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
发布时间:2025-02-16 10:02:53浏览次数:275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比容 1.血量 ●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 7%~8%; ● 相当于每 kg 体重 70~80ml; ● 幼儿血量约占体重的 9%。 2.血液的组成 3.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如:红细胞比容 男:40~50% 女:37~48% 新生儿:55%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C.小分子物质 D.胶原蛋白 E.清蛋白『正确答案』E
血浆=全血-血细胞 血清=全血-血细胞-纤维蛋白原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全血 1.050~1.060,血浆 1.025~1.030 ◎血液的黏滞性:血液 4~5,血浆 1.6~2.4 ◎血浆的 pH 值:7.35~7.45 主要缓冲对: HCO 3-/ H2CO3=20/1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是个啥? 水往高处渗
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 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形成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 NaCl )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清蛋白)压力大:300mOsm/kg H2O 小:1.3mOsm/kg H2O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 RBC 正常形态和功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 □为什么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水肿? 答: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少。 □大量输入蒸馏水有什么后果? 答:血浆晶体渗透压迅速下降,水渗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水肿(水中毒)。 □输入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10%NaCl)有什么后果?
答: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细胞内的水被吸出,细胞脱水。 □大量喝清水尿量会增多? 答: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可刺激下丘脑 - 垂体减少释放 ADH 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 量增加。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1.数量 男 RBC(4.0~5.5)×1012/L Hb:120~160g/L 红细胞比容:40%~50% 女 RBC(3.5~5.0)×1012/L Hb:110~150g/L 红细胞比容:37%~48% 2.功能 ①运输 O2、CO2 ②缓冲血液 pH 值 二、白细胞生理 1. 白细胞数量 (4~10)x109/L 2.白细胞分类
3.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衰老的红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0.5~5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淋巴细胞20~40T 细胞→细胞免疫 B 细胞→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3~8 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 三、血小板生理 数量:(100~300)×109/L 生理功能: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 作用: ①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各个环节。 ◎生理性止血 ——是指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生理性止血过程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1.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受损小血管收缩。 2.黏着、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 3.在血液凝固中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凝血因子——参与并加速血液凝固,完成生理止血。 4.凝血块儿中的血小板收缩,引起血块儿回缩,挤出其中的血清——使凝血块更加坚实。 5.止血后——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 血 型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抗原(凝集原):在红细胞膜上 抗体(凝集素):在血清里 ◎红细胞凝集反应:
概念:抗原+抗体 → RBC 发生聚集、溶血的现象! 意义:导致输血反应; 进行血型鉴定。 ABO 血型系统 ——根据 A、B 两种抗原,分为四种血型。血型 抗原(凝集原) 抗体(凝集素)A 型 A 抗 BB 型 B 抗 AAB 型 A 和 B 无O 型 无 抗 A 和 B 抗 A 型血人的红细胞与 B 型血人血清相遇时,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A.聚集 B.粘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正确答案』D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钙离子 B.无机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