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2 09:07:02浏览次数:192007 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考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一部分数量关系(共 25 题参考时限 20 分钟)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共 10 题。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例题】1,3,5,7,9,( ) A.7 B.8 C.11 D.未给出 【解析】正确答案是 11,原数列是一个奇数数列,故应选 C。请开始答题:1.2,13,40,61,( )A.46.75 B.82 C.88.25 D.1212.118,60,32,20,( )A.10 B.16 C.18 D.203.14,6,2,0,( )A.-2 B.-l C.O D.14.27,14,21,294,( )A-28 B.35 C.273 D.315二、数学运算:你可以在草稿纸上,遇到难题,你可以跳过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来做。共 15题。【例题】84.78 元、59.50 元、121.61 元、12.43 元以及 66.50 元的总和是: A 343.73 B.343.83 C.344.73 D.344.82【解析】正确答案为 D。实际上你只要把最后一位小数加一下。就会发现和的最后一位数是 2,只有 D 符合要求。就是说你应当动脑筋想出解题的捷径。请开始答题 11.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仍是两位数,余数是 8。问:被除数、除数、商以及余数之和是多少?A.98 B.107 C.114 D.125 12.10 个连续偶数的和是以 1 开始的 10 个连续奇数和的 2.5 倍,其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 A.34 B.38 C.40 D.42 13.某车间从 3 月 2 日开始每天调入人,已知每人每天生产~件产品,该车间从月 1 日至 3 月21 日共生产 840 个产品.该车间应有多少名工人?A.20 B.30 C.35 D.4014.商店卖气枪子弹,每粒 1 分钱,每粒 4 分钱,每 10 粒 7 分钱,每 20 粒 1 角 2 分钱。小明的钱至多能买 73 粒,小刚的钱至多能买 87 粒.小明和小刚的钱合起来能买多少粒? A.160 B.165 C.170 D.175 15.在一个口袋中有 lO 个黑球、6 个白球、4 个红球.至少从中取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 A.14 B.15 C.17 D.18 16.爸爸、哥哥、妹妹现在的年龄和是 64 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 3 倍时,妹妹是 9 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 2 倍时,爸爸 34 岁。现在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A.34 B.39 C.40 D.42 17.张大伯卖白菜。开始定价是每千克 5 角钱.一点都卖不出去,后来每千克降低了几分钱,全部白菜很快卖了出去,一共收入 22.26 元,则每千克降低了几分钱? A.3 B.4 C.6 D.8 18.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玩具,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个月保持不变,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个月增加一倍。已知一月份两厂共生产玩具 105 件,2 月份共生产 110 件。乙厂的月产量第一次超过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86.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完全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87.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而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88.下面不属于朦胧美感的一项是( )。 A.隔花人远天涯近 B.此时无声胜有声 C.学生听老师讲课似懂非懂 D.(东邻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89.对画线的句子“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在文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B.人应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C.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D.欲望是万恶之源 9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1—95 题。 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的潜力或潜在本质,使其内部产生一种自动力,最大限度地使其内部灵活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教育实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认识的积累,而灵魂的成长成熟是没人可以代劳的。按本性说,人都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异化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是有冲突的,人应按自身本性发展,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靠自身改变自身进而把握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人要能健康成长必须经过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古人说:顺物之性以治物则物无不可用,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这与老子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意思相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干涉与管束,充分信任新生人的内在机制,使人渐习而目无之,从无序达到有序。而试图过多干预存在物的生长规律,必将损害这些事物。同时也破坏自身的和谐。 从心理上分析,人的这种生成是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达到的。而“那种最高最好的东西不是根据意识的规定制作的,而是一种自发的或无意识的成长的结果”。所谓“徙善远罪而不知”也。自己订了好的品质自己都不觉得。这是在循循善诱中,潜移默化,熏陶渐染有以致之。但人们却常常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上。因而习惯于单向灌输,把自己当作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视为活的接受器,惟享受教育者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被施教。这实在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一味强调自觉,必然“会在人身上培植虚伪的性格”,他严厉指责这样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有更巧妙、更隐蔽”的表现——事先设计故意生造一种教育场景。可当受教育者非常准确的看穿这种矫揉造作的把戏,他的心灵便会作出防御戒备的反应,形象地说,便会扣上全部钮扣,整个封闭起来。所以,他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使青少年不致感到他是被人有目的地引导到什么地方去。事实证明,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设想,其教育效果变越大。杜甫
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作这种教化的形象说明。教育有如雨露之于草木,受教育者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潜意识,半潜意识中,导致深层心理结构的变化。 91.第一段中“这样一个内部发展过程”指的是( )。 A.最大限度地使其内部灵活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 B.发展自身、决定自身、改变自身、把握自身 C.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 D.减少不必要的干涉和管束,充分信任尊重人的内在机制 92.第一段中“不仅仅”所强调的意思是( )A.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B.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C.人的灵魂的教育 D.知识与认识的积累 93.第二段中“受教育者越少感到落在自已头上的设想,其教育效果便越大”的依据是( )。 A.把自己当作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 B.一味强调自觉,必然会在人身上培植虚伪的性格 C.事先设计故意生造一种教育场景 D.在自发的或不自觉的无意识中达到教育目的 94.第二段中“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有种种作法、表现,不属于其作法、表现的一项是( )。 A.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表决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B.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 C.同学们踊跃参加班级足球赛,相互切磋球技,既增进了友谊,又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D.某车间主任竟让刑满释放人员张辛管仓库,并把钥匙交给了他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96—100 题。 (1)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 (2)纵观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断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 (3)反过来,许多学习后进的人,决不是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经受一两次失败,就总是怀疑自己笨,不断强化“自己脑子笨”的意念。久而久之,觉得自己脑子笨的那根神经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形成习惯,一事当前先想自己笨,先想自己不行,不给那些潜在的能力、脑神经以工作的机会。于是,潜能当然被埋没了。 (4)有的人埋怨社会埋没人才,细想起来,自我埋没掉的人才要比社会埋没掉的人才多得多。 (5)要开发白己大脑的潜能,开发大脑的智力资源,第一要紧的,就是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 (6)每个人的大脑皮层舒展开来,都在 2500cm2 左右,每个人都有 140 亿个左右的脑细胞。倘若每个脑细胞有工作一秒钟的机会便死亡,一个人一生中有效工作时间才 28800 万秒,即使夜以继日,星期假日都用来工作,也不过 10 亿秒。许多生理解剖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最杰出的科学家,也只不过用了大脑资源的十分之一。