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02 10:06:49浏览次数:32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摘要:生态城市建设,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人类活动、快速的结构性增长和高物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 对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也正在以正反馈形式发展。针对广州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从规划的角度, 探讨广州城市城市生态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一些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实践建议, 以供进一步的研究参考。关键词:生态; 城市; 规划; 实践一、大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形势及生态问题目前, 我国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城镇化与工业化迅速加快,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然而, 密集的人类活动、快速的结构性增长和高物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对城镇及区域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以正反馈形式发展。例如, 近年来, 我国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就十分突出, 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影响环境安全。按照 2016 年 2月 29 日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评价, 全国 330 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 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达不到二级标准要求,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 , 新的污染, 如机动车和重化工业等造成的 PM2.5、臭氧污染等又接踵而至。可以说,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 在我国近 20 年内都集中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表象的后面是国有生态资产的流失、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 以及国民生态素质的低下。二、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 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 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 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而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 生活健康舒适,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地尽其利,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城市中的“生态”,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 而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 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社会生态化:主要表现为人类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 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 由于有一个尊重人权、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安全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化:主要表现为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 在经济发展上追求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努力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 致力于实现绿色价格体系下的经济运行。
环境生态化:主要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基础, 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物及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 保证人类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可承载能力之内。三、广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方向与途径广州市曾经努力建设宜居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文明城市, 不管是哪种形式, 最终是目标就建设一个结构合理, 功能高效, 关系协调的生态城市。总目标:到 2050 年后, 广州市达到世界先进生态城市水平,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全面高度生态化,生产力高度发达并与环境高度互利, 生态文明高度发达, 社会高度发展进步, 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生态环境高度优美。生态城市建设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做法, 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在发挥各自功能同时, 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共同支撑着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运行。生态城市不追求某一子系统的单一绩效, 而是注重整个系统的综合效益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现系统的协调运行, 达到社会文明、经济高效、自然和谐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必须分阶段实现, 不可能一蹴而就。衡量生态城市的主要标志是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 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高质量的环境状况, 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 高质量的人文环境, 高水平的管理功能。要实现上述上目标, 必须有具体的建设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四、广州生态城市建设的任务与特色(一)广州生态市的建设战略目标广州生态市建设主要建设任务有以下几个重点:1.保障坚实的生态支持系统。通过对广州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 以及资源和环境条件、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 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找出城市生态系统的“短板”, 制定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规划和生态环境体系规划, 建设广州市坚实的生态支持系统。2.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遵循产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 以资源条件和环境禀赋分析为基础, 通过政府引导、制度支持、科技推动、企业主导, 从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开展广州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旅游业) 的生态化建设,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转变增长方式, 提高资源循环和利用效率, 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3.建设健康的生态环境。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战略和目标,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出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固废等方面的防治规划,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全面推进城市环境基础建设, 全面提升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保障城市健康的生态环境。4.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提出人居空间合理布局的建设思路和控制目标, 研究适宜居住的区域, 提
出适宜居住的人口规模和密度。提出人居环境功能提升的思路和控制目标, 通过建设城乡绿地系统, 提高城区的开敞空间, 提高城市水面率, 建设滨水空间, 发展绿色交通, 加强城 (镇)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升环境功能。提出生态社区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对创建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提出建设规划的方式和要求。(二)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广州市应该彰显四个特色:1.彰显山、水、城、田、海的岭南生态特色。构建广州市的自然生态体系和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城乡环境保护力度, 展现广州市独具特色的景观与生态特质。2.彰显资源集约、经济生态高效的现代特色。发挥广州市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珠三角区位中心的优势, 引导优势产业的生态转型,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技术产业和服务业。3.彰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特色。以珠三角滨水景观为特色, 构建布局合理、空间开敞、交通环保便利、绿树成荫、环境怡人的生态花园城市。4.彰显岭南文化与生态文化交融的文明特色。保护有历史价值和特色的文化资源, 突出岭南城市风貌。倡导生态文明, 培育生态文化, 构建人地和谐的社会。参考文献[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4) :4-5. [2]周敬宣, 李湘梅, 胡辉.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3]诸大建.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4]严耕, 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5]白志刚, 邱莉莉.外国城市环境与保护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8. [6]高德明.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概况[J].红旗文稿, 2016 (18)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