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七节 重要场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发布时间:2025-01-06 09:01:49浏览次数:11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概念 1.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对象 包括辖区内常住居民和社区所辖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商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重点人群是儿童、青少年、妇女、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脆弱人群。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内容 1.城市社区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主要内容: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行为危险因素。 ②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③增强从医行为,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 (2)提高警惕,防范新老传染病:应加强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 (3)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劳动损伤、溺水、自杀等,是当前造成青年人死亡和病残的最常见的原因。 2.家庭健康教育 (1)家庭生活方式教育:包括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的合理烹调、定时定量饮食、炊具食具的简易消毒方法、碘盐的保管与食用、夏季食品的简易冷藏和贮存方法、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等。 (2)家庭急救与护理:包括烧伤、烫伤、触电、跌伤等意外事故的简易急救方法和处理原则、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常用药物的保存与使用方法,血压计和体温表的使用方法等。 (3)住宅建设和居室环境卫生知识:包括住宅选址、给水和排水、农村卫生厕所的建设、居室的通风和合理布局、居室装修的卫生问题、居室采光照明的卫生要求及对健康的影响、预防煤气中毒、减少煤烟污染等。 (4)生殖健康教育: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性生活知识等。 (5)家庭心理卫生教育:包括独生子女教育、正确处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防治和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等方面。 3.创建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建设 在“创卫”和“健康城市”实践中,需要针对市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市民健康行为形成及健康状况改善。此外,还需要向广大市民宣传健康理念,动员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并开展积极的健康政策倡导。 4.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大力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各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城市卫生管理条例(办法、规定)等,大力提倡良好的卫生道德观念,使社区居民自觉地维护社区形象。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内容 1.农村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包括传染病及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地方病防治知识;农业劳动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 2.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 加强卫生要求和卫生技术指导,重点抓好村宅建设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垃圾处理、消灭四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3.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和技术指导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全面二孩政策”,以及《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等,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高农村孕产妇对优生优育服务的利用率,减少遗传疾病、先天性疾病、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4.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 揭露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和封建迷信活动的欺骗性,逐步摒弃传统的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展卫生普法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法执法的自觉性。 5.留守儿童健康教育 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父母的监护可以出现诸多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村委会和学校应承担主要教育责任。同时社会应注重社会大环境的营造,呼唤社会各界的关注。
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 1.妇女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各生理周期健康教育要点 1)月经期:包括对青春期少女进行月经初潮教育、月经的生理知识、经期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与心理卫生教育等。 2)妊娠期:包括妊娠的生理卫生知识、母体的变化、妊娠期劳动、休息、营养等保健知识、孕期用药及性生活注意事项、孕期的自我监护和胎教、定期产前检查及胎教的意义。 3)围生期和哺乳期:围生期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分娩的先兆、临产和分娩的过程、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产后常见病的预防、新生儿护理、喂养、保健及教育等。 4)更年期: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健康教育,帮助女性正确对待更年期,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 此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还指出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规范内容。内容如下: a.孕早期健康管理:孕 12 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 1 次产前随访 。 b.孕中期健康管理:孕 16 ~ 20 周、 21 ~ 24 周各进行 1 次随访 ,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c.孕晚期健康管理:督促孕产妇在孕 28 ~ 36 周、 37 ~ 40 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 1 次随访。 d.产后访视: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 3 ~ 7 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 ,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e.产后 42 天健康检查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合理膳食教育:妇女多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应学习营养学知识,根据家人的健康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注意营养与平衡膳食、饮食规律,把好病从口入关。 (3)科学育儿:应掌握妊娠期的保健知识、做好孕期保健,掌握母乳喂养和婴幼儿喂养的知识等。 (4)妇女常见病的教育:常见妇科病的防治知识,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的定期普查和早期发现。 (5)心理健康教育:妇女在社会上多处于弱势状态,妇女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保护,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社会应给予她们以情感和教育支持,使她们掌握行之有效的情绪转移、疏导及心理调节的方法。 (6)美容保健知识教育:指导女性正确选择使用化妆品,正确选择美容院及美容医院,美容手术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健康的美容观念等。 2.0 ~ 6 岁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本阶段的教育对象不是儿童本人,而是儿童的照料者。根据儿童发育特点分为两个阶段:出生~ 18 个月和 19 个月~ 6 岁 。 出生~18 个月的教育重点:先天缺陷的筛查、母乳喂养、辅食添加、预防接种、智力开发等。 19 个月~6 岁的教育重点:传染病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同时对贫血、营养缺乏、佝偻病、发育迟缓、智力落后、语言障碍等防治进行教育。 此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对于 0~6 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内容如下: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 1 周内 ,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 28 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 3、6、8、12、18、24、30、36 月龄时,共 8 次。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 4 ~ 6 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 3.老年人健康教育内容 (1)行为指导:指导老年人科学规律的生活起居,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限制吸烟、饮酒。 (2)心理卫生教育:鼓励老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与子女相互适应、相互支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乐观的情绪,加强健脑锻炼,避免孤独。减少焦虑情绪。 (3)合理膳食:提倡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以富含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盐、少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主;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正确选择保健品。
(4)常见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腰腿痛、关节炎等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 (5)体能活动: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运动不过量。 此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还明确指出老年人(65 岁以上)的健康管理规范内容。内容如下: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健康信息传播、行为干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有意识有能力地终生获取健康信息,选择健康行为打下基础。 2.健康促进学校 20 世纪 80 年代,WHO 根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结合日益紧密,并逐步向健康促进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倡导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的新模式,即“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on schools)。WHO 西太区 于 1994 年开始推动此项工作,我国于 1995 年正式启动。 健康促进学校强调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让家长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3.健康促进学校的目标人群 健康促进学校的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指学生群体,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次级目标人群包括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领导。 4.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特征 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积累知识、学习技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而学校则是儿童、青少年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 (1)最佳目标人群:儿童青少年由于身心发育的特点,模仿性强,生理可塑性大,容易形成动力定型(习惯的形成),一旦形成和巩固良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2)最理想的教育场所:学校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健康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均可纳入整合其中,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相互渗透甚至融合。此外,学生有群体生活的特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利于团体行为的干预,制定群体性的考核目标。 (3)最具社会效益的资源: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天然和广泛的联系,他们从幼儿园、大中小学校获得的健康知识、价值观和行为技能,不仅儿童青少年本身可以茁壮成长,提高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也必然辐射到家庭与社会,因此,做好学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提高我国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 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内容 根据健康促进的含义,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内容应该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全面影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1.学校健康政策 学校健康政策的内容包括: ①学校有关食品的政策; ②完全禁止吸烟,禁止喝酒,禁止使用非法的影响精神的物质; ③学校保证男生和女生在利用学校资源方面完全平等; ④学校在药品分配方面有正式的程序; ⑤学校对急救有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⑥学校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控制蠕虫或其他寄生虫病的政策; ⑦学校制定避免日晒损伤的政策; ⑧学校制定进行健康筛查的政策; ⑨学校制定在发生急症或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健康状况时关闭学校的政策; ⑩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时,学校有切实可行的安全计划; 学校应有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控制及其安全管理的政策等。
2.学校健康教育(school health instruction)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促进学校实施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健康课程教学; ②健康活动; ③健康咨询。 咨询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咨询;社会心理咨询(如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咨询;心理健康咨询。 3.学校健康社会环境(healthful school social living) 学校健康社会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的外部环境,它包括学校的人际环境(师生、员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事物环境(如课程、考试、生活制度安排)和物质环境(如教室采光、照明、通风、给排水设备、厕所、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4.社区关系 社区关系是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联系,以及学校与学校所在社区各组织、团体之间的联系。在学校生活中。提倡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向家庭和社区通报有关健康问题的计划,师生共同参加社区活动。 5.