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7 09:06:26浏览次数:36
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1972 年 6 月 5 日至 16 日, 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周恩来的推动下, 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转折点 , 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启蒙和发端意义。周恩来早就注意到了环境保护问题。1957 年,周恩来在重庆视察期间指出,“污染环境的工厂,一定不要建”。1958 年 7 月 7 日,周恩来在广东视察时,提出大搞综合利用,充分利用“三废”。1959 年 6 月 8 日,周恩来在视察石家庄时,提出出焦的环境太差,加以提高机械化;他还指出烟是个宝贝,应回收利用,减轻污染。在我国工业化刚刚展开的时候,周恩来对于环境保护就已经有这样的认识,实在难能可贵。一、周恩来推动中国参加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观原因1969 年 1 月 20 日,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说。1 月 28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走投无路的自供状评尼克松的“就职演说”和苏修叛徒集团的无耻捧场》,并刊载了《一篇绝妙的反面教材美帝新头目尼克松的“就职演说”》。周恩来看到尼克松的就职演说有这么一句话:“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一定要赶紧奋力前进。”周恩来当时不清楚尼克松就职演说中的“保护环境”是什么意思。于是他就要求有关人员迅速查告。为此 ,周恩来指示中共中央调查部的研究局从近年的国外书报杂志中选择有关材料,进行整理编辑,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意义,形成污染的原因,污染造成的危害等,并从日本杂志上剪辑了几十张反映日本工业污染情况的彩色图片附在材料后面。看了这些材料和图片,周恩来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所以,他接连作出了许多有关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他还通过出席的各种会议,一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1970 年 6 月 26 日,在接见卫生部军管会负责同志时讲到:“(污水、污气的治理)资本主义国家不搞,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搞。如果污水、污气都解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了,就什么财富都可以创造。这是多么大的财富呀!”周恩来还通过多种其他途径了解西方国家环境治理情况。1970 年 12 月,日本社会党浅沼次郎的夫人浅沼享子到中国来访问。周恩来特地向来访队伍中的一位专门报道污染问题的记者,请教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1971 年 10 月 26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中国政府组建了出席该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临行前,周恩来嘱咐随行代表熊向晖,相机了解美国的环保情况。熊向晖在纽约期间,剪辑了一些有关美国环保工作的情况,周恩来最注意的是原载《纽约时报》两篇:一篇有关密西西比河污染的报道说:“现在,密西西比河却成了排污纳毒的壕沟”,“危害着人和水生物的安全”。另一篇报道,纽约州州长由于经费等问题,说“在 1985 年以前停止向全国水道倾倒污染物质”,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周恩来在对比当时中、美环保问题后,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决不让我们的长江变成密西西比!一句是:治理污染要花钱,但是光靠钱治理不了污染。周恩来在关注西方国家环境污染情况下,在坚持亲自抓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收到良好效果。这也是周恩来积极推进中国参加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观原因。三、周恩来推动中国参加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重要部署1972 年,联合国决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当时联合国派了会议的秘书长莫端·斯特朗到中国来,希望中国能参加这个会议。东道主瑞典多次表示很希望中国能参加此会。法国和加拿大等对中国参加此会也很感兴趣。鉴于以上情况,同时考虑到有可能使这次会议成为提高中国对环境保护认 识的一个良好契机。为此,周恩来答应,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会议。为了尽量通过会议提高中国对环保的认识,周恩来对中国代表团的多方面事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在刚开始确定代表团代表时,相关部门认为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是卫生问题。这样,它们就组织了一个以卫生部军代表为首的代表团。周恩来在收到参加环保会议的请示报告后 ,强调指出说:环境保护不仅是个卫生问题,还涉及国民经济各方面。他说:代表团回来要制定一些环境保护措施,应由综合管理部门组团。于是,当时作为综合部门国家计委的领导人余秋里就指派由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率团出席。名单报上去以后,周恩来认为代表团的领导力量仍然不强,达不到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认识的预期要求。他说代表团要“有工业、农业、水利、外交方面的人,还要有综合部门的人”。最后,经多方协商,决定代表团由国家计委(三人)、外交部(五人)、燃化部(四人)、卫生部(六人)、冶金部(二人)、二机部(一人)、轻工部(二人)、农林部(一人)、海洋局(一人)、北京市(三人)、上海市(二人)、新华社(一人)共同选派三十一人组成。再加上翻译、随员等共四十多人。四、中国参加人类环境保护会议的重要成果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通过对照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情况,开始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代表团将上述认识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听了汇报,周恩来当即表示:对我国环境问题再也不能不管了,应当提到国家议事日程上来,并毅然决定召开全国性的环境保护会议。1973 年 8 月 5 日—20 日,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比较充分地揭露了我国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严重问题。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会议制定了著名的“三十二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同时还制定了《关 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正是会议通过的“三十二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奠定了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前进的指南。在会议结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又召集会议,研究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在国务院的领导下,1973 年 11 月 17 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卫生部联合批准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1974 年 1 月 13 日,国务院转发交通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的报告。1974 年 6 月 25 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研究解决天津市蓟运河污染等问题的情况报告。1974 年 8 月 27 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防止食品污染问题的报告。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方面,经周恩来的批准,国务院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这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环境保护机构诞生。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绝大部分省、市都积极筹备召开省市环境保护会议传达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精神,部署今后工作,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小小的冲击波。这样,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象春雷般地惊醒了中国人的环保意识,特别是引起各级领导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由周恩来的推动,在人类环境会议的影响下,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序幕。从此,中国的地平线上升起了环境保护的灿烂晨曦。参考文献:[1]《周恩来年谱》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年版,第 20 页,第 152 页,第 234 页。[2]曲格平:《环境觉醒—人类环境会议和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2017 年版,第 464 页,第 464 页,第 465 页。[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资料》总第 68 辑,1998 年 12 月,第 152 页。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