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浪费的脑潜能就更多了。 (7)1964 年前苏联《今日生活》载文: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 40 种语言,也可将一本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这种对人类潜能的推数现在已为人们所接受。 (8)前捷克斯洛伐克有位叫米兰·米凯什的语言奇才,他精通 40 国语言.共懂 116 种语言。立陶宛有一位叫拉比·伊莱贾的人,只读一遍就能记住的书竞有 200 册之多。 (9)许多人到了暮年,忽然发现自己有着从来未被发现的这样或那样的能力。美国著名艺术家摩西老母在她的晚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才。美国学者往往把她当作范例解释这类现象,并称之为“摩西老母效应”。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短路理论”:如果人不去唤醒自身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就会转化或自我毁灭。(10)人脑的潜能如地下的煤矿、油矿,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矿,只是着眼于砍伐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脊,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坚信自己大脑深处,潜在着巨大的资源立足于往深处开采,那当然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 (11)每个人都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确实都有巨大的潜能.不要紧盯着地表那点野
草,大家都信心自倍地向大脑深处去开采巨大的潜能吧。 96.第(3)段末尾说潜能当然被埋没了,根据文意,对“被埋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不相信自己有潜能.经不住失败的考验 B.有些人总是怀疑自己笨.总觉得自己不行 C.有些人“自己脑子笨”。没有潜能,无法开发 D.人的潜能会转化,也会自我毁灭 97.第(4)段中作者说“自我埋没掉的人才要比社会埋没掉的人才多得多”。根据文意对人才“自我埋没掉”的原因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埋没掉的人才”不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因而也“不去挖掘自己巨大的潜能” B.自我埋没掉的人才经受一两次失败,就总怀疑自己笨 C.自我埋没掉的人才“一事当前先想自己笨” D.自我埋没掉的人才到了暮年“忽然发现自己从来未被发现的这样或那样的能力” 98.给第(9)段的“摩西老母效应”所作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发现并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且获得很大成功 B.人在晚年发现利用自己的艺术天才,并获得巨大成就 C.人到晚年发现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且取得巨大成就 D.人发现并利用自己的某种潜能,并获得巨大的成就 99.下面的论述不可能从原文中推出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大脑都拥有丰富的脑力资源 B.拉比·伊莱贾记住的书有 200 多册,他却仍然有绝大部分的脑力资源没有被开发 C.只有坚信自己大脑有巨大的潜能,才能充分开发大脑的智力资源 D.人到了暮年还不去唤醒自身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就会转化或自我毁灭 100.下面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习后进的人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巨大潜能并加以利用 B.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们浪费了大量潜藏于大脑深处的各种能力 C.杰出的科学家或学者充分唤醒并开发了自己大部分的脑力资源 D.米兰·米凯什仅仅利用了一小半自己的脑力资源就成了“语言奇才”,这说明他的脑潜能很好地发挥到了一半的工作能力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01—105 题。人间鲁迅 一个人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 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足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字本身表达无疑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不如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注:奥林匹斯,希腊东北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 101.文中与“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相照应的短语是( )。 A.不惮牺牲自己 B.单身鏖战 C.韧性的战斗 D.逆子贰臣 102.第三段所说的“铺垫与厚饰”,在文中指的是( )。 A.平凡的伟大 B.超人一等的殊勋 C.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 D.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 103.作者不主张对鲁迅作“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 ( )。 A.世间的纪念物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 B.铺垫与厚饰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 C.我们不需要宗教式的膜拜 D.鲁迅的作品早已表达了鲁迅的形象 104.本文认为,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 )。 A.他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并且根据他的精神选择 B.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 C.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 D.他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10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所有对鲁迅的纪念中,作者只赞成那能够激发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与变革的热情的纪念 B.题目“人间鲁迅”是说鲁迅是人而不是神,不应该在他身上加上“铺垫与厚饰”,只有把鲁迅看作人,才能更显他的伟大 C.正因为鲁迅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所以他赢来了众多的私敌、密集的刀箭 D.鲁迅的文章平易、新鲜、富有生命的活力,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写进了恶人的凶狂、辛酸、悲惨和反抗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06—110 题。 人们经常听到“信息”和“控制”这两个字眼,但往往说不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和“控制”中。早晨起来洗脸.先往盆里放一点热水,用手试试是冷还是热、冷或热就是信息,再往盆里加入冷水或是热水,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为止,这就是控制。今天天气是冷是热,不知道。看看户外的温度计,它告诉我们天气冷热的信息,就可以控制一下穿衣服的多少,穿好衣服去上班,是迟是早,不知道,看看手表,它告诉我们时间信息。就可以控制一下我们骑车的快慢。在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有关信息和控制的例子,不是到处都有吗?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更是到处用到信息和控制的基本道理。农民看到庄稼枯黄了,这是信息,赶快施肥浇水,这就是控制。炼钢工人观察钢水的颜色,得到钢水温度的信息,判断是否继续加氧或及时出炉来控制炼钢质量。总之,安排好生活生产离不开信息,也离不开控制。 人们积累了多年的生活生产经验.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很自然想到利用仪表和机器自动地获取信息,自动地进行控制,这样就产生了所谓自动化。 发展自动化技术的[ ]问题是从信息源中获取信息,再将已得到的信息加以处理,然后是利用信息进行控制。概括说来,信息源可分为三个方面:自然信息源、社会信息源和知识信息源。自然信息源是指来自自然的信息,包括物理、化学、天体、地学、生物等方面的信息。过去谈自动化,只限于利用自然信息进行控制。近年来,更将自动化的应用渗透到企业管理以至家庭生活,于是出现了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这一类新事物。就将自动化技术从工厂扩大到了仝社会.因而从社会中自
动地提取信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例如,商情信息、出版信息等等,都是人们生活中所关心的事情。古今中外记录流传下来的知识,专家的经验,都含有丰富的信息,就构成了知识信息源。从知识信息源中,自动地检索到人们所需要的知识.往往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所以说,重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106.作者谈到“信息”含义时,先后说“冷或热就是信息”,“农民看到庄稼枯黄了,这就是信息”,其表达方式是( )。 A.从本源上叙述 B.从概念上界定 C.从生活上举例 D. 从理论上阐述 107.文章第四段的[ ]处该补入的最合适的词语是( )。 A.主要 B.重大 C.首要 D.关键 108.文章的开头说的是人们生活在“信息”和“控制”当中。接下来说人们到处用到“信息”和“控制”的基本道理,按这个思路,后面内容实际上说的是( )。 A.人们在这个理论高度上,丰富信息论科学 B.人们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动化技术 C.人们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源 D.人们掌握了这个理论,知识便更加受到重视 109.“重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从本文看,这一结论的依据较充分,下列各项里有一项可排除,它是( )。 A.从信息源中获取信息,再加以处理,并进行控制 B.信息从自然知识扩及社会知识,使其提取更重要 C.古今中外的知识和专家的经验都含有丰富的信息 D.由此检索所需知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 110.根据文章.下列信息属于知识信息的是( )。 A.某大型演出的海报 B.冥王星“踢”出大行星队伍 C.股评家对于某支新上市股票的预测 D.每天的路况信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11—115 题。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得抗药害虫种类不断增加,且抗药性也越来越厉害。今天要杀死这些抗药害虫,必须将剂量增加成千上万倍,既增加生产成本,又会杀死害虫天敌,造成农作物害虫频频成灾。尤为严重的是,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加剧环境污染,损害人类身体健康。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有 200 万人发生农药急性中毒,其中有四万人丧生。