个人健康技能 儿童青少年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获得与其年龄相当的卫生知识、态度、理解力和健康实践技能(如平衡膳食、预防疾病、体育卫生、安全、生殖健康、控烟及预防药物滥用、口腔卫生等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习意外事件(如地震、火灾)中的自救,延续生存空间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6.学校卫生服务(school health services) 学校卫生服务指学校或有关卫生服务机构向学生提供直接服务,并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担负起儿童青少年学校卫生保健和教育的责任。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健康筛检及常见病预防和身体缺陷的纠正、突发性疾病的紧急救治、意外伤害的应急措施、口腔卫生、心理咨询及为伤残学生提供特殊帮助等。 健康促进学校的效果评价 1.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 健康教育的评价多用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的指标。知识常用平均分数、及格率、满分率、达标率、提高指数等指标;态度常用态度转变率、行为意向转变率;行为常用行为转变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活动及健康咨询评价,要注意频率,参与覆盖率,也要注意质量,把定量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2.学校卫生服务的评价指标 (1)反映学生因病缺课指标有:人均病假日数、月病假率。 (2)反映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测的指标有:患病率、发病率、检出率、感染率、治愈率、再感染率等。 (3)反映学生生长发育与变化的指标最常用的有:等级评价方法,百分位数法等。影响生长发育的内外因素十分复杂,过程较长,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往往不是健康教育的唯一结果。该指标是间接的,故在评价时要慎重分析。 3.学校环境的评价指标 学校物质环境评价一般主观成分较少,方法简单。通常把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卫生标准制成检查表进行对照比较,看是否达到标准。如学校建筑面积、教室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结构及配置等均有标准可供检查对照。 学校人际环境评价一般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可通过访问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父母等共同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学校各类人员间的人际关系等。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指通过提供知识、技能、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指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学手段干预工作场所对健康有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健康。它包含了企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组织,职工的健康教育、积极参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环境,以及加强卫生服务等。
1.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 (1)消除职业紧张,预防身心疾病:①企业管理者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合理组织劳动与生产,对职工特别是新职工进行生产技能与思想认识的培训与教育;②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教育职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能力,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③对有心理异常表现者,尽快给予心理咨询、诊断和治疗。 (2)改变不良作业方式,预防工作有关疾病:常见于从事长期站立作业、引起视力疲劳的作业、强迫体位作业、搬运作业、视频作业、局部振动作业等职业人群。主要措施是:①采取正确的作业方式;②坚持工间操制度;③合理组织和安排劳动生产或工作时间。 (3)改善劳动环境,治理职业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主要围绕粉尘与尘肺的防护、化学毒物与化学中毒的防护、物理性危害因素与有关职业病防护等方面,通过健康教育使职工:①了解自己及其所处的作业环境,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因素;②了解上述环境因素及个人的嗜好、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可能影响;③参与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自觉地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2.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 (1)戒烟教育:当职业与非职业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如吸烟者从事采矿业,其危害效果将是协同作用。 (2)节制饮酒:过量饮酒是导致工伤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司机”这一职业必须禁酒。其他职业如接触的有些毒物需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加重对肝脏的破坏作用,容易引起化学毒物的中毒。 (3)营养与合理膳食教育: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职工劳动强度过大容易出现营养不足,应给予充分的营养。一些从事脑力劳动,又缺乏锻炼的人要防止食入过多,营养过剩。 (4)日常个人卫生习惯教育:经常洗手洗脸刷牙和洗澡对某些职业人群具有特殊意义。化学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因此不在有尘毒危害的现场吃喝、休息,可减少毒物进入体内的机会;有些毒物可污染皮肤及衣物,经常清洗不仅可防止本人中毒,也可防止给家庭成员带来危害。 3.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 1994 年 7 月 5 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有 25 条与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有关的条款。2001 年 10 月 27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 2002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现行职业卫生法规中最权威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医院仅仅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场所,是“看病”的地方。殊不知,开展医院健康教育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院健康教育(hospital health education)泛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伴随医疗保健活动而实施的健康教育。 狭义的医院健康教育又称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疾病控制,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广义的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保健机构为基础,为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成员和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其目标人群包括:①患者及其家属,这是医院健康教育对象的重点人群;②社区群众;③医院的医护人员与职工。 医院健康促进(hospital health promotion)以医院为场所、实施以健康教育和能促进患者或群体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政策、法规、经济及组织等环境支持的综合。 1.医护人员教育 对医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侧重于转变医务人员、行政领导的卫生观念,掌握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价,提高健康咨询的能力与技巧。健康教育培训可分为 2 个层次:①专职健康教育骨干的业务培训;②职前教育或在职教育。 2.患者健康教育 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为目标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患者具体的健康问题以及就诊常识等开展患者教育。常见的形式包括: (1)门诊教育 (2)住院教育 (3)院外健康教育 ( 1 )门诊教育 1 )候诊教育 :常见的形式是在候诊区域播放 DVD、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放置健康教育处方及小折页等健康教育材料。 