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伦理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28 11:05:01浏览次数:18企业管理伦理: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当时的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其永恒的主题,企业只要不违法,并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这种过分狭窄的企业经营目标,虽然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环境污染,损害消费者利益等社会公害。这便引起了西方国家和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及思考。二、管理伦理界定从学科分类角度看,管理学、伦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管理与伦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表面上看似乎相去甚远,歃少内在联系,但从管理活动的实践过程以及管理所涉及的对象来看,管理与伦理是相互贯通、有着共同的“理”,是密切联系着的。一般来说,管理伦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组织管理者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是指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管理组织即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的各种管理对象,它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学校、医院、非盈利组织等社会其他单位(本文以企业作为主要透视对象)。管理者的伦理(道德)与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应该说,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是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前者对后者起着重要的主导影响作用。三、企业管理中责任缺失的成因分析(一)盲目追求利润,回避企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是否进行某项经济行为完全取决于经济行为是否为其带来最大的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经济主体的首要目的。那么对利润的盲目
追求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我们并不否认企业经营活动对利润的追求,但同时也要求企业求利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即要求企业的行为既是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道德伦理要求,这就是企业责任义务的问题。 (企业在其经营中,最低限度至少应承担以下三种责任:一是对消费者的关心,比如使用方便、产品安全等;二是对环境的关心,比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考虑可持续发展;三是对最低工作条件的关心,这也是对企业最低的道德要求,这个要求意味着企业应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不危及基本的公共福利和共同的未来。(二)忽视软因素作用,企业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企业文明建设应该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也只有一起抓,才能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地发展。然而,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硬件建设,不重视软件建设,对精神产品认识不足。没有把企业运行看成是经济建设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物质文明上不去,迟早会被别人挤垮,而不懂得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没上去,用不着别人挤,自己也会垮的企业运行逻辑。没有把企业的发展看成是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一种形式,而是把企业看成是赚钱的一种组织形式,没有把企业的发展看成是综合动力的作用过程,不懂得道德等非经济因素的经济意义,不知道“道德也是生产力”,而只看重物质利益的功能,纯粹的经济的手段运作经济。(三)缺失良性的利益赏罚机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各个层面都会看到利益和道德的问题,都会涉及到道德幸亍为和经济行为的两难选择。应该建立良性的利益赏罚机制,使在经济活
动中讲道德守信用的主体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提高其伦理选择的效益,对其经济行为进行经济的激励,以保持伦理行为的长期性;同时,要使那些不道德的经济主体遭受严重的利益损失或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其不道德行为进行经济上的处罚,以减少或阻止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三、提高社会责任的企业管理伦理实现机制(一)目标机制。管理与伦理的结合,要求企业从社会整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目标。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有责任来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实现其应有的伦理目标。如果企业在其管理活动中,把目标仅仅定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导致企业管理的片面性:业绩通过经济标准和经济结果来衡量:重视个人短期业绩的评价: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这种管理的结果是:管理者忽视企业的伦理责任,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使企业长远利益及社会利益遭受损失。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曾批评了这种狭隘的企业目标观,提出了企业创造顾客的目标观,即企业的成功,并不在于企业对自己生产的商品如何判断,而是由顾客判断其是否有价值。创造顾客这一最高目标是企业应履行的义务,同时也是判断企业目标是否合伦理性的依据。大凡卓越企业都不是把赢利作为最终目标,而是以社会服务为己任,把为社会作贡献放在第一位。(二)诚信机制。诚信是企业交往中契约关系得以维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其实质是企业对社会、对顾客、对员工履行市场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交往的基础。诚信伦理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理念,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转和社会进步的不朽灵魂”。。同时,诚信也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无形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立和完善过程中,诚信的资本价值己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三)约束机制。约束机制(这里是指微观约束或称企业内部约束),是指在企业内部各构成要素及经营机制为适应宏观约束并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所进行的调节、控制过程中,对自身行为产生的有关限制。有效的约束机制也是企业制度的有序性和人的理性自觉的合一,它包括经营管理者对员工的约束机制、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机制,员工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机制,三者的相互作用,可形成企业组织内部更有效更持久的约束力量。(四)激励机制。一是,实行岗位流动和因才设岗机制。岗位流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员工能质、能级和能职的合理配置,把每个员工放到最能体现他们价值的职位上,并在不断的“试错”和角色转换过程中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和尊重。长期以来,“因事择岗”、“以岗择人”已造成了“任人唯亲”、“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病,如果能够“因才设岗”,“人尽其才”、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激励了员工。二是,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考评机制。考评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晋升和薪酬,如果评价结果不合理、不公正,就不利于提高绩效。针对员工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企业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于不同岗位和职位的员工进行不同的评价指标设计,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地位、了解他们应如何改进其工作方法,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这样能使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实现其工作价值。参考文献:〔1〕张文贤、朱永生、张格编著《管理伦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王小锡主编《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之沧、王小锡主编《伦理与社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41〕高兆明著《制度公正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