而病得不清不楚,死得不明不白的慢性中毒者,数量无法统计。 面对化学农药长期滥施造成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各国科学家从加紧研究有毒植物和推广应用植物农药等方面寻找出路。近年来,植物农药的研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植物农药又叫生物农药,是利用有毒植物中的多种杀虫成分,经过提炼后生产的农药。与化学农药比较,植物农药有着突出的优点。 由于它们的杀虫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因此,施用后较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由于植物杀虫剂杀虫成分的多元化.就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这同病菌对中约混合物煎剂较之于单质的抗菌素更难[ ]的道理一样。植物农药有益生物(即害虫天敌)的安全。根据试验,使用我国研制的鱼藤菊酯植物杀虫剂的常用剂量喷施,对蔬菜头号害虫萝卜蚜的防治效果达到 99.85%.而对蚜虫天敌瓢虫的杀伤率仅为 11.58%;对照使用的化学杀虫剂乐果乳油的两个指标分别为 71.5%和 28.54%。 此外,有毒植物可以大量种植,而且开发费用也较低。我国已发现的有毒植物达一万多种。它们当中大都具有杀虫抑菌作用,较有价值的杀虫植物大概有五类:对昆虫有强烈驱赶作用的,如丁香、茴香;对作物真菌病和病毒病有疗效的,如大黄、烟草;可提炼使昆虫有强烈拒食作用的天然物质的,如川楝、花椒;能影响昆虫激素平衡的.如万寿菊、香茅;使昆虫绝育的,如喜树硷、姜油等。 111.对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严重问题.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得抗药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且种类也不断增加 B.增加化学农药使用的剂量会杀死害虫的天敌,造成农作物害虫频频成灾
C.现在要杀死这些抗药害虫,必须千万倍地加大剂量,这必然导致化学农药生产成本增加 D.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杀虫.已经造成了损害人体健康、危机人的生命的严重后果 112.下列对“植物农药”概述,解释正确的项是( )。 A.是提炼有毒植物中能有效杀虫的对环境无污染的无毒物质制造的 B.是提炼有毒植物中多种有效杀虫的天然物质制造的 C.是利用多种有毒植物的杀虫成分,经过提炼后制造的 D.是利用有毒植物中使害虫不能产生抗药性的多种杀虫成分,经提炼后制造的 113.对文中“植物农药有着突出的优点”一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免了化学农药不易分解为无毒植物物质、对环境有污染的缺陷,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B.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如同病菌对于中药混合物煎剂更难适应一样 C.植物农药不会杀死害虫的天敌,有益于生物的安全 D.有毒植物可以大量种植。而且与化学农药比较开发费用也较低 1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植物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是化学农药所不及的 B.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杀虫成分单一化,因而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C.植物农药防治农作物虫害的原理主要是驱赶害虫和破坏抑制害虫的生理机能 D.我国已发现的有毒植物都具有杀虫抑菌作用 115.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抗拒 B.适应 C.消灭 D.损害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 20 题参考时限 20 分钟) 针对下列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几道问题要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一、 根据统计资料回答问题。产业活动单位点数从业人数 实收资本 增加值绝对数比重%绝对数比重%绝对数比重%绝对数比重%总计 2949100 707021001297539100337043100第一产业1474.9812361.7515700.129778829.01第二产业47816.214519963.9398389375.8312239736.32工业 44415.063217245.5073172656.398997026.70建筑业 34 1.151302718.4325216719.43324279.62第三产业232478.812426734.3231207624.0511685834.67交通运输业50 1.7027293.86897266.92187885.57批零餐饮业2327.8720752.93825436.363820111.33社会服务业61 2.073910.55220961.70110353.27116.从从业人数上看,工业企业在该县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为( )。
A.15.06% B.45.50% C.71.18% D.92.89%117.2004 年,该县的第三产业的实收资本是( )。 A.96049.6 万元 B.19521.8 万元 C.86149.6 万元 D.96.05 亿元118.该县 2005 年第三产业实收资本增长率约为( )。 A.21% B.37% C.46% D.60%119.从实收资本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05 年,交通运输业是该县第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B.2005 年,交通运输业在该县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比 2004 年有所上升 C.2005 年,批零餐饮业在该县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比 2004 年有所上升 D.2005 年,社会服务业在该县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比 2004 年有所下降 120.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是( )。 A.2005 年,该县三次产业中人均实收资本最多的是第二产业 B.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两个行业相比,交通运输业的人均实收资本最多 C.交通运输业单位的平均规模大于社会服务业 D.社会服务业人均资本增长额最大二、根据统计资料回答问题。某市国外主要客源国游客人数统计表客源国名称2005 年招待人次所占国外总游客比例%2004 年招待人次所占国外总游客比例%日本 26159 31.78 20938 30美国 9021 10.96 10650 15.26新加坡 4247 5.16 2631 3.77英国 3589 4.36 2150 3.08马来西亚3564 4.33 2031 2.91加拿大 2774 3.37 1703 2.44德国 2362 2.87 2010 2.88俄罗斯 2041 2.48 1277 1.83韩国 1729 2.1 1368 1.96澳大利亚1622 1.97 1298 1.86法国 1523 1.85 1389 1.99瑞士 1432 1.74 1577 2.26合计 60063 72.97 49022 70.24 121.2005 年与 2004 年相比,该市主要客源国游客人数上升了( )。 A.2.73% B.18.4% C.22.5% D.81.6% 122.2005 年与 2004 年相比,该市的国外游客总人次比 2004 年增加了( )。 A.11041 B.12520 C.15703 D.18520 123.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2005 年与 2004 年相比,各国到该市旅游人数均有所上升 B.2005 年与 2004 年相比,各国游客在国外总游客中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 C.2005 年与 2004 年相比,该市主要客源国中亚洲的游客比例有所增加 D.2005 年与 2004 年相比,该市国内游客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124.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国家游客是该市国外游客的主要来源 B.主要客源国中,三个国家的游客人次增长幅度小于该市国外游客总人次的增长幅度 C.在主要客源国中,除出现游客增长的国家外,新加坡游客增长幅度最小 D.若各国游客的增长幅度不变.则 2006 年德国游客人数将少于俄罗斯游客人数 125.到该市旅游的主要客源国中,2005 年游客人次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A.马来西亚 B.英国 C.俄罗斯 D.日本 三、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某省的人口失业率图表。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该省全省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白色部分表示该省城镇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 126.某省 40 岁以上劳动力人口为 400 万,则该省 40 岁以上的失业人员约为( )。 A.8.4 万 B.36.5 万 C.44 万 D.无法计算 127.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仝省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二,两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分布比例相同,则城镇 19 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与全省 19 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约为( )。 A.2.2 B.0.9 C.0.4 D.无法计算 128.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二,且二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最接近全省 30—34 岁年龄段失业人数? A.20—24 B.25—29 C.30—34 D.35—39 129.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省失业人口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下降 B.城镇各年龄段失业人数均低于全省柞应年龄段失业人数 C.该省失业人员特点之一为失业人口年龄构成较轻 D.该省非城镇人员失业情况比城镇人员更严重 130.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二,且二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与全省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相差最大?() A.15 一 19 B.20 一 24 C.35—39 D.45—49 四、根据下列资料回答 131—135 题。 