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道德的内涵与功能
发布时间:2023-05-25 10:05:00浏览次数:22浅析企业道德的内涵与功能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企业也迅猛成长起来,企业的道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企业的利益需求与责任担当仍然是影响企业家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由此看来,个体道德意识的培育应成为中国伦理道德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提升个体对道德自律意义的认识,提高道德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增强伦理道德对个人行为、人际关系的调节功能 ;同时,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也需要伦理道德的调节和规范,努力实现职业群体的群体道德和个体道德的共同进步。关键词:企业;道德;培养我们也看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金钱至上”的观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市场经济对我国伦理道德有何影响呢? 59.4%的中国大众表示有“积极影响”,25.5%的中国大众表示“没有影响”,15.2%的中国大众表示有“消极影响”。可见,多数中国大众对市场经济带来伦理道德的影响基本持乐观态度,但实际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诱惑导致了多层面的利益与伦理冲突。 55.5%的中国大众认为职业只是谋生的手段,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一、企业道德的内涵与功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社会逐利的价值导向下,企业以追逐利润作为发展的唯一目的,企业的行为必然容易引发利益与伦理的冲突。比如重产品数量轻产品质量,重发展轻环保,重私利轻公利。企业在发展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常常将利益与责任当作一对矛盾体,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往往会选择规
避部分责任,就出现所说的“有道德认识,但不见诸行动”的现象。其实,企业需要在遵循经济和企业经营规律中发展,承担起利他人、利社会的责任。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价值导向,热衷赚快钱,最终也会丧失信誉,失去市场,从而失去生存立足的根本。二、企业道德建设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培养个体道德意识,提升道德存在感和道德约束力个体道德意识主要包含认知、情感、意志三个层面,只有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帮助个体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意识。“认知是个体关于道德关系、原则的认识,内化、凝聚着个体对时代精神、人生目的、价值目标、个人利益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国家利益关系的理解,属于理性的认知,是个体道德活动的指示灯;情感是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对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现象的好恶的情绪反应,道德情感是反映个人在道德上的主观态度、主观道德立场;意志是个体克服一切阻力(如环境、条件 、性格、习惯),向目标驱动的力量。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支配个体道德活动的完整的心理机制。”在个体身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个体首先通过学习了解道德认知,逐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并以主体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此获得了道德存在感,这种道德情感体验又会促使个体不断提升道德认知,形成可贵的道德意志品质。如果说道德认知还只是个体道德意识的起点,那么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将个体道德意识向所指引的方向发展,从而支配着个体的行为。因此,培育个体道德意识,就要给予个体道德认知的指导,体验道德情感,提升道德的存在感,以此循环往复,形成道德意志,这样道德对个体行为才具有主动约束力。
(二)经济活动也需要伦理道德的调节和规范一直以来,经济学领域都在争论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经济学界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即“经济学是由一整套客观严密的演绎推理过程构成的纯粹科学,它应该处于一种完全超脱价值立场的、摒弃价值判断的‘中立’状态,不能受社会价值尤其是道德价值的影响,不应当与研究价值问题的伦理学科发生纠葛。”这种观点其实是在孤立地看待经济活动。伦理学主要探讨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调节利益冲突是伦理道德的重要功能。而经济活动也是由一个个人去实施运作的,个体的经济行为除了受到法律的硬性约束外,还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软性约束,毕竟法律具有滞后性,这时道德的自律性应该发挥作用,才能共同促进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因此,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应该由研究经济规律扩展到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研究个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个体都具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其行为自然也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三)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推动公民整体道德素养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职业教育上,要以塑造职业人格为目的,帮助个体发展内在的自我。职业劳动并不是简单的个体化的机械过程,它需要职业从业人员主动积极地投入,并努力进行创造的过程 。职业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技能指导,而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为目的,即职业教育除了要教授给职业者所需的生存技能之外,还需要塑造职业者的职业人格。理想职业人格赋予个体良好的职业伦理道德、高度的职业角色认同和强烈的职业信念。职业教育的实质即是要培育个体形成良好的职业人格,使个体自觉认知到工作的意义,并将工作视为自己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只有这样,个体在职业活动才能更投入,“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提升技能,追求更好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从职业活动
中得到愉快的体验。”(四)企业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家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者,应该重视涵养自己的道德素养,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可以将之定性为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观念,它一方面是调节人们经济活动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是主体把握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精神。”以责任担当为制度设计和价值导向,相对应的,管理者也应当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发展并不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而是思考如何以创新方式解决企业、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共同繁荣。他们具有远大志向和抱负,能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 、责任三者很好结合,彼此相连,互相依靠。个体道德意识的培育应成为中国伦理道德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提升个体对道德自律意义的认识,提高道德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增强伦理道德对个人行为、人际关系的调节功能;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从而促进公民整体素养的提高;同时,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也需要伦理道德的调节和规范,努力实现职业群体的群体道德和个体道德的共同进步。参考文献、:[1]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J]. 王小海. 航海教育研究. 2008(02) [2]职业人格: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和关键[J]. 王颖娜,申承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20)[3]经济学能超越价值判断吗基于弗里德曼“价值中立”观点的分析[J]. 孙春晨. 中州学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