2 )随诊教育 :主要由医护人员执行,在诊疗和医护处置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教育。 3 )门诊咨询教育 :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门诊,如“戒烟门诊”、“营养咨询门诊”等。 ( 2 )住院教育 :住院教育系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在医院时间较长,便于医护患之间相互了解,从而有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健康教育活动。住院教育包括: 1)入院教育:指患者在入院时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的宣传教育。 2)病房教育:是住院教育的重点,医护人员可通过有步骤地向患者及陪护人员讲授保健知识,传授保健技术,指导和支持患者提供治疗依从性,并改善行为生活方式。 3)出院教育:在患者出院以前以口头谈话或健康教育处方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住院治疗的结果,疾病现状和预后,提出继续用药和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进行生活方式和家庭护理方面的指导。 ( 3 )院外健康教育 :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向社会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性教育。 1 )社区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大讲堂、义诊等。 2 )随访教育 :可以是住院教育的延伸和继续,也可以是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对象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产妇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起源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9 年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医改重要内容之一。原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组织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 年版)》,包括 10 个类别,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36 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并于当年启动实施。 2011 年原卫生部组织专家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2015 年再次修订完善,发布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 3 版)》,包括 12 项内容,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2017 年又增加“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 “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两项内容,居民可以免费获得的项目达到 14 项 。 2.服务模式 (1)服务提供者:《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同时也鼓励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经费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项目向辖区常住居民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照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由政府安排预算。2009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为人均 15 元,之后逐步增加,2016年已经达到人均 45 元 。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1.服务对象:健康教育服务对象为辖区常住居民。 包括户籍在本辖区,平时也居住在本辖区的居民;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不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地半年以上的居民。 2.服务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 年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 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6)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3. 服务形式及要求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 12 种 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为视听传播资料,如 VCD、DVD 等各种影音视频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 6 种 。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 2 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 1 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 2 平方米 。每个机构每 2 个月最少更换 1 次 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 9 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 1 次健康知识讲 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 1 次健康知识讲座 。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4.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培训: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委托,统一设计、制作印刷类、音像类健康教育材料。 (3)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并进行考核评估。 【例题】关于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概念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与过程 B.以社区居民为对象 C.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 D.以社区医疗结构为单位 E.适用于社区急、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
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例题】某小学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发动学生参与,他们培训红十字少年、组织学生夏令营等,实际上这是实施 A.健康课程教育 B.健康咨询 C.健康活动 D.学校环境改造 E.学校卫生服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培训红十字少年、组织学生夏令营等,这些都是活动形式,所以属于健康活动。 【例题】以下选项不属于医院健康教育意义的是 A.提高医疗设施的利用率 B.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C.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D.可以提高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E.改变患者与疾病有关的生活方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医院健康教育泛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伴随医疗保健活动而实施的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意义主要是与医疗相关的,所以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是错误的。 【例题】门诊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 A.病人生活的教育 B.医院环境的教育 C.常见病防治的教育 D.医院规章制度的教育 E.病人所患疾病治疗原则的教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门诊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常见病防治的教育。 【例题】健康教育处方适用于以下何种病人 A.门诊慢性病人 B.首次入院的病人 C.再次住院的病人 D.即将出院的病人 E.术后康复期的病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健康教育处方是用医嘱形式提供的健康教育材料,供医护人员在门诊发放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