2003 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2223.4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7%,增速提高 1.4 个百分点,与 1996 年相比年均增长 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 2500 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 年原煤生产量为 2760 万吨,比上年增长 168.5 万吨,为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 年生产量为 166.4 万吨,增长 9.4 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 0.3 亿立方米,增长 O.1 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 20.1%,已下跌至 10 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 1.3 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 9.7%,下降 1.7 个百分点。 2003 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 8642.1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 5359.2 万吨标准煤,增长 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 7902.4 万吨.比上年增长 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 74.1%,其投入量的 81.2%,是作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 1334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4.3%。 2003 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 1677.8 万吨,比上年增长 22.2%。其中:产出汽油 255.2 万吨,柴油 434 万吨,燃料油 155.2 万吨,液化石油气 89 万吨和石油制品 571.2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12%、16.6%、37.2%、7%和 11.9%。 131.2001 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A.1927.7 万吨标准煤 B.1953 万吨标准煤 C.1978.9 万吨标准煤 D.2083.8 万吨标准煤 132.与 2002 年相比,该省下列哪种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最大( )。 A.原煤 B. 原油 C.天燃气 D.电力 133.根据材料推测,100 万吨标准煤用于火力发电,可以产出电力( )。A.15.4 亿千瓦时 B.16.9 万吨标准煤 C.20.8 万吨标准煤 D.大于 20.8 万吨标准煤 134.由以上材料可知( )。 A.该省一次能源生产呈高速发展态势 B.该省的能源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省经济发展 C.该省能源消耗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这两类能源主要用于加工转换、生产二次能源 D. 该省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 135.根据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省煤炭消费量比重偏大,故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不针对该省经济造成明显影响 B.该省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故须大量减少煤炭消费
C.近期原煤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D.2003 年该省火力发电幅度增长,电力供应充足2007 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等比致列变式。13=2×6+1,40=13×3+1,61=40×1.5+1,( )=61×0.75+1=46.75。 2.【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二级等差数列变式。二级数列 58,28,12,x;此数列符合和差倍积的特点,58=28×2+2。28=12×2+4,12=x×2+8,x=2,所以( )=20—2。 3、【答案】B。解析:此数列符合和差倍积的特点,14=6×2+2,6=2×2+2,2=0×2+2,0=( )×2+2,所以( )=-1。4.【答案】D。解析:复杂组合数列。2x7=14,7+14=2l,14x21=294,21+294=315。 5.【答案】D。相邻两项的商为后一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规律为前面两个图形对角线的乘积为另一个对角线乘积的 2 倍,所以按照此规律 4×8 的 2 倍应该 64,所以选择 C。 7.【答案】B.解析:本题规律为前两个圈图里面都有两个数是相同的,那么接下来第三个图也应该遵循此规律,那么按照这个规律只能选择 B。其他加减乘除四则计算都不能找到更好规律。 8.【答案】D。解析:本题规律为第二个图和第二个图都是对角线的乘积减去另一个对角线的两个数的差,所以按照此规律应该是 3×6-(7-2)=13。 9.【答案】D。解析:前两组的规律为对角线的两个数(8—2)×(2+4)=36,所以(5-5)×(5+5)=O,所以选择 D。 10.【答案】B。解析:本题规律为对角线的乘积+另一个对角线的商,所以按照此规律应该为5×9+(8÷2)=49。 11.【答案】A。解析:猜证结合的 98÷10=9 余 8,10×9+8=98。 12.【答案】A。解析:猜证结合,以 1 开始的 10 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250,代入答案中得 A。 13.【答案】B。解析:从 3 月 2 日开始调入的每一个人生产的产品的个数正好组成以 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0,19,18,……1,得调入的人生产的总产品数是:(20+1)×20÷2=210(个),所以原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840-210=630(个),每人每天生产一个,所以工人数=630/21=30(个)。 14【答案】B。解析:小明子弹 73 颗,可知买了 3 个 20 粒,1 个 10 粒,3 个 1 粒,共有 46 分钱;同理小刚买了 4 个 20 粒,1 个 5 粒,2 个 l 粒,共有 54 分钱。两人共有 100 分钱,可以买 8 个 20粒,1 个 5 粒,共卖 165 粒。 15.【答案】B.解析:抽屉原理,最坏的情况是 10 个黑球和 4 个白球都拿出来了,最后第 15次拿到的肯定是白球。 16.【答案】C。解析:本题应用代入法,假如选择 A,那么这时候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年龄的 2 倍,二者年龄和为 30 岁,那么哥哥为 20 岁时,妹妹 10 岁;验证一下,妹妹为 9 岁时候,哥哥 19岁,爸爸年龄为 33 岁,不是 3 倍关系,所以排除掉;按照这个思路继续验证 B、C、D 三项即可选择正确答案为 C。所有年龄问题的题目没有其他解法,只能逐项验证。17.【答案】19。解析:本题应用代人法,只有降价 8 分时,价格才能被收入整除。18.【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乙厂生产的数量 5 件.并且每月产量是一个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可在 6 月份超过甲厂。 19.【答案】C。解析:设 5 只羊的重量由轻至重分别为 al、a2、a3、a4、a5,所有的重量的和是 536 千克。每只羊都被称了 4 次,所以 5 只羊总重量应该是 134 千克:因为 al+a2=47,a4+a5=59,a3=134—47—59=28。最重的两只平均 29.5 千克,如果 a5=30,a4=29;如果 a5=32。则 a4=27,a4 不可能小于 a3,所以最重的那只羊不可能是 32 千克,而是 30 千克。 20.【答案】A。解析: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大豆 168 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油 2l 千克,出油率为 12.5%,两次共出油(1264+1432)×12.7%=337(千克)。 21.【答案】B。解析:可以作图,总面积减掉 4 个角的面积除以 4,然后再除以 1.5 得到边长 17 米.求得面积。 22.【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巧克力比泡泡糖贵 4 元,蜂蜜比香肠贵 3 元,而香肠又比巧克力贵 1 元,可见,蜂蜜比香肠贵,香肠比巧克力贵。巧克力比泡泡糖贵。最贵的就是蜂蜜。 23.【答案】A。解析:设一班种了 X 棵,一班种了 Y 棵,一班种了 z 棵,则:y+z=86,则
z=65,x+y=61,合并整理为:x+y+z=106,因为 x+z=65,所以 y=41(棵)。 24.【答案】A。解析:前面为(874—1)×(476+1)-198=874 ×476+874—476—1—198=874×476+199,结果应该为 1。所以选择 A。 25.【答案】A。解析:方程计算,三科总和为 93×3=279;语文、数学总共 180 分,那么语文、英语总成绩 187,所以英语为 279—180=99;数学为 279-187-92:所以语文为 88 分。 26.【答案】D。27.【答案】c。解析:C 项后两个图形组成前一个图形。 28.【答案】C。 29.【答案】C。解析:前后对称。 30.【答案】D。 31.【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目。题干的结论为这类药物可同时有效地减少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而无显著的副作用,理由是发现少量口服某种安定物,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能够被这类安定药物有效地抑制,可使人们在测谎的测验中撒谎而不被发现,同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假设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类似,否则就无法达到得到这样的结论。 32.【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解释型题目,既然题干给出了两个不同时代大学生供给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为什么工资水平会发生变化,一方没有变化,一定是由于另一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 D。 33.【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加强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理由是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在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根据这个意义,A 实际上不一定大量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被支持的结论;B 是不对的,如果超量耗用植物生成的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也会产生温室效应。C 是正确的,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可以得到这个结论的。D 说的比较绝对,没有考虑到绿色植被和森林破坏的情况。34.【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三段论,可以应用图示法。要得到题干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这个结论,那么必须保证管理得法与关心教师福利是同一个概念。这样才能得到这个合理的结论,所以选择 B。 35.