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景观生态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8:25浏览次数:47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网教/成教) 专业:园林 课程名称【编号】:景观生态学【0603】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12 个小题,选做 10 个小题,共 30 分)2. 干扰斑块 :在一个基质内因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如森林中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干扰斑块通常是寿命最短的一类斑块。一般随干扰消失而消失,但如果干扰反复发生或时间持续过长,或干扰过重,超过了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极限,则可能延续很长时间如毁林开荒、长期放牧、人工采石等活动形成的斑块。3. 景观异质性: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5.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学中十分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关概念很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6. 景观生态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格局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从而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7. 文化景观:常将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等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服务(狭义)、功能、产品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生态系统的这些功能虽不表现为直接的生产与消费价值,但它们是生物资源直接价值产生与形成的基础。可以说,正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才使人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得以维持和稳定,这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所在。- 1 -
9. 基质或本底:指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在景观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10. 生态流: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之间流动的物质、能量、物种和其他信息称为景观生态流11. 生态交错带:生态交错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生态交错带是景观空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在景观的能量、物质交换等生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管理生态交错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2. 景观结构连接度: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度量。二、简答题 (9 个小题,选作 8 个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56 分)1.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答:(1)景观是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区。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2)各生态系统间存在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4)景观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5)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2. 简述中度干扰假说及其在生态管理方面的指导意义。答:缺口形成的频率影响物种多样性,据此提出中度干扰假说, 即中等程度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意义:冰河期的反复 多次干扰,大陆的多次断开和岛屿的形成,看来都是物 种形成和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动力。同样,群落中不断出 现断层、新的演替、斑块状的镶嵌等,都可能是维持和 岛屿生态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上的指导意义 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边界,对某些物种进行有意识保护的相 对封闭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 包围的岛屿,因此,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 具有指导意义。 (1)建议保护区意味着出现边缘生境, 适应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2)对于某些种 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更好。 产生生态多样性的有力手段。 这样的思想应在自然保护 区、农业、林业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如 斑块状的砍伐森林可能增加物种多样性, 但斑块的最佳 大小要进一步研究决定, 农业实践本身就包括人类的反 复干扰。3. 简述景观变化的主要空间过程与模式。 答: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景观变化主要有 6 种模式:边缘模式、廊道模式、单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散布模式和随机模式。 4. 简述景观网络-节点模型的涵义。- 2 -
答: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 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 也可作为临时的贮 存地。网络中由廊道围绕的部分为网眼 廊道对网眼有各种影响作用 影响程度与 网眼大小有关。5. 简述景观的美学、地理学、生态学的涵义。答:美学:与风景、景致同义,从人们身心感受与景观外部形态上理解.地理学: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生态学:将景观视为由不同生态系统聚合而成的异质性地区或空间单元6. 景观中关键点的常见类型有哪些?答: ①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型自然植被,或靠近城市),或者不寻常的地物,如沙漠中的河流; ②变化较多的地区,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一旦受到干扰就不能恢复的区域; ③各种形式流的交会的地方。7. 从斑块的成因角度来看,斑块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1)干扰斑块:在一个基质内因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如森林中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干扰斑块通常是寿命最短的一类斑块。一般随干扰消失而消失,但如果干扰反复发生或时间持续过长,或干扰过重,超过了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极限,则可能延续很长时间,如毁林开荒、长期放牧、人工采石等活动形成的斑块。 2)残余斑块:是由于它周围的土地受到广泛干扰而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如城郊所包围的小片林地、火烧后留下的小片林地。 3)环境资源斑块:如果斑块的产生是缘于环境的异质性,如森林中的沼泽、农田中的低洼湿地,那么它们属于环境资源斑块。环境资源斑块的寿命较长,斑块内的物种周转率较低。 4)引进斑块:当人们向一块某一土地或某一地区引入生物(动物、植物、人类本身),就形成了引进斑块。实际上也是一种干扰斑块。9. 简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涵义与常用分析方法。答: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 3 -
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三、论述题 (1 个小题,14 分)试述 Forman 理想的景观总体布局的原则、中心思想与景观结构模式特点。答:1、景观的空间格局的含义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它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它又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景观异质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研究的重要性。 2、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景观空间格局在所有尺度上都存在,并且都是由斑块、廊道、基质构成,即所谓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3、景观的空间格局类型 1) 景观的结构类型 Forman 和 Godron(1986)认为,景观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四类: ①分散的斑块景观。一种或多种斑块分散在基质中,如荒漠中的绿洲,城市中的公园,农区的残余森林等。 ②网状景观。这种景观以相互交叉的廊道占优势。例如农田中的林网,城市中的交通管道等。 ③交错景观。占优势的两种景观要素彼此交错,但具有共同的边界。例如山区农田和林地的交错分布。 ④棋盘式结构。这种景观由相互交错的棋盘格子组成,如人为管理的择伐区和农田轮作区等。 2)景观格局类型 Forman 和 Godron(1986)把景观格局分为: ①均匀分布格局。 ②聚集型分布格局。 ③线状分布格局。④ 平行分布格局,如山地景观中沿山脊分布的森林带。景观格局类型 ⑤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大多分布在不同类型要素之间,如稻田总是与河流或渠道- 4 -
并存。 3)景观格局类型 Zonneveld(1995)提出如下几种景观格局类型: ① 镶嵌格局。 由大小相差不多、形状基本规则的斑块构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棋盘式格局。 ②带状格局。 如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③ 交替格局。 是反复交替出现的带状格局,如平行山脉重复出现的带状格局。 ④交叉格局。 ⑤散斑格局。 ⑥散点格局。 ⑦点阵格局。规则分布的点状格局,如果园中的果树。 ⑧网状格局。 ⑨水系格局。是一种特殊的网状格局,一般呈包括树枝状。 4、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的意义 研究景观格局的目的是在似乎是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体中,发现其潜在的规律,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和机制,比较不同的空间格局及其效应。-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