人通过对政府的政策动向进行分析、预测,然后基于自己利益的预防性措施。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政府政策的竞争力必然递减,甚至无效。第三,当某项政策不利于微观经济单位的营利目的时微观经济单位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某些措施抵制政府政策,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参考文献〔1〕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 12 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马国贤.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谢自强.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