【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评价型的题目,题干结论为人们对于搭乘飞机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理由为 1995 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 80 万,而在自 1990 年至 1999 年的 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 500 人,而在这 10 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 25人。要评价这个论述正确性,主要是要指出全世界平均每年采用地面交通和航运的人数进行对比.二者人数比例与死亡人数相对比,就是计算出死亡概率来,如果概率相当,那么还是要恐惧的,如果乘飞机死亡概率很小,那么还是不用担心的,所以选择 A。 36.【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目,结论为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一万倍。理由是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由于从平均储藏量到能源含量,到勘测面积,上述比例关系需要判断 I 和Ⅱ必须作为必要条件。至于判断Ⅲ由于不涉及开采问题,所以不是必需假设的。 37.【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削弱型题目,题干给出了结论为一个人要想摄入足够的钙,就必须用其它含钙丰富的食物来取代菠菜,至少和菠菜一起食用,理由为虽然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但同时含有大量的浆草酸,浆草酸会有力地阻止人体对于钙的吸收。要削弱这个结论.那么就要指出不用吃含钙丰富的事物来代替菠菜,也能涉入足够钙。A 就是这个效果。所以选 A。 38.【答案】A。解析:两个特长生都是共产党员,则共有两个北方人(包括大连人),一个福州人,三个共产党员(包括两个特长生),共有 6 个人,所以是有矛盾的.其他都是可能的。 39.【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型题目,要应用图示法,所有围棋爱好者有一部分爱好武术。但是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所有围棋爱好者不可能都爱好健身操。否则就会发生冲突。 40.【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结论型题目,根据必要条件的有效推理.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
甲厂是在几月份? A.3 月份 B.5 月份 C.6 月份 D.第二年 8 月份 19.食堂买来 5 只羊,每次取出两只会称一次重量,得到 10 种不同重量(单位:千克),47,50,51,52,53,54,55,57,58,59。这五只羊中最重的一只重多少千克? A.25 B.28 C 31D D.3220.用大豆榨油,第一次用去了 1264 千克,第二次用去了 1432 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油 21千克,两次共出油多少千克?A.337 B.179 C.158 D.13221.有一个正方形花池,周围用尺寸 25 厘米的方砖铺了一条宽 1.5 米的小路,共用方砖 1776 块,花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A.111 B.289 C.400 D.10404 22.一盒巧克力和一瓶蜂蜜需 18 元.一包泡泡糖和一袋香肠 1 1 元,一包泡泡糖和一瓶蜂蜜需 14 元,一袋香肠比一盒巧克力贵 1 元,这四样商品中最贵的是什么? A.泡泡糖 B.巧克力 C.香肠 D.蜂蜜 23.六年级三个班种了树,其中 86 棵不是一班种的,65 棵不是二班种的,61 棵不是三班种的,二班种了多少棵?A.41 B.30 C.26 D.24 24.(873×477 一 198)÷(476×874+199)=? A.1 B.2 C.3 D.4 25.某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 93 分,其中语文、数学平均成绩 90 分,语文、英语平均成绩 93.5 分,则该生语文成绩是多少?A.88 B.92 C.95 D.99第二部分判断推理(共 30 题参考时限 30 分钟) 本部分共有四种类型的试题: 一、图形推理:共 5 题。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和可供选择的 4 个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变现出自己的特点。【解析】正确答案为 D。因为只有 D 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半圆,一个是半个正方形,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请开始答题:
件,但是却不能得到逐年缓慢上升的结论,只能得到不明显下降的结论。而根据科学家对于活动性的揭示。可以得到 II 是正确的。而 III 是无法从题干得到的结论,是主观的推断,所以选择 B。 4l.【答案】B。解析:这是一则因奶品公司未如约履行送奶服务,最终给客户赔偿的整个过程。 42.【答案】c。解析:这是一则食物中毒,并予以严查的经过。要强调的是“停业整顿”一定是在情况调查清楚之后的措施。因此答案是 C。 43.【答案】D。解析:本题要注意之处就是因为“起火”,所以消防队首先赶到现场。 44.【答案】B。解析: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45.【答案】D。解析: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46.【答案】D。解析:回答本题只需抓住“平等主体的当事人”这一要件即可。买卖合同、运输合同、房屋租赁合同都符合“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这一要件,只有农民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承包人一般是农村集体的成员,不符合这一要件。 47.【答案】D。解析:本题需要一些有关《行政许可法》的背景知识。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可以判断出商品价格不在行政许可的池围之内。 48.【答案】B。解析:法院不属于行政部门。 49.【答案】B。解析:A 选项显然不正确,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从定义中不能得出 C选项所示内容。D 选项明显不正确。所以答案是 B。 50.【答案】C。解析:A、B 选项描述都不够全面,D 选项所述内容在定义中没有体现。 51.【答案】B。解析:A 选项不符合“同一项财产”这一要件.两个儿子只是对自己的那一半财产有权利、义务。C 选项由于所占股份比例的不同,每个人的权利、义务是不相同的。D 选项是干扰项,按照有关法律,合伙关系人对合伙开办的公司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即使在权利、义务方面存在内部约定,也只对内部发生效力,对外无效。但仅就本题来说,两个合伙人的义务是不相同的.因此 D 选项不符合定义。 52.【答案】C。解析:C 选项不符合“同一种商品”这一要件。 53.【答案】B。解析:国家赔偿的主体是国家机关.赔偿原因是“违法行使行政、侦察、检查、审判、监狱管理等职权,侵犯公司、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只有 B 选项符合该定义。 54.【答案】B。解析:本题只要抓住两个要件即可,一是主体必须为三人以上:二是目的是“为了多次实施一种或数种犯罪”。因此答案是 B。 55.【答案】c。解析:上网一族不符合“同一民族的人们”这一主体要件,因此答案是 C。 56.【答案】B。解析: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57.【答案】C。 58.【答案】D。解析: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实行“两种制度”,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第三,保证港澳台高度自治(除外交和国防外)和繁荣稳定。第四,长期不变。 59.【答案】D。解析:证据的基本特征是证明力和证据能力。 60.【答案】C。解析: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位于吐鲁番盆地,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最深处,死海是世界大陆地的最低点。 61.【答案】B。解析:干扰项为 B,但诉讼和仲裁都具有法律强制力。 62.【答案】c。解析:所谓诉权,是指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对其民事财产权和人身权进行司法保护的权利。 63.【答案】A。解析: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宪政的集中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64.【答案】c。 65.【答案】B。解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本题主要在阐述“联系”这一哲学道理,因此答案是 B。66.【答案】D。解析:选举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67.【答案】B。解析:人民法院享有独立的审判权。
68.【答案】c。69.【答案】D。70.【答案】B。71.【答案】D。72.【答案】A。73.【答案】A。74.【答案】D。75.【答案】D。解析:莫里哀是 17 世纪法国喜剧作家。76.【答案】BCD。解析:第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第二,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第三,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第四,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第五,不溯及既往原则。77.【答案】ABCD。78.【答案】ABCD。解析:公共组织的领导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领导行为与过程;二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因此。增进公共组织领导有效性的方法必须从这两方面人手。79.【答案】ABCD。 80.【答案】ACD。解析: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继承法第四条: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 81.【答案】ABCD。解析:领域含领陆、领水、领空、船舶、航空器、驻外使领馆,犯罪的行为与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即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 82.【答案】ACD。解析: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及在政治上表达个人意见、见解的权利。广义的政治权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又称参政权,它以选举为基础,包括选举权及由选举权派生出来的监督权。二是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表意见和见解的自由。又称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自由。 83.【答案】AD。 84.【答案】ABCD。解析:“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五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六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85.【答案】ABC。解析: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86.【答案】B。解析:“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不能完全满足。 87.【答案】B。解析:要使选项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注意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与纯化的关系。 88.【答案】C。解析:c 选项偷换概念。 89.【答案】A。解析:正是因为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朦胧才可能使人产生无尽的美感。 90.【答案】D。解析:D 选项以偏概全,朦胧能产生美感。但并不是只有,文章开头就说了,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 91.【答案】C。解析: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是有冲突的,人应按自身本性发展,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并靠自身改变自身进而把握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可知答案是 C。 92.【答案】c。解析:教育实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认识的积累,而灵魂的成长成熟是没人可以代劳的。 93.【答案】A。解析:由“因而习惯于单向灌输,把自己当作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视为活的接受器,惟享受教育者不能意识到自己在被施教”,可以判断答案为 A。 94.【答案】B。解析:由“但人们却常常忽视甚至无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上。因而习惯于单向灌输,把自己当作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可以判断 A、C、D
项都属于“只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觉性”的作法。 96.【答案】A。解析:从第(3)段第一句话可以判断答案为 A。 97.【答案】A。解析:本题与 96 题考查内容是一致的。 98.【答案】c。 99.【答案】C。解析:C 选项属于扩大语句的外延。 100.【答案】B。解析:由第(6)段的内容,可以判断出 B 选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 101.【答案】B。解析:“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这句话中的主旨词语有“作战”、“寂寞”。因此单身鏖战最为贴切。 102.【答案】c。解析:从“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可以判断出“铺垫与厚饰”在文中所指的就是“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答案是 C。 103.【答案】B。解析:由文中“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不如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可知作者反对“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铺垫与厚饰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所以答案是 B。 104.【答案】A。解析:史中“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可以直接回答本题。所以答案是 A。 105.【答案】D。解析:从文中看不出有关 D 选项的内容。 106.【答案】C。 107.【答案】D。解析:从第四段首句可以看出,发展自动化技术包括“获得”、“处理”、“利用”信息三个方面,紧接着整段内容都是围绕着“获得”信息阐述的,由此可以判断出“获得”信息是关键。因此答案是 D。 108.【答案】B。解析:给出的文章内容是在阐述“信息”和“控制”,而其目的都是为了“自动化技术”服务的,因此答案是 B。 109.【答案】D。解析:D 选项论证的是信息源的益处,而不是“重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110.【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可知“古今中外记录流传下来的知识,专家的经验,都含有丰富的信息,就构成了知识信息源”,只有 C 选项符合该定义。 111.【答案】C。解析:应为“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原文中旬子主语应为“农民”。 112.【答案】B。解析:由文中“是利用有毒植物中的多种杀虫成分,经过提炼后生产的农药”,可以判断 B 选项是正确的。113.【答案】C。解析:C 选项中“不会杀死”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所述为“植物农药有益生物(即害虫天敌)的安全”。 114.【答案】O。解析:最后一段的原文中是“大都具有……”,而非选项中的“都”。 115.【答案】B。 116.【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以直接观察出来。 117.【答案】B。解析:312076—116858=195218 千元=19521.8 万元。 118.【答案】D。解析:116858/195218×100%=59.8%。 119.【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直接看出。 120.【答案】A。解析:第一产业人均实收资本=1570/1236=1.27;第二产业人均实收资本=983893÷45199 983893/45199=21.76。 121.【答案】C。解析:(60063—49022)÷49022=22.5%。 122.【答案】A。解析:60063—49022=11041。 123.【答案】C。解析:C 项中亚洲国家有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这几个国家都有所增加;A 项中瑞士不符合;B 项中美国不符合:D 项没有谈到。 124.【答案】C。解析:本题应用排除法。2004 年和 2005 年亚洲游客分别占国外游客的38.64%和 43.73%,所以 A 正确;新加坡游客的增幅是 61.4%,而美国游客的增幅为 24.9%。所以 C 不正确。德国游客的增幅是 17.5%,如果保持不变,2006 年游客将达到 2775 人,而俄罗斯游客增幅是 59.8%,如果保持不变。2006 年俄罗斯游客将达到 3261 人,俄罗斯游客人数将超过德国游客人数,所以 D 正确。 125.【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以直接看出。
126.【答案】C。解析:400×(5.32%+3.56%+2.11%)=44(万)。 127.【答案】B。解析:设全省 19 岁以下失业人口为 x,则城镇失业人口为 0.4x,则所求比值为(0.4x×50.50%)+(x×22.83%)=O.9。 128.【答案】B。解析:设全省各年龄段人口为 x,所求年龄段的城镇人口失业率为 Y,则0.4x×y=5.04%×x,y=12.60%,比较可知,25—29 年龄段的城镇人口失业率 13.08%最为接近。 129.【答案】c。解析:因为上述未表明全省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所以 A 是错误的。同理,因为也未表明全省城镇人口与非城镇人口的比例,所以不能选 B。同理,也不能选 D。由图所示,较轻的年龄段人口全省失业率较高,应选 C。 130.【答案】A。解析:在上述条件下,各年龄段的城镇与全省的失业人员数相差大小。与城镇人口失业率/全省人口失业率成正比。15—19 年龄段比率为 50.50%+22.83%=2.21,20—24 和 35—39 的年龄段比率都小于 2,45—49 的年龄段比率为 2.15。所以选 A。 131.【答案】B。解析:2002 年,2223.4÷(1+6.7%)=2083.8,增速是 140.4;2001 年增速是 140.4+1.014=138.5.故 2002 年产 2083—138.5=1945。 132.【答案】c。解析:这里的幅度应该理解为百分比,只有天然气的百分比增长最大,0.1÷0.3=33.3%。 133.【答案】A。解析:根据“亿千万时”就可以得出答案是 A。 134.【答案】C。 135.【答案】C。
二、演绎推理:共 10 题。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某厂有五种产品:甲、乙、丙、丁、戊。它们的年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为:丙没有丁高,甲没有乙高,戊不比丁低,而乙不如丙高。 请问,哪种产品的年销售额最高? A 甲 B.乙 C.丁 D.戊 【解析】从所给条件可以知道:戊>丁>丙>乙>甲。因此,正确答案为 D。 请开始答题: 31.实验发现少量口服某种安定物,可使人们在测谎的测验中撒谎而不被发现,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能够被这类安定药物有效地抑制,同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物可同时有效地减少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而无显著的副作用。以下哪项最可能是题干的论证所假设的? A.任何类型的安定药物都有抑制心理压力的效果 B.如果禁止测试者服用任何药物,测谎器就有完全准确的测试结果 C.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类似 D.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 32.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过度供给,过度的供给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仅高 18%的水平。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 43%,尽管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 下面哪项,如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是正确的,最好地调节了上述明显的分歧? A.经济放慢了,从而使对大学生的需求减少了 B.高中教育的质量提高了 C.与 20 世纪 70 年代相比,更多的高中为它们提供了职业指导计划 D.20 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仅有高中文凭的求职者的过度供给 33.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在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如果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受到了严重破坏,将使全球气候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室效应 B.只要有效地保护好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那么,即使工人超量耗用由植物生成的燃料,也不会使全球的气候出现温室效应 C.如果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超过一定限度,那就不可避免地使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除非全球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得到足够良好的保护 D.只要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就可避免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出现 34.所有切实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因此,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A.中青年教师的件房问题,是教师的福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B.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 C.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近年来普遍有了大的增长 D.所有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35.人们对于搭乘飞机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据统计,1995 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 80 万,而在自 1990 至 1999 年的 10 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 500 人,而在这 10 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 25 人。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的正确性.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在上述 10 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有多少人采用地面交通,有多少人采用航运 B.在上述 10 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采用地面交通,有多少人采用航运
C.在上述 10 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死于地面交通事故 D.在上述 10 年间,1995 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是否是最高的 36.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丁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如果地质学家的这一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地球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一万倍。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些是必须假设的? I.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估计,只限于对已勘探地区 Ⅱ.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估计,只限于对石油含量 Ⅲ.未勘探地区中的石油储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得到有效的勘探和开采 A.只有 I B.只有Ⅱ C.只有 I 和Ⅱ D.I、Ⅱ、Ⅲ 37.虽然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但同时含有大量的浆草酸,浆草酸会有力地阻止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一个人要想摄入足够的钙,就必须用其它含钙丰富的食物来取代菠菜,至少和菠菜一起食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A.大米中不含钙;但含有中和浆草酸并改变其性能的碱性物质 B.奶制品中的钙含量要高于菠菜,许多经常食用菠菜的人也同时食用奶制品C.在烹饪的过程中,菠菜中受到破坏的浆草酸要略多于钙D.在人的日常饮食中,除了菠菜以外,事实上大量的蔬菜都含有钙 38.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两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即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三个共产党员,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是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 A.两个特长生都是共产党员 B.共产党员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39.某市体委对该市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所有的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有桥牌爱好者同时爱好健身操,如果上述结论都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所有的围棋爱好者也都爱好桥牌 B.有的桥牌爱好者爱好武术 C.健身操爱好者都爱好围棋 D.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 40.统计数据正确地揭示:整个 20 世纪,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逐年缓慢上升,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火山爆发的次数明显下降。科学家同样正确地揭示:整个 20 世纪全球火山的活动性处于一个几乎不变的水平上,这和 19 世纪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I.如果本世纪不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将无例外地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Ⅱ.火山自身的活动性,并不是造成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 Ⅲ.19 世纪全球火山爆发比 20 世纪频繁 A.只有 I B.只有ⅡC.只有Ⅲ D.只有 I 和Ⅱ 三、事件排序:共 5 题。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例题】(1)收集书籍 (2)购买材料 (3)打造书架 (4)雇佣木工 (5)排列书籍 A.4—3—1—2 一 5 B.1—4—2—3—5C.4—3—2—1—5 D.3—2—1—5—4 【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 B。收集书籍(1)一雇用木工(4)一购买材料(2)一打造书架(3)一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它顺序而言最合理。请开始答题:41.(1)某公司推出送奶服务 (2)李大妈发现奶箱是空的
(3)获得赔偿 (4)给奶品公司打电话 (5)发生车祸A.1—2—5—3—4 B.1—5—2—4—3 C.1—5—4—2—3 D.1—5—3—4—242.(1)责令店主停业整顿 (2)追查熟食加工点(3)举行婚礼 (4)出现多人食物中毒 (5)核查各种菜品A.3—5—4—2 一 l B.4—3—2—5—1 C.3—4—5—2—1 D.3—4—1—5—243.(1)119 接到报警 (2)消防队赶到封锁现场 (3)道路堵塞 (4)运化学试剂的汽车发生遗撒 (5)路边树丛突然起火A.4—5—1—2—3 B.3—4—5—1—2 C.4—3—2—1—5 D.4—5—2—3 一 l44.(1)摔倒 (2)遗留废料 (3)提起诉讼 (4)上班 (5)道路施工A.4—2—1—5—3 B.5—2—4—l—3 C.4—3—2—1—5 D.4—5—2—3—145.(1)晕倒 (2)领导探望 (3)步人社会 (4)工作任劳任怨 (5)成为劳模A.4—2—1—3—5 B.1—3—2—4—5 C.5—4—1—3—2 D.3—4—1—2—5 四、定义判断:共 10 道题。每道题中都给出了一个概念的定义,请你根据这个定义,从四个备选的事物或行为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注意:在这项测验中,本定义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46.民事合同是作为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下列不属于民事合同的一项是() A.买卖合同 B.运输合同 C.房屋租赁合同 D.农民土地承包合同 47.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下列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公路货运业 B.会计师 C.煤矿开采 D.商品价格 48.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九三学社的各级干部 B.东城法院的法官C.福州海关的工作人员 D.海淀公证处的公证员 49.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50.知识产权是指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生产的权利的统称。下列有关知识产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财产权 B.是一种人身权,具有永续性的特点 C.以无体物为标的,兼具人身权与财产权的性质 D.在一国取得,即受世界各国的共同保护 51.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对同一项财产享有同等权利并承担同等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共同拥有?A.某百万富翁死前立下遗嘱,言明他所有的存款及房产折价后,平等地分给他的两个儿子,两个人各享有一半的财产继承权
B.某大学的学生按规定应该每个宿舍住六个人,由于人数原因,最后一个宿舍里只有安排三个人。最后学校给每个宿舍配了一台饮水机.这三个人的宿舍也装了一个C.某风险投资商投资于某一正在发展的小型企业,并言明该企业以后实行股份制,而企业董事长拥有 30%的股份,风险投资商占有 70%的股份 D.两个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公司,一人负责经营,一人负责开发,但他们在合伙前就以书面公正的形式言明,两人共同拥有这家公司,但是一旦破产欠债,管开发的人不负责还债 52.商品差价指同一种商品由于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及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下列不属于商品差价的是( )。 A.同一本书,刚出版时与两年后价值不同 B.早市萝卜一块一斤,下午则五角一斤 C.富康轿车与大众轿车价值不同 D.甲地的盐比乙地便宜,因为甲地产盐 53.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侦察、检查、审判、监狱管理等职权,侵犯公司、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由法律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国家赔偿的是( )。 A.某战士因公殉职,国家追认其为烈士,并发给其家人每年 2 万元的抚恤金B.工商机关因错误地吊销某个体户的营业执照.使其因此给予一次性的 2 万元赔偿C.公务员李某因丢失从邻居处借来的一条金项链,赔了人家 3000 多块钱D.国家财政每年从税收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扶贫建设 54.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了多次实施一种或数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下列属于犯罪集团的是( )。A.某国为了颠覆我国政权,派遣了一个几十人的间谍组织,不断窃取我国机密情报B.李、王、钟三人因结伙行盗被一起抓获,但此前李并未参与他们二人的盗窃活动C.某村兄弟两人欺男霸女,横行霸道终因罪恶昭彰而伏法落网D.在审查一件腐败案件时,牵涉出来的人数达两百之多 55.民族共同语言,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言语。下列语言不属于民族共同语言的是( )。 A.汉语 B.蒙语c.时下兴起的上网一族使用的一些缩略语 D.越南境内北方民族之一的依人使用与岱人相近的语言第三部分常识判断(共 30 题参考时限 20 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请根据题目要求做出正确选择。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但也不倒扣分。 请开始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 56.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植被和气候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被 57.近 20 多年来,我国人口流出量最大的省是( )。 A.甘肃省 B.广东省 C.四川省 D.山西省 58.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解释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政治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人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现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59.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应当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属于物品或痕迹 B.由当事人提供
C.经过鉴定 D.具有证明力和证据能力 60.世界大陆地的最低点是( )。 A.吐鲁番盆地 B.艾丁湖C.死海 D.马里亚纳海沟 61.民事诉讼与和解、调解、仲裁的主要区别在于()。 A.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好方式 B.民事诉讼的裁判结果具有强制力 c.民事诉讼有国家的介入 D.民事诉讼的结果当事人容易接受 62.一项法律权利的核心和基础是( )。 A.自由权 B.请求权 C.诉权 D.许可权 63.宪政的基本精神是( )。 A.建立有限政府 B.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C.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D.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64.去年某夜,北京京广中心附近道路塌陷,次日清早许多人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众多市民收到政府的拜年信,除祝福外,还特别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又多次通过媒体提醒外出扫墓的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这些表明( )。 A.政府性质逐渐改变,重视职能转变 B.政府职能日益多样,高度重视安全 C.政府服务更加完善,注重以人为本 D.政府权力不断扩大,提倡执政为民 65.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的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66.根据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产生。 A.上级任命 B.下级委派 C.埴接选举 D.间接选举 67.人民法院在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时( )。 A.必须接受党委指导 B.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应当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D.必须听从行政领导的指示 68.新华社 2006 年 3 月 27 日受权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 A.农民工就业 B.农民工的社保问题 C.维护农民工权益 D.公共服务 69.2006 年 10 月 8 日——11 日举行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关于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决定》将其精简为 8 个字:爱国、敬业、 、友善。 A.荣辱观、诚信 B.核心价值体系、守法
C.荣辱观、守法 D.核心价值体系、诚信 70.2006 年 10 月 22 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A.60 B.70 C.75 D.80 7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 )是我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A.教育战略 B.改革开放工程 C.发展的观点 D.人才强国战略 72.2006 年 9 月 20 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 )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他将出任下届日本首相。 A.安信晋三 B. 泉纯一郎 C.谷垣祯一 D.麻生太郎 73.奥组委总部设在( )。 A.瑞士洛桑 B.美国华盛顿 C.法国巴黎 D.德国海德堡 74.新华社 5 月 23 日受权发布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正确政绩观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5.下面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都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与北宋苏轼同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 C.《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都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D.剧本《伪君子》、《吝啬鬼》、《贵人迷》是 17 世纪法国悲剧作家莫里哀的著作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题) 76.我国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是( )。 A.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B.新法优于旧法 C.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D.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77.当代政府行为的规范.实质是一个政府全面转型的问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首先要实行政府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包括( )。 A.树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 B.树立以民为本的政绩观 C.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群众“上帝”观,权力服务观 D.树立现代政府的理念 78.增进公共组织领导有效性的方法是( )。 A.提高领导者素质 B.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C.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D.改进领导方式 79.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主要有( )。 A.申请回避权 B.参加法庭调查、辨证论权 C.上诉权(被害人除外) D.抗诉权 80.根据我国继承法,下列哪些财产可以继承? A.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 B.山林承包权亦或企业租赁权 C.租赁企业应得的个人收益 D.股份制企业中的股权 8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领域”包括( )。 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 C.我国驻外使、领馆 D.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82.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夕,“十一五”规划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在“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共有 412 万中国公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这些意见被充分吸纳到规划的编
制之中。公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是公民在行使( )。 A.基本的政治权利 B.监督权 C.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D.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83.2006 年 3 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06 年会”上说。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提出两大战略构想。这两大战略构想是( )。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节约型社会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的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85.2006 年 11 月 4 日至 5 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峰会再次确认,中非应建立和发展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下列选项中,对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理解准确的是( )。 A.政治上平等互信 B.经济上合作共赢C.文化上交流互鉴 D.科技上相互支持第四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 30 题参考时限 30 分钟)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 铁路新线路的开辟与否往往必须在建路花费尽可能少的要求与新建路线的贸易运输量尽可能多的要求之间取得妥协。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新建铁路的线路( )。A.应该是一造价最低的线路B.其选择决定了新兴贸易中心的位置C.决定于是否与终点之间的距离最短D.不会总是具有最低建造成本的路线【解析】仔细考察四个选项您可以发现选项 A 与题中“妥协”的含义不相符;选项和 C 都无法从题中得出:只有选项 D 是短支持的一种主要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D。请开始答题: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86—90 题。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因为美感体验是非反思的、不自觉的,美感体验的关键是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而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 ( 或称需要 ) 是人行为的发动器 ,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艨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